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题材不同呈现,汕头非遗传承人在行动 用非遗作品宣传疫情防控

汕头日报 2020-02-10 00:49

印章镌刻作品《致敬逆行者》作者 丁明

许遵英作品《天佑中华》

郑少燕《同心抗疫》

陈小燕《国士》

本报记者 陈文兰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了今年春节的节奏,汕头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暂时闭馆。记者采访获悉,市文化馆“闭馆不闭网”,向非遗工作者发出了关于开展“抗疫情,传真情”作品征集的倡议,通过剪纸、潮州歌册、灯谜、镌刻以及书画等艺术样式,记录感人故事、宣传预防知识、讴歌人间大爱。

精彩优质的非遗原创作品不仅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陪伴汕头市民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同时也为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们讴歌、加油、呐喊!

“一元复始春花开,却闻武汉浮疫灾;全国人民齐抗击,严阵以待驱阴霾;汕头大众护山河,设防重重除害魔……”这首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歌册代表性传承人鄞镇凯创作的潮州歌册《大爱精神满汕头》,生动讲述了这段时期武汉市民来汕,在异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的故事,网友们纷纷盛赞汕头是一座温情的城市,朗朗上口的潮州歌册通俗易懂,迅速在朋友圈流传。

随后,潮州歌册培训班学生创作的作品《汕头志愿逆行者》《驱除毒魔换新天》《战疫英雄钟南山》等争相唱起,警示人们要增强防范意识、勤洗手少出门少聚集,鼓励人们齐心协力防控疫情。

“潮州歌册通俗易懂,表达简洁明快,适应新的传播需求”,市民张女士说,这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宣传形式方便记忆,让大家很快掌握防控知识,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以往,红彤彤的剪纸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窗花的好物,但在这个春节期间,它们成了民间艺人们表达“抗疫”信心、歌颂医者大爱的心意之作。省市等各级剪纸非遗传承人魏惠君、许遵英、郑少燕、陈小燕、陈传生等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助力。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告诉记者,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主题积极创作。短短的时间内,已有18位剪纸非遗传承人创作了18件作品,主题内容既有向前线医护工作者致敬的礼赞之作,也有民众抗击疫情、期盼春回大地的抚慰之作,一经推出,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薄薄一张纸,小小一把剪,连接并鲜活你我共同的精神家园,礼赞特殊时期的英雄。耄耋高龄奋战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是“全民偶像”,剪纸作品自然也少不了《钟南山》等防控一线人物的肖像。剪纸非遗传承人以独特的艺术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加油,如《中国加油》《天佑中华》《同心抗疫》《国士》《武汉》等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作为非遗传承人现在能做的,也是应该去做的,就是拿起我的工具剪刀,来赞美他们,向他们致敬。”潮阳剪纸省级传承人许遵英说。

猜灯谜,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潮汕地区逢年过节历来有举办灯谜活动的习俗。澄海灯谜和汕头灯谜的非遗传承人陈挺和张红雄创作抗疫谜作,以灯谜为载体解读政策、宣传防疫健康知识、讴歌白衣战士,为抗击疫情鼓舞士气、加油点赞。

“我创作的毕竟是艺术品,还是得从真、美、善的角度传递正能量,不能太过压抑。那就以奋战在一线的可爱白衣战士作为创作原型吧……”,印章镌刻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丁明将对防疫工作最衷心的祝愿、对医护人员最诚挚的敬意传递到方寸之间。作品《致敬逆行者》不觉让人想到他们在疫情面前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形象,他们那高尚的职业情操令人赞叹。

在民间传说中,钟馗是一个能打鬼驱邪、辟邪除灾的神。潮剧省级传承人管善裕匠心独具地创作一幅《钟馗驱邪除魔图》,寓意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勇士们,他们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英勇奋斗、顽强拼搏。

奋战在一线的动人身影感动着文艺工作者们,疫情牵动着“非遗人”的心。“民间艺术家们积极响应倡议,以"抗疫情,传真情"为主题”,陈少冰说,非遗传承人们把春节大舞台变成居家创作的小舞台,用蕴含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许多非遗抗疫主题作品,或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或赞美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用文艺的力量提振抗“疫”信心!

新闻推荐

紧守疫情防线 文明安全过节 记者昨巡城发现,汕头市各地取消迎春民俗等活动,为疫情防控让路

本报讯(记者李德鹏陈史刘文钊林蓁)往年元宵节前后,是汕头市民俗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人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