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发祥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龙湖担当” 先行先试破难题 特色党建促发展
德居里公园成为蓬中村一景。
芮旭生摄
党建引领下,龙湖区乡村振兴蓬勃开展。杨可摄
周厝塭社区打造特色“网红墙”。杨可摄
经过整治和建设,蓬中村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
芮旭生摄
位于周厝塭社区东安路的社区公园,是在整治“脏乱差”水池后,建设栈道并进行绿化美化形成的。
杨可摄
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发祥地,一直以来,就与“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等关键词紧密关联。凭借着这一特区精神,龙湖在体制创新、服务创新、城市管理等方面均走在全市前列。
但在城市得以迅速发展的同时,龙湖区同样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这一问题:农村片区外砂、新溪两个街道的面积占全区一半,常住人口占1/3,但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低。因此,对于龙湖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机遇。
在龙湖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过程中,先行先试的特区精神闪耀在各方各面:探索农村基层特色党建,以党建引领促乡村发展;以大手笔投入,率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
这一桩一举的背后,显示的正是以特区发祥地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乡村振兴的“龙湖担当”。
●采写:杨可通讯员蔡冬宏
策划:廖奕文
统筹:杨可
“提素”+“严管”
基层特色党建创新发展
每周三晚上,龙湖区外砂街道各村委会几乎都是灯火明亮。走进各村委会可以看到,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围坐一起,晒晒工作、拉拉家常,谈谈心得、聊聊发展,虽然彼此间不免争辩两句,但气氛始终和谐而热烈……
这是外砂街道从2018年5月就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的“恳谈夜”党建活动。一年多过去了,各村委依然坚持以“恳谈夜”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发展的抓手,将其作为倾听民声、推进村政村务的平台。无形之间,“恳谈夜”活动为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通过“恳谈夜”,镇、村干部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基层治理、创文巩卫、精准扶贫、土地确权、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情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群众参与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恳谈夜”是龙湖区创新基层党建,破题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从2018年2月开始,龙湖区就结合“基层治理年”的开展,在全区布局党建“五大工程十项行动”,推动基层党建迈上新台阶。
在这个过程中,龙湖区不断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中,通过分类定级,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共及时撤换“四不”村(社区)书记4名,责令辞去村(居)委会主任职务2名,7名社区书记因工作不力被停职。
在“严管”的同时,龙湖区以“提素”体现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厚爱——依托市委党校,采取集中脱产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等进行专题授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及其后备队伍全员轮训,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厦门等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一系列的培训,切实帮助村党组织书记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及带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龙湖区委还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各级财政共投入500多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目前,121个村(社区)全部成立党群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全覆盖。
党建引领下,乡村振兴蓬勃开展。外砂街道华新村就通过全面强化农村政策、人居环境整治等关系当前村政发展的政策、理论学习,以学促干,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面对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村两委做到“多开会、早处理”,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创文增活力”“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家庭挂牌”等系列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在创文强管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主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示范带动村民群众投身到乡村建设中。
基层党建的夯实、广大党员的带动,令华新村各项事业得以顺利推进。作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市区的支持下,华新村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建设项目11个,目前已完成洽公文化广场、健身休闲带升级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
示范点引领
一批先进典型村居涌现
自2017年汕头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以来,龙湖区着力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大行动,以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等10个涉农村居和珠池街道金涛社区、新津街道丽水社区2个城镇社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先行先试,率先挂图推进建设村道硬化亮化、污水处理、生态公园、文体广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公厕等166个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如今,首批12个示范村包括村庄道路硬化、绿化景观等128个项目全面完工启用,成效明显,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村居。
龙祥街道周厝塭社区正是首批“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
走进周厝塭社区,位于入村口左侧的周厝塭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绿草茵茵中,一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走廊和以“打开的书本”为造型的石雕装饰非常醒目,既有生态味又有文化味。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里原先是盲流窝棚聚集地,建筑废料、垃圾随意倾倒,路人经过无不掩鼻。
2016-2017年,汕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和龙湖区美丽乡村建设为这里带来了改变的契机:先“拆”后“建”,令这处卫生死角变身社区公园,在为社区带来新面貌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一到晚上,公园就会迎来一大群前来休憩的村民,人们有的散步,有的跳广场舞,其乐融融,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像这样的公园,在我们社区就有5个。”周厝塭社区党委书记陈林全告诉记者,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之前,社区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公园就更别说了,连一个都没有。
列入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后,社区抓住契机,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投入约4241万元,开展村道硬化亮化、村容村貌美化、景观绿化、黑臭水体净化整治等工作。5个社区公园陆续建起,如位于东安路的社区公园,就是在整治“脏乱差”水池后,建设栈道并进行绿化美化而形成的。
记者了解到,由于社区拥有6棵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榕树,因此在建设公园的过程中特意把古树保护纳入其中,每个公园均建在古树旁边,让古树成为公园一景。与此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分别设计成健身公园、儿童天地等,让每个社区公园都有功能和特色。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社区还注重以文化人。在东安路硬底化之后,社区还在这一路段打造了一道以潮汕厝角头为特色的网红墙,墙上布满了手绘、手写党建标语、乡规民约和潮汕地区厝角头图案及相关介绍,潮味、乡味十足。
持续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让周厝塭社区旧貌换新颜,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加。今年33岁的社区党委委员纪晓彬说,他自小就在社区长大,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社区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的变化,“我们的社区从来没有这么美过。”
这样的改变一直发生在外砂镇蓬中村。作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蓬中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投入资金5170万元,完成艮公池长廊、金砂路、德居里公园等项目建设,并把村道建设作为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民生工程的落脚点,利用上级资金支持和村集体自筹资金,把群众热切期望的金蓬路、学校路、大厝路作为引领工程,投资1900万元,完成升级改造并完善配备设施。同时,该村还投资195万元建设监控系统,在全村重点区域和路段安装60支高清监管摄像头,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乱抛垃圾等问题,实现了巡查监管的全覆盖。
据了解,在开展首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龙湖区分批对其余68个村(涉农社区)按照“四创一整治”要求,计划投入6.8亿元,全面开展整治创建工作。该区还先后出台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建设项目管理指导意见,通过设置基础补助、进度奖补、优秀奖补,简化村建项目报批程序,进一步激发村居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依托乡村优势
发展特色经济
整治人居环境改变了乡村的颜值,但没有产业和经济的支撑,乡村振兴就没有了内涵。
蓬中村是著名侨乡,在打好侨牌,凝聚侨心侨力,积极鼓励侨胞回乡投资设厂、创办企业的同时,发挥地处外砂街道位置的优势,该村按照“工业兴村、商贸活村、贸工农并举”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侨乡优势,发展城郊型特色经济,走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
“村里始终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破解乡村振兴制约因素的重要举措。”蓬中村党委书记谢伟忠说,村里十分注重实体经济,严格按照农村三资交易管理办法,将村集体土地分类规划,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业厂房、沿街铺面进行出租,对村集体1000多亩农业菜地分给村民进行发包出租,每年为集体增加收入360多万元。除此之外,村里还利用“三旧”改造的政策,实施原旧电房9亩用地和桥头老厂区改造,规划建设为商住楼,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并以低于市场价格的优惠价向村民出售,有效解决105户村民住宿难问题,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4000万元。
同时,着力加快工业发展,加大企业引导扶持力度,切实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引导企业创名牌、上档次。目前全村有企业500多家,其中,蓬盛实业有限公司和爱华集团生产的产品享誉海内外,“蓬盛”和“发运”“华尔来得”等商标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该村还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免费开设电子商务培训,帮助辖区内青年掌握新本领,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近期,龙东工业园区的征地也为蓬中村进一步拓展了村集体发展的空间:该村计划将原来散乱的中小毛织企业集中搬入工业园区通用厂房,腾出来的用地拟建设农民公寓,进一步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
■故事
正向引导释放正向能量
乡村振兴的“老协力量”
协助村党委开展拆迁宣传、组织志愿者队伍、带动群众支持村政工作……在龙湖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中,老人协会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在蓬中村,只要一提起老人协会,村民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多年来,这支老人队伍多次在村政工作中发挥余热,以自身力量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成为村党委推动工作的“好帮手”。
蓬中村拥有14000多总人口,其中老人协会会员就有2300多人。为方便管理,协会下设5个分会,每个分会均设有自己的会员活动中心。协会会长谢玉坤告诉记者,村里对老年人非常关心,不仅拨付经费支持协会建设,还利用老祠堂建设文化室,并组建醒狮队、锣鼓队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正向引导,让老人协会不断释放正向能量。不管村里有什么大小事,老人们都积极投身参与,配合村党委开展宣传、动员、劝导等工作。如在拆迁、征地工作中出现个别村民不理解,协会老人就会出现在现场,挨家挨户耐心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在担当村党委乡村振兴“好帮手”的同时,老人协会还成为村民群众收集、传达诉求的“传声筒”。在同样面临征地问题的外砂街道林厝村,老人协会在村党委的带领下,不仅协助做通村民思想工作,还主动收集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的意见建议。在老人协会的促动下,村党委将村里承包期到期的一片耕地进行整修,计划调整后拿出来重新发包,让失地农民有地可耕。
“我们还将在近期组织老干部志愿队、老年人志愿队,为投身村政建设更好地发挥余热,贡献力量。”林厝村老人协会会长王和爱说。
■记者观察
“行”出成效“试”出样本
走访龙湖区乡村振兴工作,总能感觉到“先行先试”的魅力:无论是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还是农村基层特色党建探索,龙湖区都是大胆谋划、提前介入,在定下路线图后又能迅速行动,以大手笔的规划和投入,脚踏实地将每件事落实落细,做强做优。也许是因为这样的胆识和行动力,龙湖的每次“先行”与“先试”,都能“行”出成效,“试”出样本。
在“先行先试”的背后,是一种敢于探索、敢于破题的“龙湖担当”。这正是龙湖这个特区发祥地一贯以来的精神所在。而当龙湖把这份特区精神注入乡村振兴工作,由此迸发创新的能量和改变的力量。
如今,龙湖依然在乡村振兴工作上不断探索新路径,如研究谋划设立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通过这个机构贯彻落实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统筹研究和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政策及具体工作等。这一举措,无疑将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致力龙湖乡村振兴。
先行先试,任重道远。面对未来的乡村振兴路,龙湖应以担当和勇气破解难题,特别是在农业产业推进、配强农村人才队伍方面探索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做法,打造出更多的“率先”,“行”出更有效的经验,“试”出更可行的实践。
新闻推荐
龙湖冠寓是龙湖集团旗下品牌●门店:目前,龙湖冠寓在广州共有11家门店,分别位于天河、白云、海珠、黄埔等区域。●月租金: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