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碧”的诗意人生 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黄增坚、郑文贤
“一门三碧”在交流诗作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历来深受人们喜爱。然而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读诗和写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但在潮阳,有这么一个充满诗意的家庭,他们一家三口都是诗人,其中男主人黄增坚、女主人郑文贤皆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以及中国诗歌网的认证诗人。由于他们的笔名中都含有一个“碧”字,因此,被文学界的朋友称为“一门三碧”。
黄增坚,笔名碧溪,在建筑企业工作的他,对于诗歌却是情有独钟。早在1988年,他创作的诗歌《芳草地》,便刊登在《中国建设者》杂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质朴的语言,热情歌颂了劳动者坚守信仰、艰苦奋斗的精神,这首诗在当年的全国诗歌评比中荣获第二名,并先后被《南方日报》、《党风》、《羊城晚报》、《广东建设报》、《潮阳文艺》等30多家报纸和刊物转载。
碧溪介绍,他刚进入建筑行业工作的时候,听见一位老工程师历经困苦,不忘初心,坚持工作,受到很多人的敬仰,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碧溪感触很深,所以就写了这首《芳草地》献给这位老工程师,歌颂了共产党员怎样在艰难困苦中,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信念,忘我工作的精神。
碧溪对诗歌的热爱,源自于少年时代对于文学的向往,从小学开始,他的作文就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并登上墙报,文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小小的心灵中萌芽。
读初中的时候,碧溪就喜欢看诗和读诗。当时贺敬之的《歌颂祖国》,他看了再看,看得非常欢喜,后来接触一些诗歌过后,感觉诗歌能够表达人们心声,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开始尝试写诗。高一的时候就向报社投稿,被《广州青少年报》录用一首诗后,就受到鼓励,然后一发而不可收。
高中时代,碧溪是在潮阳一中度过的,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给了他很多的文学创作灵感。从那时起,他开始创作诗歌,并尝试着向一些报刊投稿。他取笔名碧溪,寓意是文心似碧玉晶莹剔透、文思如溪流清澈明净一,希望用手中的笔写尽人生百味,为世间万物谱写华章。
黄增坚开始用“碧溪”这个笔名,那年才18岁。当时的习作《敢敢学与问》在《南方日报》上发表,受到潮阳文化馆蔡金才老师的肯定,更坚定了碧溪诗歌创作的信心,他觉得,诗歌是最适合个人表达的文学形式,不论是春花秋月的美景,还是悲欢离合的际遇,都可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结合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感悟,创作了一首首诗歌,陆续发表在《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汕头作家》、《中华诗坛》等刊物。碧溪的诗歌内容形象生动、蕴含哲理又充满生活气息,因此吸引了一大批的读者,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郑文贤。
读初中的时候,郑文贤就喜欢碧溪的诗,她看到他在全国各地报刊中发表的诗歌作品,于是逐渐从相识到相知到相爱。结婚之后,在碧溪的影响下,郑文贤也喜欢上写诗、写小说、写散文。
对诗歌的共同热爱成就了黄增坚和郑文贤的诗意爱情,在丈夫的影响和鼓励下,从事教育工作的郑文贤也开始了诗歌创作,她在丈夫的笔名和自己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取笔名为“碧文”,并先后在《人生》、《齐鲁文学》、《岭南作家》、《南粤作家》、《汕头作家》、《中国诗歌网》和《中华诗坛》等报刊和网络平台上发表小说、散文、诗词作品几百篇,她长于格律诗,文字优美、婉约、细腻。
婚后不久,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家里浓厚的书香氛围伴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他们都像母亲一样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儿子黄昊也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留在中山大学工作的黄昊有了更好的创作空间,他以万流入海之意,为自己取笔名碧海,以示对父亲文学创作情怀的延续和传承。
与父亲一样,黄昊喜欢自由体诗,有别于父亲儒雅生动和母亲婉约细腻的诗歌风格,黄昊的诗词作品清新、俊逸,意趣盎然。他经常和父母一起分享交流诗歌创作的灵感和体会,一门三碧,既是亲人,也是彼此的读者和知音。他们先后一起在网络诗歌平台上发表了《盈盈一水间 绵绵相思恋》和《登高眺远 赏秋骋怀》等组诗,成为文坛一段佳话。对他们而言,诗歌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因诗歌更美好。
写诗的热情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就像碧溪在《人生感悟》一诗中这样写道:“淹没在滚滚红尘中,渴望逃脱俗世的纷扰,静享一份宁静的心境,于平淡中安静从容”。从少年到成年,尽管生活在变,阅历在变,但对于这“一门三碧”来说,写诗的热情永远不会改变,他们将继续满怀生活的热情,书写诗意的人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近日,潮阳区东山风景区石泉岩、菩提入口广场改造项目建成启用,尤其是以石雕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潮阳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