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中心医院大儿科主任林明祥三十余年鞠躬尽瘁 用爱心与细心为患儿护航

南方日报 2019-08-29 06:49

林明祥(左二)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查看患儿。

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科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粤东地区最早建立的儿科专业科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业已发展成为拥有七个独立病区以及心血管、神经、呼吸、消化、肾脏、生长发育的亚专业专科病区,总床位达260张的儿童分院,也是目前粤东地区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

这些斐然成绩的取得,与该学科带头人林明祥的付出密不可分。他是广东省“岭南名医”、首届“南粤好医生”、2016年全国100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党的十九大代表、广东省“首届我最喜爱健康卫士”、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提起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不管是同行,还是患儿家属,都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指。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有口皆碑的济世良医,了解他从医33年的心路历程。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莫名艳羡

“医生这个职业了不起”

林明祥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父亲曾自学了一点中医,帮人开方解决一些日常头疼脑热的毛病,也因此,他小时候生病从未去过医院。

他的父亲认识一位区医院里的医生,有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请朋友帮忙。当时念中学的林明祥每次见到这位父亲的朋友都会非常羡慕:开药写方就能治病救人,还能积德行善,“医生这个职业了不起”。

在恢复高考的第4年,老师建议学习成绩优异的林明祥填报北京、上海的大学,可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亲舍不得。老师亲自登门劝说,父亲才勉强答应让他在省内择校。

不出意料,林明祥被中山医科大学录取。六年间,除了吃饭、适当的运动,其余的时间他都专注于学业。毕业后,林明祥遵照父亲意愿,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留在广州的机会,进入汕头市中心医院工作。

参加工作之初,林明祥特别“轴”——那时候“规范化培养”“24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的概念才刚有些雏形,老前辈说当医生第一年需住在医院,林明祥就真的“住在了医院”:一整个白天,从上午,到中午,再到下午,吃完晚饭他又回到医院。“当时,不少同事都很奇怪,为什么这个人总是在这里,难道他不用回家吗?”回忆起这些往事,林明祥笑着说。

用药讲究

想方设法减轻患儿治疗费用

后来,林明祥又把这种“轴”的精神用在给患儿看病用药上。

林明祥告诉记者,每年到儿科就诊的喘息性疾病患儿非常多,原来在临床上,普遍使用一种叫“甲基强的松龙”的药物予以治疗,每支40多元,病人每次住院平均需使用8至10支。林明祥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发现,国内、国际治疗指南上同样推荐的另一种药物“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的疗效相同,但价格却便宜很多,一支仅需8元左右,且应用在儿童身上安全性更高。于是,他主动联系医院药学部门进行评估,并采购这种替换药,此后患儿每次住院约可节省300元。

还有些重症金葡菌感染的病人,治疗时需要使用“万古霉素”,且每天需给药2到3次。按每支180元计算,疗程2周,平均需耗费6500元,再加上其他的治疗费用,病人经济压力很大。鉴于该药品的单支剂量较大,很多儿童每次只需要使用1/4到2/3支,林明祥查阅相关资料和指南,并找到药学部门的专业人员深入探讨,发现该药配置后放入冰箱最长可保存24小时。如此一来,可以给患儿每天只开1支万古霉素,配置后分次使用,平均一个疗程可减少花费近4000元。

类似的例子很多。又如,林明祥主动向药学部门申请儿科专用的小剂量输液溶剂(成人一般为100ml和250ml,儿科专用为50ml),既能减轻药物费用,也可减少配液存在的污染可能,保证用药安全。

此外,林明祥还特别重视抗生素的规范使用,没有明确应用指征坚决不用;能用价格低廉的,绝不用高级昂贵的;能尽快停用,绝不延长使用时间,在保护病人的同时切实减少花费。

治疗细心

病因推理不漏过任何细节

在林明祥看来,当儿科医生,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医学知识储备,不断积累经验,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有爱心、耐心、细心,才能减少误判,做出正确的诊断。

“儿科是"哑科"也是"全科",小朋友患病身体不舒服,一直哭闹会影响医生对症状和体征的判断,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仅仅是第一步,你还得让孩子愿意配合你,学会沟通,懂得哄小孩儿是第二步。”林明祥说。

除了掌握技能、学会沟通,林明祥还有另一项“功力”:对细节的精准把控和判断,并以细节作为线索“顺藤摸瓜”,追根溯源。

两年前,一个家住潮阳的10岁小男孩放学后与两个弟弟一起回家,到家后出现手臂酸痛、胸闷,继而疲惫、头晕想睡觉。因其一向调皮,父母并不以为意,认为他只是在外面疯玩累了。谁知刚躺下没一会儿,男孩就出现了抽搐,家长赶紧送医救治,后转到上级医院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室。

此时,小男孩已经意识不清,呼吸、心跳骤停,无发烧。问及过往病史,男孩的父母只含糊说半年前在省城的医院做过颈部肿瘤切除手术,至于具体是什么肿瘤,恶性还是良性,一概不知,出院后连病历也随手扔掉了。这可急坏了值班的医生,不得已只好把在家休息的林明祥叫回医院支援。

林明祥第一时间赶回后随即与其他医生展开讨论:如果是爆发性心肌炎,患儿无发烧、无感冒、心音有力、无头痛病史,检测到血液中的肌酐蛋白也不高,这些并不符合;如果之前男孩颈部切除的是恶性肿瘤,那医生一定会嘱咐其复查,不会告诉他们“没事了”,而且恶性肿瘤的转移需要一定时间,发病不会这样急……

男孩的情况并不乐观,时间越来越紧迫,其父母已经乱了阵脚。这时,林明祥一语惊醒在场的人:“可能是中毒”。

此前,医生们也曾怀疑过中毒,但并未在男孩身上发现伤口。林明祥让护士端来一盆水,认真给小男孩洗手、洗脚。果然,“小黑手”被洗干净之后,在手指上发现了两个圆点形状的牙印。

见状后,林明祥把男孩的父亲叫过来,问他家附近老鼠多不多,平时有无看见蛇出没。男孩的父亲表示,老鼠并不多,但是家后面的小山坡上有蛇窝。

林明祥判断,男孩的两个弟弟可能对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情有所隐瞒,找到男孩发病根源的关键在这两个孩子身上。区别于父亲的恫吓,林明祥把两个孩子单独叫到身边,温声细语,又拿糖果给他们吃。起初两个孩子不为所动,眼看着情势危急,林明祥打出了“亲情牌”,说:“哥哥现在很危险,可能会死,你们说实话可以救哥哥的命。”

因为兄弟间的感情很好,弟弟开口了:“放学后去山坡上玩,发现了蛇,哥哥胆子大,拿起蛇抡起来转着圈甩,结果被蛇咬了一口,疼得赶紧丢下了。哥哥气不过,还追上去,把蛇给踩死了。”

终于,一切水落石出。后来,两个小孩辨认出咬伤哥哥的蛇。于是,医生同时用三种血清进行治疗,第二天小男孩的呼吸情况明显好转,到第三天,呼吸机被撤下。后来痊愈出院时,小男孩和林明祥留下了一张合影。

事后,林明祥给科室的医生开了一个总结会议,再次重申:扎实的基本功,厚实的临床经验,以及耐心、爱心,“对小男孩的病因推理环环相扣,漏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可能得出最后的答案。”

建言献策

建设儿童医院提供专业医疗服务

在林明祥的带领下,汕头市中心医院诊治小儿危重疾病、疑难疾病的实力越来越强,慕名而来的患者及家长越来越多,儿科病房长年加床,医护人员常常要加班加点。

在工作量大、任务重、长期超负荷的情况下,科室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凭借精湛的医技、丰富的实践经验,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儿童手足口病、登革热、重症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救治中,表现突出,成绩斐然。

尽管如此,林明祥仍隐隐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汕头这么大,需要有一家儿童专科医院。”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童分院于2017年12月剪彩启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汕头儿童看病难的问题。

儿童分院建成后,林明祥开始着手逐步设立并深化亚专科建设,截至目前已建立小儿呼吸专科、肺功能检查、小儿肾病专科、小儿生长发育内分泌专科、小儿心血管病专科、小儿神经癫痫病专科、儿童心理行为康复专科等,为粤东地区儿童提供精准细致的专业医疗服务。

儿童分院每年收治住院病人近8000例,其中危重、疑难病例3000多人。林明祥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更擅长解决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危重、疑难问题。一直以来,汕头市中心医院儿科各专业承担着从基层医院转送而来的危重病及疑难病的救治工作,尤其对各种原因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症、心力衰竭、爆发型心肌炎、严重脓毒症休克、各型脑炎并脑水肿、各种外伤中毒、重症感染等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为了让更多危重病患儿得到更及时、规范、专业的救治,提升患儿存活几率,林明祥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建设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上。

2017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启用,随后不久,林明祥在无意中查出自己患病。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生病了,而是PICU才刚刚成立,设备、人员、团队的磨合,专科的框架、发展等,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老话说"扶上马,走一程",我最怕我倒下了,这一摊就搁置了,太可惜了。”

时至今日,林明祥的用心得到了回报,儿科与院内多学科联动协作,针对儿童、新生儿危重症生命支持,意外伤害救治,突发医疗事件救治,严重脓毒多脏器功能障碍及衰竭诊疗,围术期监护及治疗等多种疾病,搭建起一条安全、快速的急救绿色通道。

林明祥告诉记者,建设儿童医院、健全亚专科、成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等,是他33年来最想做的事情。现如今如愿了,他的内心只有感恩。

■简介

林明祥现任汕头市中心医院大儿科主任、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儿科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危重病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儿童危重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儿童危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合理用药专委会副秘书长。

主持多项省、市重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分别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汕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山大学全省临床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新闻推荐

富强路上的守望者 记汕头老交警郑合记

编者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栏目通过采访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保驾护航、为汕头公安事业奉献青春的老民警,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