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 王后再世

潮州日报 2019-09-24 09:21

日前,接到中山大学一位研究莎士比亚戏剧专家的电话采访。这位专家在网上获悉我所供职的潮州市潮剧团曾于1986年改编莎翁的喜剧《冬天的故事》为潮剧《再世王后》上演,甚感兴趣,准备以此为内容写论文,于是通过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的领导,辗转找到我的电话,就直接打到家中来。她采访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为何选中莎翁这个剧目改编;改编过程有什么追求;演出效果如何。

潮剧改编莎士比亚剧作,历史上有过一次,是1925年由暹罗(今泰国)《国民日报》主笔陈铁汉执笔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改编为潮剧,取名《一磅肉》,由中正兴戏班演出。但因编剧不熟悉戏曲,剧本对话很多,曲词很少,而且说白多用语体文,观众看后纷纷反映,“这不是戏。”结果只演了三晚就歇戏。

我们动手改编《冬天的故事》,是《一磅肉》歇戏的60年后,这是潮剧第二次尝试改编莎翁名剧。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华大地春风劲吹,改革开放,万象更新。文艺在经历过十年严冬那戏曲舞台只有八个所谓样板戏的日子,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戏曲团体需要大量新剧目满足群众需要。那时,我在潮剧团任编剧,除了自己创作外,更多的剧目来自兄弟剧种的改编。几年中,我们就有改编自舞剧的《小刀会》,有改编自话剧的《救救她》,更多的是移植改编自兄弟戏曲剧种的《三凤求凰》《御园辩亲》《哑女告状》《莫愁女》等等。

有一天,我的同事剧作家刘管耀在编导组中提议改编莎翁的《冬天的故事》,简单介绍了原作剧情之后,立即得到了编导组的支持。于是,我跑到图书馆借出朱生豪翻译的莎剧,由刘管耀改编上半部,我改编下半部。

中大的专家问为何选中这个剧目?因为首先是符合潮剧观众的口味。潮人爱看喜剧,尤其是经历了悲欢离合之后,以大团圆结束的剧情。《冬天的故事》剧情起伏跌宕,曲折离奇,最后云散雾散,皆大喜欢;其次,这剧目主题与传统戏曲的很不同。中国戏曲,多写国恨家仇,忠奸斗争,官逼民反,清官断案这一类,而《冬天的故事》则是写一个多疑、嫉妒成性的国王,无端怀疑王后有奸情,一时妒火中烧,下令谋杀好友、迫死王后、气死王子,把初生小公子抛向虎口。哀叹声中,自己度过十数冬孤身。这种因个人某一素质引发的悲欢,更体现了人性、更有普遍意义。

至于说我们在改编中有什么追求,不如用有什么想法更恰当。这可以用改编者之一的刘管耀一篇文章题目作答,他在泰国《新中原报》发表题为《巧倩莎翁架戏桥》。潮剧编剧把构思剧目故事梗概称为缚戏籐、搭戏桥,刘编剧明显是说我们借用了莎翁的故事架构,从人物到语言是努力的中国化、潮州化。莎翁是世界级大师,其语言几乎都成经典,但潮剧是俗文化,是给潮州普通百姓看的,所以,我们加进许多潮州文化元素。

至于说到演出效果,中大专家也许看过《一磅肉》只演三晚就收摊的消息有所担心。我却只为她提供一个现场:1986年国庆节,《再世王后》在澄海盐鸿戏院首演,这出潮剧化了的莎剧以其新的人物、新的故事、新的手法、新的色彩触动新老观众的兴奋点,观众座爆满,创了该院五年来上座的最高纪录。

戏近尾声,悔恨不已的国王已寻回被自己抛于虎口而被救下的公主,但对当初处死王后仍痛不欲生。剧中的安夫人把国王父女带至安府去瞻仰一座王后塑像,以求慰藉。舞台上的王后塑像,雍容华贵,栩栩如生,国王惊愕了,观众也猜疑了:这是真人还是塑像?说塑像明明与真人无异,说真人,能站十几分钟纹丝不动,眼睛不眨?观众座几个青年当场打起赌来。最后,塑像终于动起来了,是十六年前安夫人欺君,谎报王后死讯,实则暗藏起来。台上一阵欢呼,台下掌声雷动!过后,观众无不赞赏饰演王后的演员郑舜英的敬业精神和表演绝技。

后来,此剧在泰国曼谷演出,王后塑像的真假已没有在澄海首演的秘密,观众知道真人了,但仍聚精会神盯着十几分钟一动不动的演员,这也是一种表演,此时不动胜会动,观众都入迷了,都叹服了。当地华文报纸撰文称赞郑舜英,称之为“潮剧旦后”。

《冬天的故事》是莎翁后期四大传奇名剧之一。冬天,实际预示着春天的来临,预告着王后的再生。

新闻推荐

“超级飞侠”将中国文化带到130个国家

更多内容,请扫码“南方产业智库”南方号“小猪佩奇”用一年几十亿元的业绩,诠释了什么叫动画IP的实力。来自广东省玩具协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