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校老唱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汕头日报 2019-07-31 02:02

汕头戏曲学校成立于1959年,60年来人才辈出。上世纪60年代,虽然限于条件,但还是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潮剧音像,所涉及的剧目都是戏校作为教学重点的折子戏。

上世纪60年代初,戏校对外的演出通常为折子戏专场。据戏校毕业生、丑角演员陈邦沐回忆,当时折子戏专场有两台节目:第一台多为《搜宫》《藏书》《芦林会》《刺梁骥》;第二台多为《盗仙草》或《狮子楼》,再加上《思凡》《井边会》《闹钗》。据戏校毕业生、女小生演员陈素君回忆,《井边会》《搜宫》《刺梁骥》三个戏是首选的对外交流演出剧目。这些优秀剧目只有《芦林会》《刺梁骥》留下影像,收录在1962年香港新联影片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乳燕迎春》;《思凡》《描容上路》《井边会》等,由中国唱片社录音。

《思凡》原为昆剧,1961年由京剧梅派名旦任志秋传给潮剧名青衣范泽华。随后有关组织在澄海办班,其中包括范泽华传授《思凡》,汕头专区所属的多家剧团及戏校都有派人前来学习。1963年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来汕头录音,戏校的《思凡》由该社录音并灌录成唱片。《思凡》剧本移植白昊(即魏启光),作曲黄玉斗、陈梁杰;许惠芳饰小尼色空;司鼓苏进成,领奏黄壮茂,戏校60-63届音乐班学员伴奏。由于传授得力得法,人物年龄和演员契合,许惠芳的唱念到位,音色、唱腔和情感均达到较高水准。《思凡》在演出时,领奏乐器为大吹,录音时经杨广泉先生提议,前部分用板胡,后部分用大吹。这是后来成为知名演奏的黄壮茂、陈裕就、陈瑞凯等的第一次录音,也是戏校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第一次录音(此前《乳燕迎春》电影里的音乐有教师参与)。同时录音的还有《描容上路》,马婵如饰赵五娘,但没有出版。

戏校版的《井边会》由黄玉斗先生整理唱腔,1962年首演。戏谚称“玉斗好轻六”,黄玉斗的《井边会》全折均为轻六曲。轻六曲素来以轻盈见长,不善哀楚凄怨,但玉斗先生的《井边会》旋律缠绵委婉,又不失清新优美,为轻六曲开拓了新的领域。该剧由黄玉斗亲自传授,许惠芳饰李三娘、陈素君饰刘咬脐、林松弟饰老王、蔡书强饰九成;司鼓苏进成,领奏黄壮茂,戏校60-63届音乐班学员伴奏。1963年,中唱上海分社在戏校排练室为该剧录音,但没有出版,直至近年这一沧海遗珠才得以重光。录音中这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伴奏乐队在轻重、疾徐、收放的处理上,已经有青出于蓝的趋势。许惠芳演唱的李三娘,嗓音圆润,行腔具有较好的感染力。陈素君演唱的刘咬脐,吐字清晰酥脆、干净铿锵,音色亮丽、辨识度高;行腔归条而挺拔,字清腔纯,别有韵味;情感把握特别到位,使人物活灵活现。陈素君在戏校还饰演过《梁红玉闯宫》的梁红玉(由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名旦林舜卿指导),是其学生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此后,1964年中国唱片社广州分社来汕头录音,戏校的《小通讯兵》《义民册》由该社录音、1965年出版。岁月匆匆,当年戏校早期的学员现已步入古稀之年,所幸借助老唱片,爱戏人仍能领略到他们青葱时代的风采。

上图为1962年戏校演出的《井边会》,右起陈素君饰刘咬脐、许惠芳饰李三娘、林松弟饰老王、蔡书强饰九成。陈喜嘉 撰文/供图

新闻推荐

“夜袭”车队恶势力团伙案审结 三名被告人获刑二至四年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成群结队驾驶“鬼火”摩托车上路飙车,并持械对其他“鬼火族”实施追逐、殴打、砸车等行为,这伙肆意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