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变成 乳白色? 专家提醒:警惕“脂肪血”
截至目前,汕头献血逾100次的志愿者已有18位。
■延伸
走过“抗疫”,经历完在家“避疫”,进入全面复工复产后,人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发现:身边的人不约而同地都变得更加“圆润”了。而“脂肪血”也悄悄出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脂肪血”又称“牛奶血”,因其血浆呈乳白色或混浊状而得名。“脂肪血”,在医学上称为乳糜血,当人们吃了含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油条、花生等,脂肪进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浆呈浑浊状,严重者像米汤一样。
乳糜血可导致脂肪栓塞或血栓形成,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形成脂肪肝,进一步恶化后,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诱发急性胰腺炎;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儿童高血脂还会在脑垂体沉积,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痛风等疾病风险;以及增加女性月经周期紊乱或不孕不育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专家表示,“脂肪血”是吃得太油腻、运动太少、压力太大导致的。当一个人吃得太多时,血液会被迫集中到肠胃,导致大肠、肾脏等各处发生血荒,排泄也因而变差,使得废物全部被囤积在血液里。
一般来说,人类的身体中肌肉约占40%,缺乏运动就无法利用肌肉的力量,使得体温下降,无法顺利燃烧脂肪,血液循环也会变差。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大约45秒,如果流速变慢,需要花60秒才能循环一周的话,就会造成废物囤积在血液里,易产生疾病。因此,医生提醒,必须“管住嘴,迈开腿”,警惕“脂肪血”的发生。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通讯员蔡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敏)近日,“关爱困境儿童”公益志愿服务暨社会组织文明创建走进社区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动启动仪式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