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菜新时代:问鼎粤港

信息时报 2020-01-30 01:05

岭南饮食,以“食在广州”声闻宇内,乃至蜚声国际。然而,在广东省内,又有“食在广州,味出潮州”之说,以其民系长期拓殖东南亚地区,最擅利用东南亚的香料资源——早期欧人与亚洲的贸易之路,便有香料之路的俗称——最典型的是制作潮菜卤水,动辄利用十数种乃至数十种香料,如此,焉得不使潮菜独步天下!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岭南文化的“大佬”黄树森教授,便认为潮州菜作为粤菜的新先锋,“将会以每年五百里的速度"北伐"”,于今视之,京城顶级酒楼,绝对少不得潮菜的份儿。

据陈国贤《独具一格的潮汕风味》所述,潮菜名厨朱彪初声名大著,是在1957年到华侨大厦主理潮州菜之后,令潮籍人士,宾至如归,享誉海内外;因为周总理的青睐,还曾应邀北上,充任“御厨”有时。但他们兄弟初来广州时,只是在惠福东路大佛寺街口开设“朱明记”大排档,主营的也只是潮州鱼品粉面、煲仔饭,筵席则不过兼营包办。之所以只有这种小格局,是由于那时广州还没有专门的像样的潮州菜馆,关键是潮人聚集不够,没有像样的市场环境。

除朱氏兄弟的朱明记外,另一家位于一德东路叫“侨合”的小店,认真经营地道潮州小食如煎蚝烙、炒粿条、沙茶牛肉等,也有声名。除此之外,即便像上海太平洋西菜社那样,聘请潮汕名厨主理新增的潮州菜的情形,也并不多见。其中较有名的,在民国时期,首推沙面胜利大厦,因为经理是潮州人,故有特聘潮州名厨精制潮州菜式和美点,颇能为潮菜开道。再后来,新的南园酒家1963年在海珠区开业,1964年聘得潮州大厨李树龙,也开始供应潮州风味菜式,但李先生此前售艺于潮汕福建一带,不谙广州市场影响终究有限。

网上搜检到汕头的饮食文化名家张新民先生发表在《汕头特区晚报》上的一篇《潮菜厨师竞风流》的文章,认为潮州菜“始于潮州,兴于汕头”,并提供了一份“汕头开埠百年潮菜厨师历代表”,说第一代潮菜厨师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第三代大师”活动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代表人物有朱彪初等11人。如此,则与外埠的观察,基本一致。同时,也说明市场对于饮食业的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声名外传的重要性。

真正的潮菜潮做,那得要等到改革开放,尤其是有高速公路之后。因为潮州菜以海鲜为主,有些品种的海鲜还是潮汕特有,有的则他处的海产商并不供应,所以你现在去地道点的潮州菜馆,无不标榜海鲜新鲜运到——大酒店有自己的运输渠道,小餐馆也会联系固定一辆早班大巴,以确保及时运抵。再者,也只有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发展,广州餐饮市场发展,产生足够的食客群体,才是地道潮菜的有效保障。潮州菜的新发展令万众瞩目,以至于治上海史的文化大家唐振常先生在其《饔飧集》就曾为潮州菜抱屈:“八大菜系中无潮州菜,大约以为潮州菜可入粤菜一系。此又不然,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凡食客皆知,试看香港市上,潮州菜馆林立,何以不标粤菜馆而皆树潮州菜之名?”

现在广州的潮菜馆,最富标志性的特色名菜之一是卤鹅,尤其是鹅头,而粤菜则是烧鹅。推而广之,潮菜多卤味而少烧腊,粤菜则多烧腊而少卤味,从这个角度讲,潮菜、粤菜的区别还是蛮大的。潮汕人的卤水特别是卤鹅传统还是很深远的。比如,潮汕人逢年过节祭祖拜神,多用卤鹅,广府则用鸡,前已有述。鸡头如砒霜,广府人多不吃,烧鹅头也紧致乏味,而卤鹅头则是潮菜尚味。这潮汕卤鹅啊,可不像广州烧鹅用的小型黑鬃鹅,而是用澄海种重达二三十斤、有“世界鹅王”美誉的狮头鹅,头大得很,一个鹅头连脖子可切成一大盘,卤熟的鹅头是又烂又入味,老年人都能吃得津津有味,其呈狮头状的肥美的额颊肉瘤,更有特别的脂香。因此,鹅头是越大越好,从前这种大鹅头往往取自养了三四年的种公鹅,现在市场需要,就有专门饲养两三年的公鹅,这种上等的大鹅头,售价动辄800元、1000元。

当然,“味出潮州”的味,不仅是鹅之味,更是卤之味。潮州卤水,高汤为底,配以二十余种香料,其中不乏名贵者;还有被称为潮州姜的南姜和引自东南亚的香茅等独门配方。潮州卤水,常被视为潮味秘籍,外人是难以学精卤水调制的。近年来,潮籍美食达人蔡昊倡导用英格兰出产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如30年的格兰杰(GLENMORANGIE)来配卤狮头鹅头,那当然是人间美味,鹅的骨香、酒的果香和调料的辛香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但这种高年份的酒已经是天价,卤出来的鹅头更是“此鹅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一“头”得道,“肝肠”升天。在卤水鹅头的带动下,潮州卤水鹅肠、鹅肝,也成了席上之珍;整得好的鹅肝,还企图叫板法国鹅肝呢!鲍汁鹅掌或者辽参鹅掌,那更是经典名菜了;饶平的鹅血汤,配以豆芽、酸菜、葱头,极其嫩滑可口。

潮州菜,在把一只普通的鹅头整出高大上的至味来,还能把粤菜中并非上佳的响螺整成上味。响螺乃东南沿海所常见,在粤菜中却从来没有好到哪儿去;从前的清人竹枝词说:“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是连蚝都比不上的。但在今天的潮州菜中,变成了“燕翅鲍参肚”之的顶级食材,在一些高级餐厅,一片堂焯响螺可能售价高达1000元左右,堪称奢华食物的新贵。

日前去潮州采访调研,在千禧投资公司蔡伟群先生的一次午宴上,许永强师傅当堂示范,一只大响螺,切出十来片,焯出来,视熟如生,吃起来,鲜美脆嫩、爽口多汁,真是至味;一片一千,不虚食也。吃响螺,还有一点讲究,那就是如最早征服羊城的潮菜大师朱彪初在《潮州菜谱》中所谓:“螺尾最香,一定要摆上。如食客见无螺尾,食后就不付钱,这是潮州人的规矩。” 白焯之外,还有一种火腿烧螺的吃法,是将响螺连壳在炭火上活烧,目的是让响螺吐尽黏液、去除异味,称为洗螺。然后才灌入火腿末、上汤、香料等,直烤至酱汁收干,才将收缩离壳的螺肉取出,切片摆盘。烧得好的响螺,吃起来就像溏心干鲍,余香满口。这炭烧响螺更难做,市面上几近失传,蔡澜当年到汕头,还是通过张新民才请得美食大师林自然出来演示了一番。

据张新民先生介绍,烧螺的大体做法是,先将带壳的响螺架放在红泥风炉上用炭火烤,其间先用箸尖刺一下螺鼻,使其喷出黏液后洗净,接着往螺口倒入用火腿末、川椒、肥肉、生姜、青葱、黄酒、上汤、酱油等调成的烧汁,略为腌制烧开后倒掉,以洗掉响螺之腥。然后正式烧烤,先武火后文火,直至再放的烧汁被螺肉吸干为止,历时约40分钟。最后脱壳去肠切片装盘。与白焯螺片大异其趣。

说是这么说,这种明炉响螺,要烧得既脆且香,火候非常难掌握,简直无法教、无法传,人谓“裤头方”。其实,因为响螺唯潮汕所产为佳,向来是潮州名菜,当年朱彪初在广州华厦、李树龙在广州南园,都标为招牌名菜,格于当时潮菜声名未达,故如今仿如新起;这也恰恰说明了潮菜今日至尊的江湖地位。人所不知的是,炒响螺,在民国三十年代的上海,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潮菜招牌;中华书局1934年出版的沈伯经、陈怀圃版《上海市指南》就将其与炒龙虾、炒青蟹并列为三大招牌潮菜。

《岭南饮食文化》

周松芳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岭南文化读本”之一种,既从历史事实出发也从文化发展角度着眼,对岭南的饮食文化进行甄辨、梳理,重点介绍了南食的形成、食在广州、潮州菜、客家菜、番菜、海鲜、白切鸡等,还从西食东渐与东食西渐两个方面,彰显岭南饮食文化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史的独特地位和影响。

作者简介

周松芳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黄天骥教授。他长期为大众媒体撰稿,以学术的方法梳理岭南饮食文献,撰述的饮食文化随笔能够突破地域桎梏,结集出版有《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以及《广东味道》《岭南饮食随谈》等,无不广受读者欢迎。

(原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新闻推荐

操控基层组织 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澄海区曾某明等31人涉黑犯罪一案开庭审理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通讯员罗辉军、章奕琦)近日,两宗涉黑恶案件分别在澄海区人民法院、潮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其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