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厨房”送美食进千家万户 餐饮新模式“唤醒”潮菜老味道
□本报记者陈珊娜/文袁笙/ 摄
“这道菜以前的师傅是用罗汉果、黄豆来增加鲜甜,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这样做……” 12月15日,在市区护堤路一家美食城,后厨,整洁明亮有条不紊,几位潮菜师傅正在备餐和试烹面临失传的老味道。前厅,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场内支着长长的红布桌,桌上美食飘香,虾酱骨、炸虾枣……无不令人垂涎,手持筷子或牙签就可以大快朵颐。原来,这是餐饮新模式“中央厨房”和“社区团购”联手的美食品鉴会,现场不仅可以品尝“中央厨房”研发团队烹制出来的传统潮菜,还能零距离体验便捷高效的餐饮新模式。
时间赋予美食之美
潮菜素以精致闻名,慢工出细活,以前要吃一道精致菜,可能得一家老小忙上大半天。为了让潮汕的精致菜能够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率先提出并推广潮菜“中央厨房”概念的正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淡鹏,通过研发团队,以高庭源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博采众长,尝试将潮菜中更多好的精致菜品,以集中加工的方式,让它们更方便快捷地走进千家万户。
研发团队的成员,通常一有时间就“泡”在厨房里,钻研潮菜。这不,品鉴会前,汕头市潮菜研究会会员、一级厨师胡宏益师傅和林淡鹏就在试做两道传统潮菜:“八宝素菜”和“红炆乌耳(鳗)”。
“潮菜制作有炆、炖、焗、扣等十多种方法,精致细腻,色、香、味、形都十分讲究。这道"八宝素菜"是传统潮菜中一道"老菜",制作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讲究。”据胡宏益师傅介绍,这道菜在几十年前就很受欢迎,许多过番去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都很喜欢这道菜,记着它的味道,但普通家庭制作起来比较繁琐,通常宴席上才吃得到,现在的酒楼也很少去做这道菜了,“老菜”面临失传的“危机”。
传统“老菜”有老技术和老味道在里面。“"八宝素菜"古早的调味,除了素菜荤做的技巧,还有非常关键的两点,首先就是利用罗汉果和黄豆熬煮出来带食材天然"攀甜"的汁水勾糊,为菜式增鲜提味,其次,要在砂锅中慢慢"焅",最终"重现"这道"老菜"的"老味道"。” 胡宏益告诉记者。而口感嫩滑、香味浓郁的“八宝素菜”在品鉴会上一推出,大受欢迎。
“焅”,即小火慢煮收汁,从而使食材更入味,这是潮菜烹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像“红炆乌耳(鳗)”、“红焖鹅掌”等,炆、焖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焅”,它是美食的时间刻度,也是时间赋予美食之美。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普遍没有这个时间成本去烹制这样一道“老菜”。而“中央厨房”恰恰承担起这一部分时间成本,让更多慢工精致潮菜,甚至是“老潮菜”、“老味道”能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时代成就美食之简
所有的便捷食品,面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鲜”。潮菜在风味上的特色以“清”、“鲜”见长,“中央厨房”要解决的,不仅有食材的新鲜,还有味觉上的“清”、“鲜”。为此,研发团队做了无数尝试,并在多年中不断改进。
据林淡鹏介绍:“一种是零下40℃低温,瞬间速冻,还有一种就是高温杀菌,110℃至120℃,这两种都可以把一些细菌杀掉,再加上氮气包装。低温速冻基本不影响口感。”目前产品冷冻保存可达180天,常温下也可保鲜三个月。
便捷的现代化交通为生鲜食物的运输创造了条件。在建设了工厂化的保鲜技术链条之后,研发团队的精力更多放在研发菜品方面,寻找色香味稳定的菜品。保鲜盒包装方式应运而生。胡宏益说:“整鸡包装较为方便,如果顾客要求鸡切块,切口骨头会捅破包装;还有"红炆鱼皮"的高汤、"卤鹅"的卤汁和醋料等等,有了盒子进行独立细分包装,再杀菌包装,问题就解决了。”而且为了保持口感,比如卤鹅,卤制时八分熟,预留200多摄氏度高温杀菌时的火候,这样菜品最终呈现的口感刚刚好。
尽管“中央厨房”面对的挑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不少,但这种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也受到品鉴会现场参观的潮菜师傅们的肯定。有38年从业经验的潮菜大厨黄镇成说,时代在发展,更多地道潮菜通过“中央厨房”的量制,成为当今快节奏生活中能被更多人享用的美食,卫生、便捷地被送进潮汕、全国甚至是国外更多家庭,对宣传推广、发扬传承潮菜文化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蔡晓丹)为做好中心城区公众出行调查工作,同步推进公共交通行业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行业运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