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湖村土生土长的吴文宝讲述家乡发展历程 贫困乡村在时代浪潮中蜕变

汕头日报 2020-07-02 02:02

吴文宝介绍说,吴氏家庙是龙湖村民家风家训传承之地。

“投稿或提供故事线索,请扫龙湖区文联二维码,详见有奖征集启事”

引子

在龙湖村土生土长的吴文宝,亲眼见证了龙湖村从一个贫困的小乡村,如何乘着特区建设的春风,一步步脱贫致富,向着城市化发展;村民们如何洗脚上田,成为特区“城里人”的全过程。他本人,也从原来一名小学老师,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特区经济建设之中,与龙湖村一起接受了时代浪潮的洗礼,并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我们的访谈在龙湖村吴氏家庙进行,这里曾经是吴文宝任教的龙湖小学旧址。如今,小学已易地搬迁,家庙也历经了两次翻新,除了崇宗祀祖、传承历代家风家训外,也成为村里老人的活动场所。吴文宝说,特区建设机遇是龙湖村人命运的转折点,而村民们海纳百川、勇抓机遇、创新开拓的精神,也是特区发展有力的助推剂。

口述

特区设立,村民洗脚上田投身新天地

我是在龙湖村出生长大的。小时候村里特别穷,村民们大部分以种田为生。因为这里的土地特别干旱,种水稻和蔬菜需要非常勤快地浇水,才能长得好一点。所以村民们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干活,小孩从十二三岁起,每天早晨四五时就要起床帮家里人去田里浇水。村民们辛苦劳作,但一年到头还是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而且经常吃不饱饭。记得我小时候每天都是喝粥配咸菜,难得能吃上一口肉。因为贫穷,村里很多小孩都没读几年书。所以我从聿怀中学毕业后,就被村里聘为民办小学教师,在设于吴氏家庙中的龙湖小学任教。

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设立,一夜之间,村民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成为了城市居民中的一员。因为田地都被征用了,没有农田耕作的村民们只能另找出路。

那时根据征地数量,每征一亩地可以安排2个名额的村民就业,分配到市区的工厂、码头、环卫部门等单位工作。分配的过程需要办理各种手续,联系劳动局、人事局等部门,我就是在那时被调到龙湖大队工作,专门协助村民们解决劳动力出路问题的。因为可以分配工作的名额有限,还有很多村民无法就业,1984年,有关部门筹建特区码头,我们就积极联系让村民们到码头工地上班,这样又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

除此之外,一部分村民则主动找机会参与到特区建设之中。特区最先建设的是厂房,建厂房之前要先平整土地,工地上需要很多劳动力帮忙干挑沙等粗重活,虽然这些粗重活不比种田轻松,但却可以获得工钱,很多村民不畏辛苦主动承担了这些工作。

虽然一切都刚刚起步,日子依然过得不太轻松,但这片全新的天地让村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期待。

勇抓机遇,龙湖村“近水楼台先得月”

面对汕头经济特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龙湖村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村民们很快发现了特区建设中的各种机会。

首先是在特区建设之初,各种物资匮乏,建设者的伙食比较差,村民们于是在特区工地周围做起了餐饮生意,为建设者们改善生活。龙湖村的小炒很香很诱人,一直是很多特区建设者终生难忘的味蕾记忆。

随着特区的不断建设,友谊商场、龙湖商场、万商楼等先后建成,特区的商贸开始繁荣起来,这里汇集了当时十分时髦的日用百货、服装、小家电等货品,每到节假日,市区及周边县市的人们都会专门来特区采购商品,巨大的人流量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些商机也辐射到了毗邻的龙湖村里。

从外地蜂拥至龙湖村做生意及打工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除了需要租赁商铺,也需要租房子居住。村民们看到了租赁房屋的巨大发展空间,渐渐有了积蓄的村民开始将自家的住房由平房改建成了楼房,最先是龙湖街沿街的铺面,建起了两三层的新楼房,后来新楼房逐渐扩大到村居的各个角落,而且越建越高。

在特区刚刚确立的时候,龙湖村只有1600多人口,而随着外来人口的进住,流动人口比常住人口多出了几十上百倍,成为一个外来人口最为密集之地。人口的密集也带动了商贸的集聚,特别是服装店和餐饮店最为集中。龙湖街更是成了有名的“服装街”,各种最潮流的服装汇集于此,吸引了赶时髦的人们。而这里的房租也“水涨船高”,特别是临街的商铺,每平房米租金,从一开始的30多元,涨到后来的100多元,一间铺面租金动辄好几千元。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客商来到龙湖村投资办企业。1987年,龙湖村为此还成立了珠湖企业发展公司,协助前来投资的企业尽快“安营扎寨”,我也被上级领导安排到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各投资企业的公司申报工作,前后经手的企业有27家,主要有制衣厂,以及建材、五金、化工等各种行业。

社区变迁,开放开拓精神永存

特区设立之初,让大家最为高兴的是,村里很快通了水和电,村民们终于告别了白天挑水喝,晚上点油灯的苦日子。农转非之后,村民们获得了就业机会,也得到了政府相应的各项补贴,每年还能获得集体分红,各家各户逐步告别了贫困。

随着特区的发展,龙湖村的商贸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区生活设施也在逐步完善,肉菜市场、医疗设施、休闲娱乐设施逐步齐全,社区居民拥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龙湖村从行政归属上也历经了多次变迁,如今分成了春湖、玉湖、碧湖三个社区居委会,归属于金霞街道辖区,“龙湖村”的名字已成为一个历史记忆,但龙湖村人的精神,却永久存在。

龙湖村名的由来,是因为村的南北两边各有一条像长龙一样的沙陵,而中间较为平整犹如湖面,因而得名“龙湖”,相传这里是一个能海纳百川的风水宝地。特区的设立,让龙湖村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龙湖村人以开放的胸怀,热情地接纳特区建设者;村民们也勇抓机遇,开拓创新,根据特区建设需要,利用龙湖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帮助特区建设者们解决衣食住行等后顾之忧,在提高村居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了特区的经济发展。

摄影:本报记者 许玉璇

档案

人物:吴文宝,汕头人,原金霞街道碧湖社区居委会书记。

口述时间:2020年6月28日上午

地点:龙湖村吴氏家庙

记录:许玉璇 尔霓

新闻推荐

龙湖沟畔的风华岁月

偶尔翻阅资料,无意间发现了一些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初期的珍贵老照片,其中有一幅黑白照片是站在迎宾路的角度拍摄的龙湖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