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将“爱国爱澳”编进学生教材
老柏生老柏生
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同胞对于祖国的认同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已悄然萌发。1949年10月1日,澳门著名教育家杜岚女士,在当天带领濠江中学的全校师生开始了国情教育的“第一启蒙”。
如今,新中国已历经70年,澳门也经历了成长最为快速的20年,这一颗赤诚的种子早已长成大树。20年间,在特区政府的推动下,澳门的国情教育已经愈发地法制化、正规化、常态化,这离不开澳门教育界长期以来对国情教育的推广。
近日,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老柏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澳门青年指标2018社会调查”反映,逾九成受访青年“为国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认同“国家的发展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澳门已培育和孕育出良好的爱国爱澳氛围,这已成为澳门社会的主流价值。”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程依伦、肖欢欢
谈回归:
九成青年为国家成就而自豪
广州日报:您在澳门生活了几十年,在您看来,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老柏生:澳门回归二十年,整体来说,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稳健向好,澳门市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就业得到保障,失业率维持低水平,生活质素不断提升。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和国家惠待澳门市民的政策,澳门市民得到了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能投入大湾区的建设,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
二十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教育发展方面也得到国际认可。澳门青年作为国家和澳门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普遍为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根据“澳门中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认知指数”调查,澳门中小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认知处于中上水平;“澳门青年指标2018社会调查”亦反映,逾九成受访青年“为国家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认同“国家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可见特区政府有关工作已取得成果,澳门已培育和孕育出良好的爱国爱澳氛围,成为澳门社会的主流价值。
广州日报:在您看来,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发展和成就?
老柏生:回归以来,特区政府一直在贯彻落实“教育兴澳、人才建澳”的施政理念,推动澳门的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工作。自2007/2008学年起,澳门就已经于正规教育内的15个年级全面实施免费教育,成为中国首个提供15年免费教育的地区。特区政府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999/2000学年,免费教育津贴开支就有3.7亿元,至2018/2019学年增至约26.0亿元。2019/2020学年全澳共有77所学校121个校部,纳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校部有106个,校部覆盖率达到了95.5%。
除此之外,特区政府也一直重视澳门学生的综合能力,积极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当然,还有建校及学校设备环境的优化,以及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确保免费取得卫生护理。自2013/2014起全澳私立学校均为教学人员设立公积金制度。
谈爱国教育:
将“爱国爱澳”教育编进教材
广州日报:澳门一直有爱国爱澳的良好传统,澳门的爱国教育有哪些好的做法?
老柏生:按照《非高等教育纲要法》《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基本学力要求》等法规的规定,澳门中学在初中、高中学习阶段均将中国历史列为必修内容。将中华文化的源流和重要成就,以及近代中国所遭遇的侵略和战乱、近代民主政治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等近代史内容明确列为澳门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力。我们(教育暨青年局)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学历史教材,将澳门史置入中国历史脉络中,让学生理解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发展历程,今年有超过9成澳门学校选用本套教材。
特区政府也非常重视品德与公民教育,当中包括认识国家及澳门的历史和文化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作为公民所须的素质,养成对国家的归属感。我们也有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品德与公民》教材,将“爱国爱澳”教育编排在教材内。
另外,像《基本学力要求》规定了所有本地学制学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理解其基本含义,会唱国歌”。为配合相关规定,我们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教学资源,2005年开始举办国旗手培训活动,2018年实现全澳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今年更成立了首支“澳门学界升旗队”。
特区政府亦十分重视青年学生的普法工作,让青少年学习及领略《宪法》及《基本法》的内涵,帮助其准确理解和贯彻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维护澳门和平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特区政府亦积极深化青年及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发展、成就、国防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认识,开展了包括“国防教育营”“学生艺术教育普及计划”等,亦资助学校举办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不同种类活动。
谈粤港澳大湾区:
横琴计划设立澳门子弟学校
广州日报:在近几年,澳门和内地在教育领域还有哪些合作?
老柏生:近年内地对STEAM教育的重视,不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更启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暨青年局将会组织教师到内地STEAM教育发展得比较好的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方进行交流,以更好地学习当地的先进经验。
在与大湾区地区的教育交流方面,澳门很早就开始与珠海开展了互派驻校跟岗学习深度交流的计划,而我们也有通过教育发展基金于2015年推出《姐妹学校交流计划》,定期前往中山、广州等地的学校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师生交流。截至2019年10月,全澳有53所学校与内地缔结超过250对姐妹学校,与2017年相比,增幅逾倍。为让澳门的学校领导对祖国改革开放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内地教育事业发展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暨青年局也会与内地部门机构合作,组织学校领导前往内地学习交流。
借着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特区政府已与大湾区城市签署多份教育交流与合作相关的协议,以及成立专责小组,全方位开展各项教育合作项目。内地联校合作办学方面,配合特区政府就横琴澳门新街坊的综合民生项目进行前期规划研究,探讨在横琴设立澳门子弟学校的可行性。我们与横琴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为居住该区的澳门居民适龄子女就学提供便利。
广州日报:具体来说,你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澳门教育事业和澳门青年是否也带来一些机遇?
老柏生: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兄弟城市对澳门青年都十分关照,大多为港澳青年设有到当地发展的住房、实习、资金、培训、创业创新等优惠政策及支持,资源比当地居民更优厚。因此,教育暨青年局会多让青年学生走进湾区其他城巿,亲身感受湾区文化,并深入了解各个城市所给予澳门青年的发展机遇。
我们亦举办各种不同的活动和提供资助,帮助青年参与湾区发展,扩宽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今年我们还与珠海市人社局合作,组织澳门学生到珠海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科创情况以及创业设施。自2017至2019年上半年,教育暨青年局已经举办了约510个相关的论坛、研讨会、互动交流及参访项目,累计组织了超过20,000人次参与。
新闻推荐
罗超雄、黄凤娟夫妇在竹仙洞水库边散步,回忆当年建设水库的情景。采写:本报记者陈翩翩实习生赵佳仪摄影:本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