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全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向上突围 激活发展“第一动力”

南方日报 2020-07-21 06:42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落户汕头。

汕头市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市714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将获得研发费后补助、加计扣除、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约10亿元,与国内70所高校和32家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省级新型研发机构9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一期项目完成报批报建并动工建设,粤港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获批建设;汕头龙湖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

这一份份亮丽的科技创新成绩单,正是汕头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见证,也是该市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缩影。

近年来,汕头市抢抓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各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列粤东西北前茅。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文/图杨立轩

当好“店小二”培育高新企业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各行各业都不同程度的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和风险,汕头市除了出台复工复产20条措施,还利用“政府直通车”制度为企业解决困难,第一时间为企业的复工复产雪中送炭。

如何做好企业的“店小二”,正是汕头当前打造区域科创中心的题中之义。

在今年3月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汕头市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上出实招,千方百计利企、援企、稳企、安企。

位于汕头市万吉工业区的广东泰恩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初期积极承担起生产口罩的重任。汕头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多次到车间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资金、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用工等有关方面问题。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积极投身抗新冠肺炎药物的研制,并被列为汕头市第一批防治新冠肺炎项目。

疫情期间,汕头市还在全省率先发布防治新冠肺炎专项申报指南,组织省、市应急科研攻关、协同遴选防治技术和产品推广项目53项,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攻关常态化。与此同时,该市出台强化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八项措施,帮助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协调金融机构支持通过高企认定评审企业享受优惠贷款待遇,动员孵化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

这正是政府当好“店小二”服务企业的生动写照。在汕头市科技创新大会上,该市提出要积极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优质资源和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培育工作,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质量品牌等方面实现跃升,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单打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契合汕头实际的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汕头市200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量714家、占粤东西北总数的28.26%,预计将获得研发费后补助、加计扣除、减税降费等政策红利约10亿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总量达到9家、列全省第7位;新增重点实验室1家,总量达到8家、列全省第6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总量达到227家、列全省第8位。

产学研赋能创新“原动力”

汕头市着力实施科技企业对接“双高大学”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截至目前,该市已与国内70所高校和32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建平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形式,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今年2月,汕头市龙湖区获省政府同意认定汕头龙湖工业园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汕头龙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了粤东地区首个区县管理的省级高新区。

为什么是龙湖区?

翻看汕头市的科创轨迹不难发现,经过20多年发展,龙湖工业园区已成为汕头市北岸“一带三片”中部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电子信息、印刷包装、机械装备、化工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集聚发展效应和产业特色均较为明显。

数据显示,在280家园区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96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上市企业13家。2019年,园区规上工业产值约293亿元,同比增长9.4%。

这是龙湖区科技创新成绩单的体现,也是汕头市科技实力担当的缩影。

在今年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汕头市强调,要用好用足省赋予龙湖省级高新区的土地、财政、税收等政策,集聚创新要素,着力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龙湖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创新引领区、粤东地区创新创业示范区、经济特区产城融合智慧园区样板。

显然,创新平台和载体对于提升汕头市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据了解,2019年以来,汕头市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登记备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5家、众创空间14家。

汕头市同时聚焦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实施省科技专项资金(“大专项+任务清单”)项目,在2019年立项144项的基础上,2020年将继续支持项目134项,支持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进行联合攻关,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2019年,实施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补贴企业10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331件、列全省第9位,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本科院校重点学科数量13个、列全省第5位。

“柔性引才”打造人才高地

在科技创新方面,人才无疑是“第一资源”。汕头要加快创新驱动步伐,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的支撑。

然而,人才问题却一直是汕头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截至2019年底,汕头全市共有博士、博士后962名,在汕工作的外籍高端人才188名和外国专业人才188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对症下药,才能从源头上将问题迎刃而解。汕头市对此提出,要在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上见成效,围绕汕头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依托“扬帆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进一步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本土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事实上,在人才引进方面,汕头市近年来也探索不断。

2018年,汕头市出台“人才新政30条”,涵盖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评价、举荐等全流程,覆盖了院士和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青年英才等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等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群体,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最优的“人才生态环境”。

2019年,汕头市出台《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和《汕头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为该市高层次人才发放“汕头人才金凤卡”。通过这项包括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居留、出入境、机场和高铁贵宾等52项服务的凭证,为汕头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而到了今年,汕头市在筑巢引凤上更是疾步快进。3月,汕头市发出“招贤榜”,全面启动“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拿出2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三年时间集中引进1000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30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充实到高校和企事业单位。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引进理工农医科等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强调要围绕汕头主导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省实验室、重大项目、产业园区组织引才,以集聚人才优势助推重点产业发展等,为汕头科技创新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人才保障。

目前,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一期项目完成报批报建并动工建设,龙湖实验基地投入使用;组织首批19个境内外院士专家团队开展攻关,3个科研项目获省立项支持;引进双聘人员69名、全职全时科研人员28名,联合香港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拟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12名。

新闻推荐

在家门口读境外名校 中外合作办学受考生追捧

□信息时报记者徐珊珊在家门口就能读境外名校,毕业后还有可能同时获得中外名校学位,接轨国际化办学,海外名师授课……近几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