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粮食档案看濠江今昔

汕头日报 2019-07-29 01:10

小时候,每到这个有着重大意义的节日,收音机、广播总会响起国歌,唱起红歌,节奏有时欢快,有时激昂,生活在21世纪幸福小康社会的我,懵懵懂懂,有时候会跟着哼。长大后,在课本上和电视上才逐渐知晓,原来,那是新中国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普天同庆,举国欢腾。

隐约记得家中老人常说:“在你们爸妈小时候,要按人头算,拿着粮票去换大米,饿了不能放开肚子吃,一点一点省着煮。你们这一代啊,太幸福了,可不能够挑食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只能凭票领取大米、油等食物,按人分配。而如今的我们对食物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饱这么简单了,要考虑营养均衡了。今年,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十周年了,在这七十年里,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们这个小岛的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在参加工作后,我有幸成为一名档案工作者, 在整理、接触到档案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档案,了解了改革变迁对人民生活和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我对这些变化的深切感受,主要都来自于档案收集与整理全面过程中获取到的信息,由此,档案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在此刻便凸显了出来。

作为濠江区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在开展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本区粮食局的档案。拿起那一本本老旧的案卷,封面上的案卷题名是手写的毛笔字,字迹娟秀,打开来是泛黄轻薄的纸张,由于年份久远,存放环境潮湿,保管不当,有些页角被虫蛀腐蚀,捧在手中翻阅,突然想起一次参加培训时,有位参加档案工作多年的前辈说:“档案,就是历史。”正因为如此,这些老旧的文档,便更多了一份浓厚的历史气息。区粮食局移交的档案最早是1984年的,每一年的文件里都记载着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方向。在当时,粮食的供应情况,从一票难求,到撤销粮所,到设置粮油销售门市,到新时期的加强对粮食卫生安全加强管理。这一次次的转变,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1984年,粮证便开始更新、换发,粮食供应根据人口而增加,粮食数量定量递增, 由此可看出,这时期的粮食生产已逐渐发展。翻至1985年,濠江区取消了粮食统购,为贯彻落实“今后的粮食工作要由管理转向经营”的指示精神,逐步撤销了两个粮所,成立了“三司一室”,加强了粮油供应,制定了销售计划,这是本区粮食工作的转折点,使用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布票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渐渐地被国营粮食店,副食店所取代,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温饱问题将不再是个难题。

2007年,国家提出了“加快和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工作要求”,国有粮食企业与流动关系的职工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合同,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拍卖,收回资金,安置和补偿原粮食企业的员工。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经济的发展,顺利迈出改革第一步。2009年,进行了粮食企业的第二期改革,通过改革,“发展新型的国有粮食企业,建立符合我区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粮食企业”。翻阅下来,改革的道路上,攻坚克难,一步一步地朝着更完善的方向前进,本区粮食安全情况的管理体制、粮食储备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整理这份上世纪80年代的案卷,至近几年的档案文件,仿佛是在看一部历史连续剧,它记录着一个国家的政策方针,对一个小城镇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本一本的案卷,积淀了丰富的历史资源,折射着社会的进步,见证和伴随着家乡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闻推荐

濠江区加大对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 待遇“引才” 平台“用才” 地位“留才”

在2018年濠江区教师节表彰大会,一批教师获得表彰。受访者供图濠江区致力让辖区老师收获幸福感、自豪感。受访者供图濠江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