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川走出“牛棚”首站写生为何选择汕头 揭秘《汕头风光》创作来龙去脉

汕头日报 2020-06-14 01:17

1974年胡一川在汕头采风,陪同者曾松龄。

汕头有幸,风光与名字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史册!胡一川如椽之笔为何选择汕头,油画《汕头风光》又是怎样诞生的?几经周折,记者釆访到了老院长1974年在汕头采风的全程陪同者——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曾松龄。

“胡院长到汕头来,一不住宾馆二不吃酒楼,街头店铺的蚝烙、咸鱼、炒粿条,老人家吃得挺香,住的是小旅社。”

46年前那十几天的写生情景,曾松龄回忆起来犹在眼前:当时我在汕头文联上班,一天广州来电话,说胡一川院长要来汕头写生,问能不能接待当向导?作为美院的毕业生,我一口应承下来。几天后,院长独自一个人坐长途汽车来了。当时交通实在不方便,到妈屿岛没有轮渡,只好通过关系去港务局借了一艘电船仔,“哒哒哒”地“漂洋过海”去写生……考虑到老人家年岁有了,我找了一个亲戚小年轻帮他背油画箱,我自己也提着画箱,陪他一路走一路画。60多岁的人,爬山步履快,绘画劲头足,两三个钟头一幅。因为已经近10年没有拿画笔啦,积攒的创作激情喷发,虽然作品尺寸都不大,但从纯艺术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他油画的巅峰之作,《汕头风光》就是这期间在礐石山上画的。

为什么写生的第一站选择汕头?因为文革时被批斗,一名汕头籍的学生想方设法保护了他,使他免遭毒打,因此,从牛棚出来重获自由的时候,他说他第一站要到汕头来。

曾松龄告诉记者,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胡院长出门都是挤公共汽车,既不肯开口叫学院的公车,也不舍得打的。胡老是老革命,级别挺高的,多么质朴多么纯粹的一个人,海外的画商来联系买画,他一口回绝:我的画属于国家,一张也不卖!

本报记者 刘文华

(本栏图片由广州美术学院胡一川研究所提供)

新闻推荐

“屏对屏”“线连线”克服疫情影响 华侨试验区招商引资“不断档”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上个月,搜狗(汕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汕头华侨试验区,而这背后,正是华侨试验区坚持构建现代产业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