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者到正式职工,詹国境扎根南澳10年 呵护海岛群众对健康的希望
从志愿者到南澳县人民医院正式职工,詹国境已扎根南澳10年。受访者供图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生詹国境怀着赤诚的心,响应党中央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报考并通过了广东省“三支一扶”计划,成为南澳岛上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者,在南澳县人民医院开展服务。
坚守南澳岛10年的詹国境,两年服务期满后,因表现优异被聘用为医院正式职工。十年如一日扎根海岛,詹国境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呵护着海岛群众对健康的希望。
克服困难自愿投身海岛急救事业
时间回到十年前的夏天,来自潮州市饶平县客家地区的詹国境从澄海莱芜码头坐了几个小时的船,到达南澳岛。这对詹国境来说挑战不小——因为他晕车晕船。
詹国境并非本地人,不会讲潮汕话。“刚到这里,最难过的是"两关",一是语言关,二是环境关。”
那时候的南澳岛还存在着淡水不足、交通不便、物资匮乏,还经常出现蜘蛛、壁虎、蝎子等小动物。对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的詹国境来说,还要面临海边气候不适应等问题。
但詹国境没有退缩。他先是在急诊科学习工作,后在医院120急救人员紧缺的情况下,自愿扎根南澳海岛120急救事业。南澳县120急救中心工作艰苦繁重,单2014年一年就有急救任务574次,至今逐年递增,急救医疗保障压力增大。汕头市中心医院托管之前,他几乎全年无休,坚守岗位,每天以“值班-副班-值班-副班”的节奏循环上班,都是24小时轮班,终年没有休息日,只有春节时才能换班回老家几天,遇到急救任务繁重时,三餐不定,日夜连轴转。
在南澳大桥未通之时,每次转送危重病人去汕头都是要舟车劳顿,来回都要花上几个小时。不仅如此,还要在车上时刻关注病人病情,检查病人生命指数,精神紧张体力消耗极大。如果再碰上隔天副班也有急救任务时,依旧要出车急救保障。对于詹国境来说,这是另外一重挑战。
“曾经有一个月28天每天都有急救保障任务,且大多是半夜出车。”詹国境回忆道,除了送病人出岛,有些病人住在村里面,村里面的小路比较崎岖,坐在车上非常颠簸。在来南澳岛之后的半年,詹国境才渐渐克服晕车晕船的困难。
由于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当初跟詹国境同一批来支医的志愿者中,有一位志愿者无法坚持,几天后就离开了;另外一位坚持到服务期满也离开了,就只有詹国境一人孤独坚守了十年。至今为止,南澳再也没招到合适的支医志愿者。
多跟病人聊天了解病人所需所想
在来南澳岛第一年时,詹国境经常面临医生护士少,药品供应不足等问题,因此,用药看病跟以前读书学到的内容完全是两码事,很多得靠自己积累学习。
因此,在工作中,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临床工作有措施、有记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一般来说,对于第一次来看病的病人来说,我都不会限制时间,而是多跟病人聊天,拉近关系,了解病因。”詹国境说。
回想自己这10年的经历,詹国境感慨地表示,学中医的人最忌心情浮躁,因此当初来这里除了响应国家号召,本意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待着,全心全意地学习,如果当初去了大城市工作的话,或许反倒不利于他的学习。“虽然累,但是能够帮到人,还提升自己的医学水平,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不小的收获。”
新闻推荐
南澳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探索垃圾分类 助推“生态立县”
试点村之一的羊屿村,已配有20组分类垃圾桶。7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在上海市实行,这则条例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