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一扶”代表詹国境:扎根海岛支医十年曾翻山越岭跨海救人

南方都市报 2020-05-08 06:03

詹国境扎根南澳岛支医已逾十年。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选择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他们正逐渐成长为基层组织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用实际行动促进了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利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发展。汕头市南澳县“三支一扶”的一员詹国境扎根南澳岛支医已逾十年,他坚守南澳县人民医院救死扶伤,受到岛民的信赖。

背井离乡,支医南澳岛十年

“我早在大学期间听说过‘三支一扶’计划,就想去基层锻炼自己,为当地卫生事业做出贡献。”2009年夏,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应届毕业后,詹国境果断参加广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成为汕头市南澳岛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者,为南澳县人民医院提供支医服务。

詹国境不成想,他就此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人生新旅程。

南澳县远离汕头大陆,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对于生于潮州饶平的詹国境而言这是块陌生之地。7月的一个午后,詹国境坐轮渡前往南澳岛报到,房屋低矮,旧式建筑,公路窄小,路上人车极少,是詹国境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南澳县人民医院当时仅是一栋6层的楼房,集急诊、检验、住院、行政办公、宿舍于一体。”他直言,当时有些失落,“这样的医院场景是我此前想象不到的,但我也明白国家需要大学生支援基层”。

詹国境回忆,海岛用水依靠当地水库供水,储水经常不足,供水需定期调配。“有时一两周没水,我就靠着自己买的两个水桶储水供给,洗漱、洗衣、做饭、冲厕所等用水都要节省。”

不分昼夜,翻山越岭跨海救人

“参加‘三支一扶’前,我做好了吃苦耐劳的准备,希望自己所学能为当地群众贡献一份力量!”詹国境说,他起初选择在内儿科和急诊科工作,面临语言沟通困难。“这边病人大多只会讲潮汕话,我是客家人,只能边听边学。”

由于南澳县人民医院的“120”急救中心人员紧缺,詹国境自愿到该部门担任急救医师。他表示,医院的“120”急救中心承担整个县的院前急救,由于县内各个镇距离较远,有些村庄分布在偏僻山坳,交通不便,常需翻山越岭;南澳大桥未通车前,若转运危重病人前往汕头,来回一趟要几个小时。这对容易晕车晕船的詹国境是项不小的挑战。

南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清华回忆:“以前每次见他出车回来脸色发白,有时会呕吐,但他只要一听说要出车,就会继续投入工作。”曾经有名危重病人需要他半夜转送汕头,由于气管插管要医生持续手动按压呼吸气囊维持呼吸功能,詹国境一路上蹲在病人身旁按压,最终顺利转运。“其实这段救死扶伤的过程和做善事一样,让自己内心比较安乐。”

工作上,詹国境遵循“值班-副班-值班-副班”模式,几乎全年无休,值副班时只会在县城附近活动,随身携带手机,以随时应对急救任务。

苦尽甘来,获南澳岛民信赖

詹国境告诉南都记者,“三支一扶”期间,汕头市人社局的领导常关心基层人员的生活情况,多次来到南澳岛为其送温暖;医院领导、同事也对其关爱有加。2011年6月,“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詹国境选择留院继续为海岛人民服务。“当地很缺医护人员,在‘三支一扶’的政策和当地政府部门领导的关爱下,我成为了医院的正式职工。”

对于詹国境而言,在南澳岛的时光既是坚守的十年也是学习与收获的十年。他初来南澳支医时,携带了大学的所有医学教材,并陆续购买医学书籍,坚持学习。

黄清华表示:“他一直在系统学习中医知识,提升医术,因此获得了南澳岛岛民的信赖。”

詹国境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南澳岛岛民知晓了医院的“120”急救中心有名医术不错的医生。2019年,他荣获汕头市五一劳动奖章。

采写:南都记者 周宇

新闻推荐

餐饮业回暖 短途游升温“五一”长假,粤东多个景区迎来小客流高峰,但都未达到需限流的程度

▼汕头市小公园成游客网红打卡地(图片由沈文嘉提供)汕头市中山公园五一期间客流回暖文/图羊城晚报记者蚁璐雅王漫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