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用足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吹响乡村振兴“进军曲”,走好城乡融合发展“先手棋” “硬联通”让乡村迈向城市化

汕头日报 2019-09-15 00:46

潮阳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硬联通”缩短城乡距离。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潮阳区要用足用好老区苏区政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汕头发展新增长极。近日,记者走马潮阳区发现,该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汕头发展大局,下真功夫,走好城乡融合发展这步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势头良好,丝苗米产业园各个项目齐头并进,吹响乡村振兴进军曲。

“硬联通”缩短城乡距离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步棋,关键在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潮阳区通过“硬联通”缩短城乡距离,让乡村迈向城市化。

Y159金高线是金灶镇山区11个村对外联系和水果外运销售的主要通道。由于路面破损严重,导致果农“卖果难”,制约当地经济发展。该区将金高线改造项目列为2019年“四好农村路”分两期进行建设。目前,项目一期5.2多公里正在加快建设,力争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底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能将水果卖得更远,卖出好价钱。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近3年来,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向潮阳农村地区,总里程约285公里,惠及广大农村群众,打通了致富通道。潮阳区将抢抓机遇,用好用足老区政策,加大农村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今年,该区计划完成“四好农村路”项目44个共55.7公里,至8月底,已完成项目27个共24.5公里。

“断头路”环市东路、新华中路东段先后贯通,省道237线、234线相关工程项目快马加鞭,汕湛高速、潮汕环线建设如火如荼,潮惠、汕湛高速公路谷饶连接线、金浦和平连接线建设不断推进……当前,从农村延伸到城区,到国省道,再到高速公路,潮阳路网越织越密,随着汕汕高铁、牛田洋快速通道、疏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推进,将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

丝苗米产业园初显成效

现代农业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背景下,潮阳区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潮阳区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和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走进和平镇五和社区,田地上一片绿油油,生机勃勃,一座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稻谷烘干贮藏一体化建设提升项目。在宽敞的厂房内,记者看到,8台烘干机及热风炉和辅助配套设备均已安装,工人忙着谷仓油漆、稻谷输送装置制作、办公区域装修等。

据介绍,该项目为产业园的水稻全产业链科技示范中心,以和平镇为核心,以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主要开展丝苗米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展示科普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与示范建设。

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马学仕告诉记者,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自筹800多万,自今年1月份开工以来,克服天气影响,日夜赶工,多工种同时施工,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厂房建设基本完成,设备安装完毕并进入调试阶段,投产后,日烘干稻谷达480吨,加上原有的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届时日烘干稻谷将达上千吨,更大地满足农户稻谷烘干需求。

阶段来,该区按照“一园、三心、两区、两带”的规划的思路,积极抓好园区管理机制、财政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梳理产业建设任务清单,分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农业品牌等5个方面12个项目,快速推进产业园建设工作。目前, 产业园已投入建设资金1.58多亿元,进度率达75.25%,创建成效初现。产业园内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总产量6.74万吨,良种覆盖率99%,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0%;入园企业71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8家,家庭农场12家。

本报记者 刘文钊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牛田洋特大桥进入主体工程施工 主塔墩首桩永久钢护筒昨顺利插打到位

牛田洋特大桥主塔墩首桩永久钢护筒顺利插打到位。本报记者陈史摄本报讯(记者蔡晓丹通讯员杨海涛)昨天,牛田洋特大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