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尾石马是谁的?

汕头日报 2019-07-08 00:57

在达濠青篮霞美庵里面有两匹石马。两匹石马呈站立状态,鞍鞯、马镫和辔头一应俱全,似乎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其中一匹头稍稍垂下,望着脚下的草地,若有所思,仿佛在想何时再回故地。另一匹马则抬起头,望着远方,迫不及待的想驰骋万里。就这样,它们静静的等待着主人的号令,随时踏上远方的征程。

为什么霞美庵会有这两匹石马呢?这两匹马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熟悉青林乡历史的老人告诉我们,这两匹马并非霞美庵所有,而只是“暂寄”于此,它们原先是下尾“蟹地”的一口周家大坟墓前的。

原来如此,那到底这个墓主人是谁呢?为什么它能在墓前安置一对石马呢?据历史老师介绍,古代只有帝王、王侯、官员才有资格在墓前安置石人、石兽,统称为石像生,又称“翁仲”,而且不同级别的墓主人所享用的石像生的数量也是不同。这个周家大墓能有石马遗存,那就说明他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并且其墓前的石像生应该不止这对石马。

据《下尾“蟹地”》一文的介绍:达濠下尾“蟹地”原先有三座墓葬,系清初进士周凤来夫妇及其父周厚洲的坟茔。周凤来,字启辉,康熙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改雷州教授,海门许埕后洲人。周厚洲墓穴居中,周凤来夫妇墓列左右。墓前列石猪、石羊、石马各一对,往前有六角形石柱一对,建有牌坊,再往前有大导池。该墓葬在“文革”中因平整造田遭破坏,现仅存周厚洲墓,左右管石柱无存,剩下坟身,石猪石羊及牌坊倒而埋于地下,石柱被截作盐场碾石,石马现安放于霞美庵。

《下尾“蟹地”》由林典春等人口述,林则林整理,收录于《濠江民间故事轶史钩沉》一书中。作为民间记忆,口述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历史研究不能仅凭口述史料,还需要文献史料相佐证。我们在光绪版的《潮阳县志》找到了官方的记载,“封庶吉士周同俊墓在达濠下尾园。庶吉士周凤来墓同上。” 由此可知,下尾的的周家大墓确实是周凤来的。

但是在《潮阳县志》中,周凤来的父亲名字记载为周同俊。据《潮阳县志》卷六·坊表记载,“父子宏文坊在大盐巷。为封庶吉士周同俊及子凤来建。”周同俊因其子周来凤进士功名而授“封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衔,并入选潮阳乡贤祠。

从《潮阳县志》可以看出,周凤来与其父亲周同俊关系较为密切,两人既建有一座“父子宏文坊”,而且墓葬都在“达濠下尾园”。周厚洲应该是周同俊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与今人只有身份证上单一的法定名字不同。

历代王朝对官员的石像生有严格的规定。如《明会典》规定:“公侯和一品、二品官为石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各一对;三品官减去石人一对,四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虎各一对;五品官为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像生。清代基本上是沿袭明代之制。《大清律》规定:三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六件,五品以上官可用石兽四件,六品以下不准设置石刻。

周凤来任雷州府教授,为七品官,而清代规定官员去世后能以抬高两级的规格安葬,所以周凤来按五品官员营建墓地,其石像生应该有“石望柱、石马、石羊各一对”。这与民间口述史料基本相符,唯独口述史料中还有“牌坊、石猪”则与清代规制不符,是民间记忆的偏差还是墓葬本身越规呢?这个还有待考证。如若同民间记忆那样,“文革”时期被拆毁掩埋与地下,当有望考古挖掘重见天日,关键是我们得对文物有足够的重视才行。

不管将来是否有挖掘出石羊、石猪,作为濠江区目前唯一的石像生实物史料,我们都应该好好保护这对石马。这不仅是青篮重要的历史文物,也凝聚了青篮的珍贵历史记忆。

达濠华侨中学高一(5)班柳佩阳

指导老师:陈爱辉

新闻推荐

“梦归潮汕”志愿者陈树辉:寻亲路上,骑坏四辆摩托车

陈树辉陈树辉是“梦归潮汕”寻亲团的第一批志愿者。据陈树辉介绍,团队成立于去年5月23日,前身是潮汕关爱抗战老兵志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