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完成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编制 助力新区绿色经济高质量加速发展
大鹏新区推动生态产业化,湾区经济初见雏形。
科研人员正在对大鹏新区海岸带的海漂垃圾进行调查。
日前,深圳大鹏湾在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推介会上亮相。大鹏新区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得到生态环境部的充分肯定,以及与会中央媒体的关注。这是大鹏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新成果在国家层面的完美展示,将加速助力新区抢抓“双区驱动”历史机遇,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生态立区、经济强区。大鹏新区如何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高标准保护中让这片美丽湾区焕发生态经济活力、高质量绿色发展?
晶报记者 陈碧霞 通讯员 葛萍 邓湘山/文、图
创下多个全国率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果显著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大鹏新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全力攻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量化评估为基础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努力为全市乃至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破题探路。
新区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入手,编制全市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的区级改革方案——《大鹏半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2020)》。实施了一批全国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实施量化评估,率先推出全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立足湾区特色,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全国首例任期生态审计制度;在大鹏半岛开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直接受惠原村民1.6万人,货币化生态补偿探索和实践领跑全国。
重点推进五大亮点改革项目,率先创新设立大鹏半岛生态文明建设公益基金。率先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率先创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破解环境损害诉讼中取证难、鉴定难、诉讼难等难题。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区县级全要素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结合大鹏特色,运用“短板效应”原则,创新性地构建了海陆统筹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定期评价体系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用于识别制约新区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管控。
水清滩净 岸绿湾美
湾区生态经济结构已初见雏形
通过多年努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清滩净、岸绿湾美,湾区经济初现雏形。
大鹏新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335平方公里,占全市四分之一,海岸线长达128.18公里,占全市二分之一,全市56个沙滩中54个在大鹏。2019年大鹏新区64条河流全部达到Ⅳ类以上标准,80%以上的河流达到Ⅲ类水质,近岸海域监测点长年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新区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21,全市第一。
近年来,新区建成多个滨海湿地公园,多条生态廊道、滨海碧道构成靓丽的生态公共空间,西涌沙滩修复获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海水水质常年高于功能区标准,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之一。官湖沙滩入选2020年广东美丽海滩共建行动九个试点海滩名单。
依托美丽海湾,新区建成鹿嘴影视基地、《美人鱼》在大鹏开拍,玫瑰海岸婚纱摄影基地、较场尾海边民宿、南澳无工业小镇一批品牌景点;中国杯帆船公开赛、大鹏新年马拉松赛和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逐渐形成品牌效应;金沙湾国际乐园、七星湾游艇会等亲海运动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进入规划布局阶段;落户大鹏的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基因库,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被列为广深科技走廊核心区域之一,湾区生态经济结构已初见雏形。
向海而兴
编制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
向海而生,向海而兴。针对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定位,新区在着力发展湾区生态经济的同时,2020年开展了“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及2018年度大鹏新区海洋碳汇清单编制”项目工作。现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已编制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同时完成了2018年度大鹏新区海洋碳汇清单编制。
“这是首次对大鹏新区海洋碳汇进行摸底,将辖区内的海洋碳汇进行量化与核算。”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海洋碳汇是指一定时间周期内海洋储碳的能力或容量。根据大鹏海洋的实际,该指南筛选出红树林、盐沼泽、贝类、藻类及浮游植物等7个碳汇类型,11项碳汇指标,并明确了其数据来源与途径,确认适用核算的17项排放因子取值,构建了核算方法和质控指引以及滨海地区海洋碳汇核算的示范模板。
据介绍,在《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的指引下,可进行新区海洋碳汇核算工作常态化开展,进而形成对新区海洋生态资源的历时性分析,系统地对新区海洋资源与环境进行研判,为动态把握新区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新区海洋生态经济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推动海洋资源产业化同时,新区加强珊瑚、红树林、自然岸线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成3个红树林湿地公园,累计投放人工生态礁68座,规划开展海堤生态化改造,目前海湾的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65.6%。
“像这样的"碳中和"举措,在拉动生态保护的社会投资、进一步增加本地居民收入的同时,也将强化"零碳大鹏"品牌效应,助力构建大鹏新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生态产业化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近年来,新区将生态产业化融入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推动生态环境要素转变为海湾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目前,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已完善顶层设计,正推动大鹏生态产业化机制建设。
新区积极构建“2+3”为核心的生态产业结构,其中,“2”代表大鹏海域和陆域两个空间的生态要素,“3”代表第三产业。据了解,新区正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高质量生态产品,打造优质生态产业链,致力推动打造“海湾+清洁能源+高端论坛”国际中心、拓展打造“森林康养基地”、实现海陆产业链融合、构建以海洋科技孵化器为核心的海洋科研产业链、培育自然科普产业链、提高生态产业链的社会效益。
在保护中坚持高质量绿色发展,在发展中更高标准地保护。据了解,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今年同时开展海岸带区域全覆盖生态环境评估与监管研究。基于新区的沙滩资源、近岸海域资源、林地资源、城市绿地资源、湿地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等自然资源种类,摸清家底,对新区海岸带区域进行空间全覆盖、生态环境全要素、社会经济状况多维度调查和监测,研究确定项目可行性研究适用的行业、产业范围。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洪晓群表示,结合近年来大鹏新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负债表编制与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研究等工作成果,该局正在构建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大鹏新区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探索研究在现行单个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经济总量实施GDP评估的基础上,新增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纳入单个项目评估,同时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纳入GDP评估体系,增加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核心的绿色GDP核算内容,助力新区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极核”打造成为“生态产业化高地”,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礼,助力新区“双区”建设提速,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样板城区。
新闻推荐
伏季休渔结束 南澳渔船出海 休渔期间执法人员严打各类违规行为
(记者苑伟斌)8月16日中午12时整,数艘大型渔船从大鹏新区南澳渔港同时出海开捕。长达108天的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据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