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支持华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24条”落地“满月”,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建议 举全市之力先行先试
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此关键时刻,省政府6月16日正式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目前政策落地已“满月”,下来汕头该如何紧紧把握这一难得的机遇,用好用足用实每一条政策,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高质量发展"24条",可以说是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汕头被定位为 "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来,省政府给予汕头的涉及领域最广、力度最大的政策支持。”在长期研究广东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陈鸿宇看来,“24条”举措,是实打实的“硬核”措施,条条是“干货”。这不仅仅是加快推进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步伐的重大举措,其背后涉及的是整个汕头的发展,是十分难得的政策机遇,对汕头深化改革开放,建成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和粤东明珠尤为重要。
在《若干意见》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被放在政策第一部分,共有5条。陈鸿宇谈到,华侨试验区成立5年来,区域集聚辐射功能效应还不突出,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大,主要是由于上下左右间的权责关系不清,体制机制尚未理顺。此次《若干意见》明确简政放权,是省委、省政府对华侨试验区的扩权赋能。陈鸿宇分析,华侨试验区既然称为“试验区”,就不是传统意义的产业园区或经济功能区,这就要求试验区保持先行先试的探索潜质,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提出简政放权,目的也在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服务效率,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扫除体制和机制上阻碍,走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新路。
华侨试验区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除了扩权赋能之外,还需资金、项目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若干意见》还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支持。陈鸿宇认为,这是对汕头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整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的更高要求。国家目前已经批准汕头建设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市,《若干意见》要求华侨试验区与这一系列国家级平台融合发展,这就要求汕头市和华侨试验区利用政策叠加优势,统筹各类资源协同发展。
在采访时,陈鸿宇强调,高质量发展“24条”的适用范围是整个华侨试验区规划范围,统筹协调主体是汕头市政府,相关权能赋予华侨试验区管委会,而“24条”的全面贯彻落实,必须集全市之力,各区县、各部门通力合作,海内外潮人华人共同参与,才能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为此,他建议汕头应该设立工作专班,逐条研究,谋划在先,行动在前,形成全市合力将省政府扩权赋能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本报记者 蔡晓丹
新闻推荐
同济三直路爱华街雨伞街■江宁文/图同济三直路、雨伞街、爱华街三条石板街是老汕头埠主要的交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