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龙湖搞活特色经济,夜间消费逐渐复苏,城市活力正在回归 越夜越精彩 经济旺起来
把集市搬到天台,把灯光秀变成背景。
灯光走廊也是集市一景。
近百家餐饮店集聚于珠江路美食街。
华灯初上,被绚烂灯光点亮的城市,显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面貌和魅力。位于汕头市龙湖区的苏宁广场,也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而与综合体内的人来人往相映衬的,是顶层天台的“天台集市”——金色的稻穗灯海中,30个小摊位各有特色,人们悠闲地逛着,享受着清凉的夏风和丰富多彩的城市夜生活。
把集市搬到天台的创意,源于正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的龙湖区。立足于育新机、开新局,龙湖区出台20条措施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让特色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夜间经济正是龙湖特色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板块。而光影霓虹下热腾腾的烟火气,也传递出了令人振奋的信号:夜间消费逐渐复苏,城市活力正在回归。
●文/图: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杨可通讯员杨坤标
探索“龙湖特色”夜间经济发展之路
商贸物流发达的龙湖区,向来是粤东地区商贸中心和金融、会展、证券、酒店业的聚集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龙湖就已把发展夜间经济提上日程,并从打造珠江路美食街入手,探索具有龙湖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之路。
因此,在促进疫情后消费回补升级、解决群众再就业的布局里,夜间经济成为龙湖着墨颇多的重中之重——在此次特色经济发展“20条”里,关于夜间经济就有6项措施,包括建设珠江路美食街的“2.0版本”、打造“10大美食夜市”品牌、试点发展夜间公益集市、繁荣夜间文体市场以及鼓励商业综合体延时经营、策划龙湖“不夜城”主题活动。
如对于商业综合体,龙湖在鼓励延时经营,开设深夜经营专区,推动发展24小时便利店、无人超市等业态之外,还将加快研究扶持综合体特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支持合胜百货、泰安合胜等组织策划话剧、电影、音乐、读书等主题活动等。该区还鼓励研发适用于夜间消费的个性化、时尚化文创产品和活动,鼓励各街道结合消费热点,举办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文化夜市。
又如美食夜市,该区就提出在珠江路美食街两侧步道划设临时经营范围,适度扩大临街范围、延长经营时长,并谋划将美食街东延至泰山路高铁站,为游客打造“下高铁即享美食”“离汕头再品潮菜”的舒适环境。在珠江路夜间美食示范街区建设出成效后将予以推广,支持鼓励各街道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特色夜市,整合提升改造现有商业街,发展一批“夜间食堂”“深夜食堂”,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美食夜市街区,在全区形成“10大美食夜市”品牌。
天台集市成夜间消费“打卡点”
龙湖发展特色经济“20条”关于夜间经济的措施,不仅为各家夜市、综合体带来商机,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意和灵感。
“在天台开设集市的灵感,正来源于龙湖区对夜间经济的大力扶持。”苏宁广场市场部经理谢佳伟告诉记者,龙湖区特色经济“20条”提出的关于“鼓励研发适用于夜间消费的个性化、时尚化文创产品和活动”以及“举办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文化夜市”的措施,让他们有了办夜间集市的想法。
但综合体内毕竟空间有限,集市办在哪儿比较好?综合研判后,他们看中了天台这块“宝地”。
“天台约有200多平方米的空置面积,紧挨着综合体的两栋写字楼每晚都会上演灯光秀,正好可以成为夜间集市的背景。”谢佳伟说。在确定这个想法后,他们对天台进行了精心布置,不仅搭建了一个灯光走廊,还铺设了一片金色的稻穗花海,并且购置了统一规格的木质小推车。
天台集市的创意,很快得到了汕头市民的积极响应——招募公告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发出仅1天,就吸引300多个摊主报名。谢佳伟表示,首批摊主共有30位,所销售产品包括童装、玩具、手工艺品等。两周之后,将从报名者中再挑选出第二批30位摊主,并按此规则一直轮换。“这是为了避免摊位产品同质化,为夜市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为了给天台集市增添更多趣味,苏宁广场还邀请了民间驻唱团队现场献唱烘托气氛,并计划引入亲子DIY、音乐节等主题活动,让夜市更活、更火。目前,天台集市于每周四至每周日固定“开市”。
建设珠江路美食街“2.0版本”
如果说天台集市是龙湖夜间经济的新业态,那么珠江路美食街就是传统业态的代表。从业态升级和环境整治两方面“双管齐下”,龙湖正着力建设珠江路美食街“2.0版本”,并将其放在了发展夜间经济的重要篇幅。
珠江路美食街地处龙湖区核心区域,有近百家餐饮店集聚于此,涵盖海鲜、牛肉火锅、白粥打冷等潮汕传统美食以及椰子鸡、川菜等外来特色美食,是不少食客必去的“打卡点”。
从去年开始,龙湖区就把珠江路美食街作为打造美食名片、撬动夜间经济的载体,依托其原有资源及基础设施,量身定制基础设施、形象美化、激发活力、强化管理等“四提升”计划,从维护升级店面招牌、设置景观小品、增设停车泊位、制作特色胸章、设计美食地图等各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去年12月10日,完成阶段整治的珠江路美食街全新亮相。
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为激发活力而推出的人性化措施——所属新津街道在两侧步道划出经营区域,允许商户在规定时段内,可以在美食街统一划设的线内经营。与此同时,由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加强监管力度,每日分三个时段对美食街进行巡查,对“门前三包”问题进行整治,保障有序规范的经营。
而在建设珠江路美食街“2.0版本”的实践中,该街道更多从配套服务着力,如通过启用“摇铃收垃圾”保洁机制,由商户主动配合垃圾收集车进行垃圾收集,安排保洁公司每周五对美食街步道进行清洗,由保洁公司派出专人负责分时段对两侧步道进行冲洗等。街道还为美食街商户引进公益“智慧消防”,免费为商户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
“珠江白粥”的老板余永康,就是驻扎珠江路美食街多年的老商户。他告诉记者,作为商户,他们深切感受到区、街道精心打造美食街、带旺商户生意的决心,而美食街呈现的新面貌,也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因此,尽管此前生意因疫情影响按下“暂停键”,他还是抓住当下夜间经济迎来旺季的契机,在已有两间白粥店的基础上,在同一条街上再开了一家烧烤店。响应“门前三包”的要求,他还在包括步道线内经营区的所有食桌上贴上提示,提醒食客不要乱丢垃圾;在食客离去后,清洁人员也会马上进行打扫,努力保持店内外环境整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舒佳)为切实将人社部门保就业、促民生系列政策推动落实到位,进一步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