海门镇围绕“业兴、景美、人和”目标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搞活“一镇一港” 发力“四大产业”
潮阳区海门镇长达20多公里海岸线旖旎迷人,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拥有全国特色小镇“金字招牌”,每年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渔业、旅游业、产业园区基础好、潜力大,发展后劲足。“乘着市委市政府简政放权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股东风,海门镇的镇域经济发展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党委书记、海门镇委书记游坤色掷地有声。海门镇将围绕“业兴、景美、人和”这一目标,着力建设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好国家中心渔港“一镇一港”,做大做强临港产业、纺织印染及上下游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文旅商贸产业“四大产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
整合资源腾出发展空间
“简政放权,将赋予镇级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倾斜,真正激活基层内生动力,焕发镇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游坤色说,海门镇将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加快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探索破解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释放镇域经济发展潜能。当前要集中精力全面清理辖内土地资源及镇属资源,为产业项目发展腾出空间,并同步推动村级工业园区的升级改造,盘活闲置厂房,努力为中小微企业、群众创业搭建新平台。
筑巢引凤发力园区经济
走进位于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海门片区内的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记者发现,这里一座座崭新的现代厂房坐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污水处理厂及水、电、燃气、供热、电信等生产设施已基本建成。“园区计划入园印染企业51家,现已有16家较大规模的自建厂房企业全部入园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18家小型企业入驻通用厂房,正在设计、安装设备。”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负责人姚壮哲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在培育下游产业链以及加强园区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下功夫,全力为入园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和"一条龙"帮扶,致力于把园区打造成为潮阳区针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园区和针织印染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园区。
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户海门是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大抓招商,主动出击,招引实体企业落户海门,力促计划总投资3.2亿元的中深塑和计划总投资1.5亿元的中天元等项目尽快落户、上马建设。”游坤色说,海门镇将结合此次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推动发展的“服务员”。同时加强协调,确保潮阳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的51家印染企业尽快入园建设或投产,拉宽加长纺织印染产业链条,发挥集聚效应。
建设特色小镇形成产业群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文化生活配套区、透水式海滨长廊等子项目进展顺利,无边际游泳池、海洋文化馆已建成投入运营;其他景点资源进一步整合,商贸、休闲、餐饮等行业蓬勃发展……游坤色告诉记者,海门镇将加快推进建设特色小镇,抓紧启动“潮汕文化体验区”“渔港产业集聚区”“滨海旅游休闲区”“健康生活配套区”4个核心功能区域的规划建设,力促形成集文化、旅游、商贸、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贸易、休闲娱乐为一体化的产业群。进一步挖掘整理海门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风俗人情、特色美食、传统工艺和优秀文化,力争将海门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潮汕风情渔港小镇。加快启动国家中心渔港后方配套腹地的建设,完善设施配套,提高渔港辐射服务能力,打造上规模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和集群化加工区,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本报记者刘文钊 见习记者郑奕潘
■专家点评: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许慧珍分析,海门镇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和海丝节点的人文小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越,主导产业基础扎实。海门镇抓住被列入汕头临港经济区的有利契机,以“业兴、景美、人和”为发展目标,聚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临港产业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渔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城乡协调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三斗火(民俗画)陈锡洲作“小孩屁股三斗火”,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句俗谚。此话大概意思是说,小孩循环代谢旺盛,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