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汕头澄海一个富裕家庭的杨敦礼,放弃优裕生活,投身革命,舍生忘死,在潮汕革命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倾家纾难求光明 慷慨就义黎明前

汕头日报 2019-08-19 01:15

烈士故居

杨敦礼烈士遗像

鲜花祭英烈

烈士证明书

8月12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杨小舟教授专程从武汉带着刚刚考上985大学的儿子杨焕哲到澄海祭奠祖父杨敦礼烈士。70年前的这一天,新中国黎明前的曙光中,杨敦礼倒在了敌人枪口下……为了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他倾尽自己的一切,包括家业,甚至生命!

说起祖父杨敦礼,杨教授充满景仰之情,他告诉记者,虽然没见过爷爷,但从父亲杨长谋等长辈的讲述中,从爷爷战友的回忆文章里,他心目中爷爷的形象渐渐丰满——

“郁联”播进步思想 “晨光”育革命种子

1909年,杨敦礼出生于汕头澄海信宁一个富裕家庭,小时候在家乡毓秀小学读书,后转学汕头,先后入读广旅小学、震东中学、省立甲种高级商业学校。杨敦礼虽然家里有钱,却生活朴素,善良正直,同情穷苦人,好打抱不平。目睹民族危机深重,官僚土豪劣绅横行,对社会现实失望不满,在“五四”运动进步思潮影响下,他萌发了探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强烈愿望。

1924年,年仅15岁的杨敦礼就和乡里知识青年詹雨庵、苏君谦、郭子纲等发起成立郁联社,詹雨庵为社长。他们创办图书馆,组织年轻人学习新文化和进步书刊,探求真理。还出版《涟漪》社刊,抨击社会黑暗。

1932年,郁联社创办晨光小学,杨敦礼等社员都曾在学校义务助教,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宣传爱国思想。

在革命洪流熏陶下,郁联社逐渐成为追求真理,向往革命的青年进步社团,繁育革命种子的园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郁联社社员和晨光小学学生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共产党或参加革命工作,其中不少人成为革命骨干。

在杨敦礼影响下,家族中的杨敦仪、杨敦明、杨仲谋也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了革命。杨敦礼的妻子黄宝琛和长子杨长谋(汕头大学党办原主任)也配合他做了不少革命工作。

抗日救亡斗敌伪 隐蔽战线显智勇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杨敦礼参加了青抗会,在晨光小学学生中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少年抗日工作队。他们到澄海各地进行抗日演讲,教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话剧,进行抗日募捐。

1939年,杨敦礼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信宁党支部书记,领导抗日游击小组秘密串联、发动群众,展开抗日活动。

1941年初,杨敦礼等郁联社员创办植英小学,成立晨光校友社,作为地下党活动阵地,秘密进行抗日活动。1941年底,植英小学被迫停课,伪乡长另办乡立小学进行奴化教育。为了与之抗衡,他们于“宁静书屋”办私塾,向学生宣传抗日思想。

汕头沦陷期间,杨敦礼负责信宁联络点工作,地下党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周礼平、陈焕新、李习楷、庄明瑞、高修一、陈培志、张震、陈锦、林正昭、杨光汉等都曾到此联系工作或住宿。上中区委书记张震就曾说过,到杨敦礼这里住,“感到很安全,很放心”。

1946至1947年春,地下党领导人常到信宁研究布置地下工作,杨敦礼家就是三个联络点之一。1948年初,上级决定成立中共潮澄饶平原工委。同年5、6月,工委派林正昭在信宁设联络站于“万发米店”,联络站负责人杨敦礼,内部代号“上妥当”。联络站开设后,工委书记邱河玉以“万发米店”记账员身份为掩护,进驻联络站领导平原工委。

卖田典物救同志 倾家荡产为革命

杨教授的讲述中,两件烈士遗物背后的故事让记者印象殊深。

一件是一个红色小木箱,箱子原是杨敦礼的妻子黄宝琛用以收纳金饰玉器等贵重物品的。她将里面的贵重物品变卖一空,支持地下党的革命活动。后来箱子被杨敦礼用来保存地下党的手枪。另一件是一张当单,当单上的名字杨明影是杨敦礼的化名。当单的质物是“布被单三副”,因无钱赎还过期作废,成为杨敦礼倾家荡产为革命的见证。为了救国救民,杨敦礼变卖尽自己的田产和爱人的金银首饰,甚至于家中“三副布被单”都被典当,以营救同志、筹措革命经费。

从省立商业学校毕业后,杨敦礼曾从事造纸、肥皂和墨水生产,收入都用于抗日救亡活动。在其影响下,出身大家闺秀的妻子常帮着秘密送信,掩护同志。她变卖自己的首饰和贵重物品,从日常用度里省,从牙缝里抠,甚至向亲戚借钱,帮助丈夫筹款支持地下党。杨敦礼家成了抗日堡垒户。

1941年1月,上中区委书记张震被捕,押于澄城伪警察局,杨敦礼以“亲戚”身份几次探狱送食物,保持联系,又及时变卖祖田和妻子的首饰作营救经费,经组织营救,张震很快出狱。

1942年,地下交通员陈锦被日军逮捕。地下党领导人周礼平组织营救,杨敦礼请医生到狱中为陈锦治病并保持联系,又变卖了家里剩下的3亩田地和妻子的一些首饰,筹足营救经费,使陈锦得以获释。陈锦出狱后,还负责供给其生活费用并护送她离开澄城。

1943年春夏,潮汕大旱,杨敦礼的田产和家里的贵重物品已变卖殆尽,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只好租地耕种,养猪饲鹅。忍饥挨饿加上操劳过度,杨敦礼得了黄痧病。有田卖光,反而租人田地;有福不享,反而下地劳动!这种“疯狂”的行为让很多人无法理解,招致不少冷嘲热讽,但杨敦礼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祖父牺牲时,家里还欠着一些亲戚钱。”杨教授告诉记者。这些向亲戚借的钱,都是为了解革命工作的燃眉之急。

舍生忘死求解放 慷慨就义黎明前

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潮汕地下党领导人民开展抗“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杨敦礼和信宁党支部发动革命青年,以郁联社名义进行秘密革命活动:组织地下民兵开展抗征活动,张贴标语,散发传单;以“万发米店”作为地下党联络点和党组织机关……

1949年5月,杨敦礼担任澄海县澄南区委书记。他带领澄南区委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时,全国解放在望,潮汕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大肆捕杀地下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形势仍十分险恶。妻子为其安危担忧:“近日风声甚紧,你要避一避。”但他说:“此时正需要我,我不能避开。”“要革命就不能贪生怕死!”他义无反顾地投身黎明前的战斗,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7月22日,杨敦礼接上级通知前往根据地学习,准备迎接解放后的建政工作。临行前,他对妻子说:“3个月后,我们就会胜利回来!”26日,路经潮安县遴溪区六亩村时,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杨敦礼始终坚贞不屈。敌人甚至想让他妻子和儿子去狱中劝降,遭到拒绝。黄宝琛事后回忆说:“我深知敦礼一向忠于信仰,所以我坚决不去。”

1949年8月12日,杨敦礼被杀害于潮安石龟头乡大堤顶。赴刑场路上,他大义凛然地向群众高喊“同胞们,团结起来”,一路高唱国际歌。最后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1949年11月22日,在杨敦礼烈士祭奠仪式上,时任澄海县长的余锡渠称赞杨敦礼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位"十头槌"的共产党员”,是“我们党的光荣”。

先烈精神励后人 不忘初心践使命

讲到祖父就义时的壮烈情景,杨小舟仍感热血沸腾。

“祖父牺牲时40岁,我父亲才14岁,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我没见过爷爷,只能看照片。照片上的爷爷英俊帅气,他家境富足,受过良好的新式教育,有德有才,胸怀远大。但他生活的年代,国势颓败,社会黑暗,民族危机深重。为了人民解放、民族振兴、国家强大,他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倾家舍命干革命。”

杨教授说,每次经过天安门广场,看到高高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总会想起爷爷,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无数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爷爷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这些“中国的脊梁”,中国才能从近代的救亡走向现代的崛起。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杨敦礼烈士牺牲70周年。这次家人特意买了70朵鲜花祭奠,杨教授从中挑了7朵,整齐摆放于祖父墓碑前,每一朵代表1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可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但我想,爷爷他们的壮志肯定不仅仅只是建立一个新中国,更要建设一个繁荣强盛的新中国,所以我们还要告诉爷爷,我们会继续他们未竟的事业,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不断探索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这次杨教授特意带着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儿子来给曾祖父扫墓,就是为了教育后代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新闻推荐

植根汕大校园创业“沃土”,85后创客陈晖深耕动漫行业 创业需要极致兴趣和无畏勇气

“多喝热水,百试不爽。遇到直男跟你说多喝热水,如何优雅地回应?”“加工肉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吃,只是别长期吃、大量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