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陈敬发以真心真情服务基层 军魂入骨 不忘初心
陈敬发曾服役12年。受访者供图
1999年12月19日,陈敬发清楚地记得,那是澳门回归的前一天,也是他军旅生涯的起点。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也是陈敬发与部队结缘的第20个年头。
陈敬发出生于1981年。在部队期间,他刻苦上进、坚韧不拔,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服役12年之后,他退伍回乡,成为基层街道办事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
自觉个人能力薄弱,他以军人的标准不断提升自我,在工作中将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扬光大。对他而言,12年军旅生涯早已是军魂入骨,“军人”的称谓并不会随着退伍而消逝,而是永远伴随着自己的一生。
●南方日报记者余丹实习生罗雅婷
矢志不移
促成与部队十二年“良缘”
回忆起自己入伍的初心,陈敬发告诉记者,1999年前后,中国发生了不少大事,例如1998年的长江抗洪、1999年的国庆大阅兵等,这些大事件都有军人的身影。电视上处处是军人高大、正义的形象,人们茶余饭后聊的话题也是关于军人,这给时年18岁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也要成为一名军人。”当陈敬发向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母亲当即表示支持,父亲却泼了一盆冷水:“你这个身板扛不住那份苦。”原来,当年陈敬发的身材不比现在这般壮实,一百零几斤的身型在父亲眼里是个十足瘦弱的小伙子。
但是陈敬发内心强烈的参军心愿并没有因父亲的质疑而消退,态度坚决的他最终说服了父亲。离开汕头当天,父母将陈敬发送至区政府,陈敬发随一起入伍的战友们前往火车站,去到了距离家乡一千多公里的驻桂某部。
部队的生活,不断磨练陈敬发的意志。由于所在部队的特殊性,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新兵还需要接受大量针对性的训练,比起普通的兵种任务更加繁重,但陈敬发从没有过退缩的想法,不但没偷懒,反而给自己增加任务。
“别人都可以做到,我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部队的日子里,他不断学习,还通过自考获得了南京政治学院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进入部队第四年,部队选拔优秀基层班长担任连队司务长,经过三个多月的层层筛选,从200多名候选人中选拔了几十人,陈敬发就是其中之一,他也因此得以继续留在部队。此后,他还参与了多次士官晋级考核,最后被授予“上士”军衔,得到了部队认可。
“每一次纠结要不要留在部队的时候,就会有些变动发生,促使我选择继续留在部队,这一留就是十二年,说起来也是我内心对部队生活有所不舍吧。”每每回想起自己的军旅生涯,陈敬发都很是感慨。12年的军旅生活,改变了这位往昔瘦弱不堪的少年,不仅给予他强壮的体魄,还铸就了他钢铁般的心志。
自我提升
“补齐”能力短板更好服务群众
2013年,陈敬发士官转业回到家乡汕头市濠江区玉新街道办事处工作。由于部队所学和单位所需有所不同,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他最初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有时候群众咨询一些基本的问题,他都没法很好地回答。
坚韧不拔的军人精神影响着陈敬发,他并没有被工作上的挫折影响。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份工作,他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通过专业的学习,他完善了自己的相关知识,获得了又一个大专文凭。
“与群众交流讲究以理服人,要想和群众讲明白一个政策,自己就先要理解透。”陈敬发表示,自我提升学习使他的工作愈加顺利,有了理论知识的储备,他和群众沟通起来更加容易。
虽然在部队所学的军事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用上,但是在部队练就的一些能力却在生活中派上用场。陈敬发说,在部队野外生存训练中,练就了遇事不慌的能力,这在工作中大有用处。“在街道办事处工作,面临着很多突发性的事情需要处理,这时候应变能力就至关重要。”陈敬发说,如今在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他都能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想的是如何找出解决方法,而不是干着急。
在部队,会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也需要与战友们配合完成各种任务。这些经历,让陈敬发拥有与不同职业、年龄的群众交流的能力,也让他在日常工作中讲究团队意识,与同事们协同做事。如今他的工作内容之一是走访基层,向有需要的残障人士普及政策,以帮助他们真正享受国家政策。
军魂入骨,不忘初心。陈敬发的言行举止间,处处透露着军人的果敢与谦逊。采访结束后,他真挚地告诉记者,“这次采访,仿佛让我回到在部队的日子”。他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保持退伍不褪色,不忘初心,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岗位上再创佳绩。
新闻推荐
南风习习,空气里还弥漫着春雨的气息。终不愿“局促一室之内”,遂邀数友共往青篮古乡青云岩一游。公交车穿梭在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