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益的路上奋进不息 记2019年下半年度“汕头好人”高虹方

汕头日报 2020-01-17 00:43

工作中的高虹方(右一)

“一个月后,哥哥一个人回来,说爸爸妈妈和哥哥嫂嫂全都饿死了,就剩我们兄妹两人了。”这是汕头电视台摄像记者高虹方在做《梦归潮汕》栏目采访时,寻亲求助者陈福娇老人说的一句话,听到这句话,高虹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多次赴福建江西拍摄采访

《梦归潮汕》是汕头电视台开办的首个公益性栏目,于2018年3月正式推出,合作者有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和“梦归潮汕”寻亲团。“梦归潮汕”寻亲团主要是为当年因“走日本”而流落在外的潮汕难民寻根问祖、寻找失散亲人提供志愿服务。而高虹方以及栏目组的任务,就是通过电视节目的形式,唤起更多受众关注、支持这一寻亲公益活动,帮助寻亲求助者实现他们的心愿。

2017年底,栏目推出之前,高虹方和栏目组编导就多次赴福建龙岩、江西赣州等地进行拍摄采访。在江西的筠门岭,86岁的陈福娇老人在镜头前讲述了当年举家逃荒的悲惨经历。许多年过去,这段满载着无数潮汕人民血泪辛酸的悲惨历史,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而这也是高虹方第一次接触到潮汕历史那段充满苦难的往事。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倒计时公益,在随梦归潮汕寻亲团志愿者多次走访赣南、闽西等地区,接触过数量众多的寻亲求助者之后,高虹方对“梦归潮汕”寻亲公益事业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它的社会意义,也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从记录者到志愿者

在栏目里出现的寻亲求助人无一不是当年被拐、被卖的潮汕难童,如今,他们都是到了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面对志愿者,他们竭力搜寻着记忆中家乡和亲人的点滴印象,诉说着他们70多年来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听着他们苦难的过往,看着他们热切盼望的眼神,高虹方无法做到置身事外。

2018年7月,高虹方正式穿上了红马甲,成为了“梦归潮汕”寻亲团的一名志愿者,从一名观察者、记录者,转身为公益行动的参与者、志愿者。作为一名有20多年工作经历的新闻工作者,是什么打动了高虹方,让他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这项公益活动中去呢?高虹方说,是责任,是意义。

高虹方不是潮汕人,但在汕头工作、生活了20多年。汕头有他的亲人、朋友和同事,有他的事业、梦想和追求。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人们的喜怒哀乐,他都感觉与自己息息相关。帮助更多潮汕游子实现“梦归潮汕”的心愿,高虹方认为自己有责任。栏目的推出,使历史得以重温,伤痛得以抚平,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高虹方说,这就是“梦归潮汕”寻亲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弘扬正能量的意义。而在一次次长途跋涉的奔波中,在走街串户、翻山越岭,为寻亲求助人采集信息、寻找线索的过程中,高虹方认识了来自赣南、闽西和潮汕各地的寻亲团志愿者,体会到了志愿者们付出的辛劳,也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爱心深深感染。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高虹方说,自己十分愿意。

主动参与案例联系跟进

“逃难的路艰辛坎坷,回家的路崎岖不平”,这是高虹方在最初参加《梦归潮汕》节目制作时想到的画面。为了更真实地表现好这两条“路”,高虹方出资一万多元购置了航拍设备、手持稳定器和小轨道等,一边学习一边拍摄。

成为寻亲团的志愿者后,除了完成拍摄任务,高虹方也开始参与、融入寻亲案例的分析、走访,从中为节目制作找到了更多线索与亮点。节目开播至今,在全部拍摄制作的近80个成功寻亲案例中,有将近60个案例是高虹方主动参与到案例群跟进和联系拍摄的。这就意味着高虹方为此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而每当寻访有了进展,高虹方的那份快乐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当服务社会与工作、生活得以有机融合,高虹方感觉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

近日,获2019年下半年度“汕头好人”称号的高虹方说,在未来的日子里,他愿意继续与梦归潮汕的寻亲团志愿者一起,跨越时空的阻隔,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更多潮籍老人早日找到家乡,圆梦潮汕。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文/摄

新闻推荐

抢抓亚青会机遇

自成功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权以来,汕头市坚持“人文亚青、绿色亚青、活力亚青”的办会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