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特区精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汕头奋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区。
汕头市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2020年1月9日,汕头高铁站枢纽化一体化工程正式启动,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在濠江、潮南两区同步启动建设,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汕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时隔一天,中共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全会提出,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加快经济特区发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是中央创办经济特区40周年,对于汕头来说,需要始终牢记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焕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借势提升城市能级,借力加快改革创新,推动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加速衔接“双区”“双核”
实施12项创造性引领型改革,基本完成“数字政府”等55项年度改革任务;“放权强区”,下放327项市级权限;实施稳外贸12条措施,复制推广17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体现了汕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的敢为人先,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释放出经济活力。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汕头自觉扛起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使命担当,主动抢抓“双区驱动”“双核联动”叠加利好,下好“湾+区+带”协同联动先手棋,加快开创新时代汕头改革开放新局面,争当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者、有力参与者和坚决执行者。
当前,汕头已研究制定汕头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省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若干重大措施的行动方案,建立相关特事特办机制,推进全面融入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与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贯通融合。与此同时,汕头积极制订方案,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在协作机制、交通设施、产业合作、环境治理、便民惠民等方面加强与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的对标学习、对接合作,努力构建与“双区”“双核”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和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平行分享、经验借鉴、资源成果共享和“借船出海”。
为落实好省委关于“以汕头、湛江为中心,做大做强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实现沿海经济带两翼齐飞”的部署,汕头着力强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要素资源吸引力和区域发展辐射力,与“双区”“双核”在体制机制上衔接、在基础设施上联通、在产业分工上互补、在要素资源上共享。
外联内通支撑沿海经济带 重大项目发挥引领作用
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的引入,为粤东构筑起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作为汕汕铁路的重要枢纽站点,汕头站成为广东沿海经济带中服务粤东、辐射周边、连通南北的高铁枢纽节点,并将与汕漳高铁连接,在珠三角、海西、长三角之间构筑起新一条大能力客运通道,填补沿海通道350公里时速高速铁路布局的空白。与此同时,汕头积极谋划连接河源高铁、对接广河铁路,形成往“双区”第三条铁路通道,打通北上高铁新通道,加快连接生态发展区。
区域联动,交通先行;交通成网,区域融合。汕头正积极抢抓省大力推进广汕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汕第二高速、汕湛高速建设的难得机遇,既加快构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贯通沿海经济带高快速大通道,也发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升级,成为支撑沿海经济带加速发展的东翼引擎。
如今,汕头新一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序幕业已拉开: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汕潮揭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一个枢纽、三条铁路、五条高速公路、九条快速干线的“一三五九”工程。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以筹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为契机,推动城市品质全面跃升,汕头专门成立总指挥部,系统谋划和推进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发力攻坚交通市政、医疗、教育、体育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在建重点项目277个,总投资3618亿元,2019年完成投资822.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5.3%。这些重大项目将引领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聚力“产业体系+重大平台” 双轮驱动加快高质量发展
“聚焦稳增长,加快高质量发展”,是汕头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报告对2020年工作的第一项部署。在这其中,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强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也是汕头要打造成全省产业发展主战场主力军的迫切需要。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汕头过去一年迈开坚实步伐:全市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8.5亿元,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塑料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提升,积极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加快培育出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聚焦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工程,不断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推进“一把手”招商、精准招商、全产业链招商,上海电气海上风电智能制造项目试投产,南瑞柔性直流项目、江南农产品物流中心、蚂蚁金服乐猩电商小镇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和信息、创意、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生动局面。
在此基础上,汕头积极发展智能经济,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布局建设高速光网、IPV6,推进5G网络建设,集聚发展5G产业。目前,汕头已成为全省首批布局5G产业园区的3个城市之一。未来汕头市5G产业园将以应用创新为驱动力,以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为主要依托,通过开展“举办一场高质量的5G智慧亚青会”等七大工程,探索适合汕头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产业创新体系。
可以说,“产业体系+重大平台”是汕头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迈入2020年,汕头将依托这“两个轮子”,着力打造东翼经济带产业发展主战场。其中,“东南西北”四个重大平台建设工程尤为亮眼——向东依托华侨试验区,启动建设创新研发、数字经济、金融、文创等主题总部产业园区;向西依托国家高新区,推进“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园区和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向南,依托临港经济区,加快保税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推进省级产业转移园、南山湾科技产业园、中海信创新产业城等建设;向北,大力拓展澄海六合现代产业示范区,增强大项目承载力。
(吴绪山 方淦明 汕宣 文/图)
新闻推荐
11日上午,“诗情声韵春暖鮀城——汕头市现代人诗歌协会迎新春诗歌朗诵会”在星城影院举办,以原创作品、经典作品朗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