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澳故事:澳门人平凡一日的幕后
也许大家熟知的是,澳门商人首开对内地直接投资的先河。
1978年,澳门商人曹光彪在珠海开办了全国第一家补偿贸易企业香洲毛纺厂,揭开了粤澳经济合作的序幕。
但实际上,粤澳合作的序幕最早是在民生领域展开。对于这点,罗雄超、黄凤娟夫妇印象深刻。
195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广东省政府决定在珠海(原属中山县管辖)筹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对澳供水。
罗雄超、黄凤娟在内的4000名青年男女扛着红旗开进了湾仔竹仙洞水库建设工地。一年后,当竹仙洞水库清冽的淡水源源不断流进澳门千家万户时,岛内一片欢腾。
已属古稀之年的黄凤娟回忆起当年情景时,仍不免唏嘘。“为了让澳门同胞尽快喝上足够的淡水,当年筑堤坝、挖水库,只能靠肩挑手推、人海战术。”
如今,广东对澳门供水已走过60个春秋,澳门同胞也不再为喝水发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用“珠澳同饮一江水,吃水不忘挖井人”形容粤澳关系。
长时间以来,包括对澳供水供电、供澳蔬菜生鲜以及跨境交通等惠澳工程,为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更促进了粤澳之间的深度融合。
供水:60年“共饮一江水”
“以前澳门人煲汤从来不敢放盐。”提及上世纪60年代前澳门人的生活,珠海水务控股集团的高级顾问方晔笑谈道。
澳门本岛淡水资源贫乏,供水水源主要靠收集雨水、地下水以及雨季抽取青洲河淡水勉强维持,每遇“咸潮”(地下水咸度上溯)爆发,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用水需求。
彼时,澳门每天用数十艘水艇每天轮流到珠海的湾仔、银坑装水,运回澳门,再由担水妹挨家挨户送水。遇到天旱,澳门居民用水问题更为严重。
据记载,广东在1958年遭遇大旱天气,澳门境内的3000多口水井受“味咸”不能饮用。1958-1968年,澳门曾4次全岛停水,累计达457天。
受累于此,澳门同胞向广东省求援。周总理亲令解澳门燃眉之急。珠海自此修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保障对澳门供水。
继竹仙洞水库之后,为解决澳门居民饮水困难,广东省还陆续建设对澳供水工程。2011年4月,珠海竹银水库工程竣工,竹银水库成为珠澳供水系统中最大的蓄水水库,总库容4333万立方米,为珠澳供水系统增加淡水储备65%。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许蓓蕾表示,从此,珠澳两地才基本告别咸潮影响。
如今,第四条对澳供水管道工程已经正式通水。全长15.3公里的对澳供水管道,自横琴直连澳门路氹城区,日供水设计能力达20万立方米,将有力支撑并平衡澳门的供水分布。
“如今的澳门早已告别咸水,居民用水有保障并已达欧盟标准。”黄穗文说。
珠海水务控股集团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60年来,广东累计向澳门供水超22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已经提高到70万立方米,澳门供水水源抗风险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也大幅提高。目前,对澳供水工程供水量占澳门用水总量的98%以上。
生鲜:从“三趟快车”到“2小时上餐桌”
澳门人的一天从一顿丰盛的早餐开始。每到8点,前来澳门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一定会满载而归:这里的蔬菜处处透着新鲜。
实际上,澳门农贸市场上90%的新鲜蔬菜供应皆来自濠江对岸。每天上午6点,准时会有大约450吨蔬菜瓜果、生猪活羊、鱼虾冻禽从拱北口岸的“鲜活产品绿色通道”,源源不断运往澳门。
12月5日,为了尽快将新鲜蔬菜运到澳门农贸市场,来自广东南粤物流公司的货车司机吴卫成,昨晚11点就赶来拱北口岸排队。不出意外的话,他满车的生菜、菜心和番茄将首批出现在澳门的农贸市场上。
为了争取供澳鲜活产品的“鲜”机,拱北海关的改革也从未停歇。
拱北海关下属闸口海关副科长谭桂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口查验系统不断升级,报关手续一简再简。鲜活产品通道开启时间比以前提早1小时,设立鲜活优先办理窗口,直通放行、24小时预约通关、集中申报……这极大地便利了供澳鲜活及早供应。
面对每天大量的通关查验,自6点起,拱北海关下属闸口海关副科长胡本钢都会在查验区度过最为繁忙的两个小时。他一小时平均要查验、放行60台车左右,差不多要保证一分钟放行一台车。
从事供澳鲜活产品运输工作14年,吴卫成对海关的提速感触颇深。以前他需要手动填写报关单、现场申报,没有两个小时根本搞不定。“如今,从进场到出场一般也就十来分钟。蔬菜从珠三角陆运到达澳门人的餐桌仅需2个小时。”
放在以前,这根本不敢想象。
1962年,同样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原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与铁道部为适应供应港澳鲜活商品的要求,分别自上海、郑州、武汉三地始发,每日满载鲜活产品经深圳、珠海运抵港澳。这也开启了“三趟快车”的供港澳之路。
如今,供澳鲜活产品升级,“三趟快车”渐渐归隐,各地供澳“菜园子”的新鲜食材被源源不断运往澳门,澳门居民的“菜篮子”也越来越丰富。
位于珠海上冲附近的供澳水培蔬菜种植基地,是离澳门最近的内地备案“菜园子”。进入大棚,一排排芝麻菜、生菜等布满了生长平台。基地采用先进的水培技术,四季恒温,采摘不歇。
拱北海关所属香洲海关查检科关员丘丽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关每月都要来这里巡查,主要是查看生产记录、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同时检查这些蔬菜的生长情况以及种植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施药等问题。”
在丘丽欢看来,巡查为的是在蔬菜供应源头建立一套质量管理制度,保证供澳鲜活产品的品质。珠海农控日菱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基地开建、投产,再到出口,海关的指导就没停过。如今基地每天可产上百公斤的即食用型沙拉蔬菜供澳。”
得益于这套从种植、收购到加工、出口各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20年来,内地经珠海口岸共向澳门供应蔬菜约19万批,共128.7万吨;供应水果约6万批,共41万吨;供应水产品约61.7万批,共36.8万吨;供应活畜约7万批,共244万头。
供电:粤澳同辉35年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而南方电网对澳门供电已35周年。
时间回溯到1984年6月30日,距澳门回归还有15个年头。在当时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何贤、澳门经济协调司谢兆时等人协调下,广东省电力工业局牵头搞了对澳供电方案。
彼时,珠海电网由110千伏珠澳A、B线向澳门供电,这一联就是35年,实现了粤澳同辉。据了解,1984年的年供电量仅有0.47亿千瓦时,至1999年回归当年,对澳供电量也仅为1.95亿千瓦时。
如今,南方电网实现了通过6回220千伏线路、4回110千伏线路对澳门供电。截至2019年12月1日,南方电网向澳门输送电量累计突破500亿千瓦时,达500.09亿千瓦时,实现对澳供电量的历史新突破;2019年预计完成对澳送电49.5亿千瓦时,送电规模较1999年回归当年增长约24倍。
珠海屹立于珠江口西岸,台风季来临时珠海往往首当其冲,这对电力系统的威胁非常大。
电网规划中心副主任陈勇2007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毕业后就来到珠海供电局工作,他曾亲眼见证了这十余年来珠海区域对澳供电网架逐步完善的变化,抵御极端天气能力增强,而广东对于供澳电力基础设施愈发重视。
2017年台风“天鸽”灾后,珠海供电局启动了保底电网等28项重大工程。据介绍,保底电网工程针对一些关键供电用户,如医院、水厂、电梯等,采取比常规电网更高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提升电网供电安全保障水平和快速复电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民生的影响。
截至目前,珠海保底电网工程项目已完成28项中的23项,待工程全部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在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对澳供电可靠性。
此外,在对澳供电的最前沿,广东电网还启用了“机巡+人巡”的新模式,对22公里的横琴新区综合管廊中涉澳供电线路进行特巡特维,极大地提升了对澳输线路的安全保障能力。
新闻推荐
“澳门新力量”涌动大湾区越来越多的濠江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在更广阔的天地一展身手
位于珠海横琴的澳门青年创业谷吸引了不少澳门青年钱瑜摄珠海横琴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吸聚澳门“过江龙”钱瑜摄辗转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