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雕到修复古建筑,陈俊鸿30余载刀耕不辍 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的选择

汕头日报 2019-08-26 01:05

□ 本报记者 陈文兰文/摄

在潮阳铜盂有一位深谙雕刻之道的木雕师,他16岁学艺,30多年坚守,凭着一把凿刀,他苦修一门技艺,在木雕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在一刀一锤、一琢一磨中,他将潮汕木雕的古朴、精致发挥得淋漓尽致。手起刀落间,一块普通的木头被赋予了新生。他说,木雕艺术的传承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文化内涵的积淀。

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潮阳祭器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陈俊鸿。

遍访名师 苦心学艺

初见陈俊鸿,是在他的雕刻车间,几名工人正在满是木屑的地上裁制木料,空气中飘来一阵阵木材特有的清香。陈俊鸿则在工作台边挥舞着自己的凿具,刻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刀起刀落间,祥云、花朵、麒麟等图案逐渐呈现,令人惊叹。也许是多年从事艺术创作的关系,陈俊鸿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目光炯炯显得非常有精神。

今年50岁的陈俊鸿自小就对木雕和绘画很感兴趣。16岁,他到潮阳一家具厂打工,开始接触木雕艺术。陈俊鸿从打粗坯、修光、打磨开始潜心学艺,还利用空闲时间,以明清时期的作品为样板,反复观赏后,以纸笔临摹。工余时间,陈俊鸿跑遍潮汕各地,拜访知名的木雕老艺人,向他们讨教求学。如果在祠堂、庙宇里看到精美的木雕,他就立即拍照,并丈量尺寸,细心观察制作工艺,然后尝试着仿造,并加以变化和改进。

勤心与痴心,让陈俊鸿练就出扎实的基本功,很快就能独当一面。30多年来,他对木雕艺术情有独钟、刀耕不辍、勤奋实践,终于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博采众长 别出心裁

走进陈俊鸿的木雕作品展示厅,浓厚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木雕成品静静地陈列着,流畅的线条、灵动的姿态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一样。有建筑雕刻,如雕饰门楣、窗格等,古朴而典雅;有家具雕刻,如雕花床、博古架等,实用而美观;还有工艺品雕刻,如人物、飞禽、走兽等,件件惟妙惟肖。

“有故事和真情实感的木雕,才能展现出美感和生命力”,谈起木雕制作心得,陈俊鸿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技术是容易掌握的,但是想要雕出有思想、有深度的作品是很难的,需要下大力气和花费很多的心思。

因而在创作作品之前,陈俊鸿都会进行充分的设计构思,仔细查找相关资料,在作品内涵的表达上“下苦功”。

在陈俊鸿的系列作品中,能看到不少汕头老埠情怀,比如木雕挂屏《王茂生进酒》画面丰满,作品中人物的身段、手势,甚至走路、抬腿都有潮汕戏舞台人物表演程式化动作的痕迹,令人眼前一亮。又比如历史悠久的各种神器木雕,深受潮汕民俗文化的浸染与影响。“潮阳神器木雕,就是敬神而衍生出来的工艺品”,陈俊鸿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承载着老一辈对于以前生活的回忆。“每天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木雕作品,我总有一种面对历史的感觉,让人褪去都市生活的烦躁。”陈俊鸿如是说。

匠心妙手 醉心古建

从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到修建庙宇祠堂……经过多年努力,陈俊鸿渐渐成为一名比较全面的民间工艺匠师,他不仅擅长木雕,而且对泥塑、绘画也颇有研究,加上自身社会生活的锤炼,对古建筑营造技艺有着深刻的理解。陈俊鸿告诉记者,近些年他成功修建、维修了各类古祠堂、老建筑。

“木雕技艺怎样做到与古建筑的风格相统一?”记者问。“这就像写书法、临字帖一样,古建筑也有其中的章法,熟练了就自然能把握其中的风格”,陈俊鸿说,修复古建筑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老建筑,另一方面他也想把自己的雕刻技艺不断发扬和升华下去。“我热爱这门手艺,所以才能坚持这么多年吧。”陈俊鸿笑言,虽然枯燥,但在某种意义上给他提供了零距离和古人对话的机会,让他享受不已,同时让他的木雕视野得到极大开阔。

3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30多年的感悟和创新,陈俊鸿醉心于木雕的世界里,怡然自得;他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中。在他身上,看不到雕刻师光环笼罩下的优越,看到的只是一个传统行业的拓荒者。而今,技艺传承后继有人,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他欣慰地告诉记者,他的两个儿子都子承父业,从事木雕行业。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学习木雕技艺”,陈俊鸿说,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潮汕木雕的魅力。这,或许就是陈俊鸿多年坚守的动力,也是他毕生奋斗的使命。

新闻推荐

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 潮阳区举办新时代文明大讲堂活动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为激发党员干部倡导时代新风,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行动,近日,潮阳区史志办组织党员干部到创文帮扶、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