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之旅:霍巴特掠影

湛江日报 2019-06-19 08:33

图/文王丽琴

在霍巴特机场取了提前网上预定的车,我们按照导航的指引,向市区驶去。

驶出机场,一种让我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市,路上不时看到半山腰隐在树木中的一两层矮楼。

车子进入了市区,我们预定的BlueHillsMotel位于丘脊上的大街旁,这是一栋有着玻璃房的三层楼,现代化的外观内部却是非常简约的装修风格。

这家酒店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澳洲的华人经营,房东英俊的儿子帮我们办理了入住手续,热情地介绍了周边的环境。

安顿好住宿,稍事休息,一行人迫不及待上街。

霍巴特Hobart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首府,始建于1803年,是澳大利亚仅次于悉尼的第二个古老的城市。早在1642年,荷兰人塔斯曼远航南太平洋探险,首先发现了这个小岛,并在西南东海岸巡回过。直到1802年英国海军上尉鲍温在小岛的东南角登陆,第二年宣布小岛为英国殖民地。为了纪念当时的行政长官罗伯特·霍巴特,于1825年命名这个登陆的地方为霍巴特,于1855年又命名这个岛为塔斯曼岛。

城市坐落在几座起伏小山丘上,地形起伏。不知是否周末的原因,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让人意外的是,街上有许多家各国餐厅:印度菜、泰国菜、日本菜等都有,或许与霍巴特大学有众多的外籍留学生有关。按照地图指引,我们一行人在离酒店不远的餐饮区一家本地披萨店吃了个简餐,然后钻入隔壁的大超市买齐果蔬。我则买好了一张本地电话卡,回到酒店,在房东儿子的帮助下激活了电话卡。

惠灵顿山顶的寒冷

安顿好一切,我们出门开车前往惠灵顿山顶去观看城市全景,GPS导航将大伙引到一个郊外公园徒步线入口。将车停下,打量四周,无论如何都不能将此与攻略里介绍的惠灵顿山顶观景台联系起来。于是重新定位GPS,依着新的导航指引,车沿着依山蜿蜒的公路穿过几个海边街区。驶过一座跨海湾大桥转向上山的路,公路变成土路,山中丛林密布,山间小屋静谧,山坡牛羊成群。担心又走错路,停车向路人打探,在路人的指点下,终于兜兜转转找到通往山顶的盘山公路,这才知道有很多条路可以上惠灵顿山顶,我们走了一条远道。

山下是繁茂的植被,半山腰有绿色的树层层叠嶂,穿行在其间看不见山下的景色,可是当车至山顶,便是一大片开阔地。一钻出车,顿感寒风刺骨,扑打在脸上如同刀割,拿相机的手顿时冻得僵硬。

迎着刺骨的风,沿着木栈道走到悬崖边的观景台,暮色中的霍巴特市、德文特河的入海口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尽收眼底。观景台最前端是犬牙交错的青色岩壁,山顶巨大而光滑的石头上面布满了海底的贝壳、牡蛎样的东西,亦或是海底的化石,经过数万年地球的变迁,把以前的海底大石头突隆成高山。不知名的灌木丛和植物顽强地在石缝间生长,即使天气严寒,依然还在开着花,这使得布满石头的山顶显得生机勃勃。

严寒使得我哆哆嗦嗦地站在观景台上俯瞰整座霍巴特,三面环山,东朝大海,碧海蓝天,青山绿水,城市静卧在海天与山河之间。德温特河顺山而下,形成一条天然水道,流向大海。河道上,可看到游艇、帆船,码头上还停着几艘邮轮、极地考察船。据说若是天气晴好,站在最高处可以远眺到新西兰,不知是否真实,但相信那要极好的眼力。端着相机准备拍照,风卷着一股寒气袭来,手哆嗦的聚不到焦,背阴的石头处和栈道边积着白皑皑的厚厚雪,山下温暖如春,山上却是寒冬时节,怨不得冷的直打哆嗦。

迎风站在栈道边,山风在呼唤,前景在招手。山脚下霍巴特城那热闹的车流,人潮和码头顿时变成了鸦雀无声的境地,远离了我。

山顶栈道旁有一座圆顶,四周是落地的玻璃窗的房子,房子中央有一个高台,上面有整个霍巴特的坐标图,在没有云层的时候,让人可以顺着坐标之一的方向望去,清晰地看清脚下的城市。找到这座城市标志性的建筑物,甚至找到我们在霍巴特临时的家。

抵挡不住寒冷,山顶不敢久留,小伙伴们在观景台上拍了几张照片,便匆匆忙忙逃回车里。

下了山回到市区,城市早已灯火点点,依山而建的城市灯火像是悬挂在半空,让人产生种种念想。

海鲜诱惑不如煮面

将车停回酒店停车场,我们打算步行到海港边的酒吧区寻找餐厅吃晚饭。没出发前,生活在澳洲的朋友就不断地和我说,到了霍巴特,一定要去吃海鲜,吃生蚝,那种鲜美是别处无可比拟。

城市中心的路面是随着城背的惠灵顿山的坡度直下到河口的码头为轴,我们所住的酒店离海滨酒吧区不到10分钟路程。街面上偶尔有稀落的车辆在行驶,街道两边静悄悄的,仿佛是一座空城。

海边的酒吧街也隐在夜色中,一行人在棋盘形状的街道上东张西望,找寻着适合的餐厅。殖民时代建筑点缀在近代大楼之间,周边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老建筑,有的经历过维修和保养,有的就是干脆把原装历史一并带到了今朝,仿佛就是一部历史纪录片,时时刻刻在这座城市上放映着。我反而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建筑,记得在西班牙游走时,看到许多古建筑都是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一砖一瓦地修缮着,有些建筑据说修缮了好多年,还有些甚至修缮了十多年。

一间生意好的咖啡厅,人满为患,挤挤攘攘地闹腾着,人们已经拥挤到露天的餐台上,女歌手唱起一首幽怨的情歌,让人能感觉生命慢慢流逝,一去不回。

兜兜转转沿着酒吧街走了一圈未寻到合适的餐厅,只好又回到下午去购物的超市附近的餐饮区。或许已过营业时间,路边各国风味的餐厅都已关闭,连经营时间最长的两家华人餐厅正在做着打烊的准备,唯有麦当劳和本地披萨店还灯火通明。经过一天长途跋涉,小伙伴们谁也不愿再吃洋快餐,决定回房间煮面。

回到那间带客厅厨房的公寓房,小伙伴们分工协作,很快,一大锅人气腾腾的面出炉,劳顿一整天,人也略显疲倦,需要一个安稳的睡眠卸去旅途的乏倦。

萨拉曼卡集市的热闹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撩开窗帘望向外面,远处依山势起伏的建筑,已经披上一层朝霞洒下的柔光,晴朗而美好的一天又开始。

来塔斯马尼亚之前,就知道萨拉曼卡集市是霍巴特每个周六非常有名的一个节目。

吃过早餐,一行人前往海滨码头区的萨拉曼卡广场,每周六这个广场就变身成了萨拉曼卡市场,这个市场是塔斯曼尼亚乃至澳洲最著名的集市之一。

每到一个新的旅居地,我总喜欢用步行的方式来了解这座城市,行走中落入眼中的那些景那些物那些人,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思敏和激情。

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街道两边是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房,花园内盛开着艳丽的花儿。清凉的空气中暗香浮动,让人不由自主地深呼吸,这座宁静悠闲的小城市真叫人喜欢。

顺着路步行没多远,顺着一个楼梯穿过一个古老建筑的门洞,热闹的集市突然就如此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著名的萨拉曼卡集市。

据说萨拉曼卡这个地名来自于惠灵顿公爵在1812年西班牙的一个省萨拉曼卡的战役,那些古老建筑是古老的乔治时代仓库,曾经是水手、捕鲸人和工匠们聚集的地方。如今是霍巴特的文化中心,现在都改为酒吧、饭店、商店等,又临近港口,十分热闹。

一排古老房子前的空地是车行道,到周六这天就变成集市,不再通车。这里汇集了美术馆、剧院、咖啡吧、手工艺品商店和餐馆。大概有三四百个摊位集中于此,摊位有食品、调料、冰淇淋、鲜花、独特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以及服饰、小摆设和老古董,还有许多街头艺人在表演,非常热闹。市政府鼓励当地的居民出售当地的产品,摊位中出售的更多是当地出产的有机水果和蔬菜、鲜花、本地艺术品和手工艺品,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玩意。

我慢慢地在集市里逛游,摊位的商品虽然诱人,但更吸引我的是那些摊主。我的眼光落在一对老年夫妇身上,他们售卖手工制作的布艺和木制工艺品,他们在并没有大声吆喝,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样子。看着我认真看着那些手工艺品,老太太面带微笑地和我说,慢慢看,希望你喜欢。

这边,三个年轻人组成的乐队,正在倾情演奏着一首欢快的乐曲,漂亮的小提琴手露着灿烂的笑容介绍着接下来演奏的曲目,那无比灿烂的笑容感染着我。那边,一个戴着墨镜的孤独老者,抱着把叫不出名的琴,独自弹唱着,让我想起瞎子阿炳。不远处,一个右耳夹着朵艳丽的花儿年轻男人,双膝跪坐在那儿,将一双儿女环抱在身旁,或许,这是另一种乞讨的方式。集市一旁的公园绿茵茵草地上,正在举行一个老爷车展,围拢着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人评头论足不亦乐乎,

萨拉曼卡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一个市场,一种文化,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另一种形态的展示。

时间在走走停停、游游逛逛中流逝,转眼两个来小时过去,在这个欢乐而热闹地方,我体验到当地的舒闲生活和热闹的周末氛围。我的触觉、视觉、嗅觉和听觉获得一场全新的享受,那短暂的逗留,留给我的是一种轻快而丰富的记忆。

时近中午,我转身离开集市,沿着海滨的路向酒店返回。

走在街面弯弯山道或条条坡路上,不时能从路边的建筑缝隙中看到海湾。各种游艇静候在码头,天上白云朵朵随风飘荡,海鸥四处飞翔,蓝色的天空倒映在水上,成了深蓝,更衬托出游艇的雪白。阳光下,岸边的房子、树木、草地和一切完美地组合在一起,仿佛是一幅风景油画。

人在旅途中,我们看到别人的风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故事,很多时候也跟过去的自己重逢。走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碰到的人事都会在生活里留下印记,在以后不经意间浮现,丰盈翩跹。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霍巴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还会重游,我要慢慢沉浸在此,嬉戏品味这座安静而优美的城市。

作者简介:

一个怀着对自然敬畏之心喜欢旅游,同时喜欢将绘画视为生活,生活视为绘画老大不小的小女子。

追崇静默,安然,懂得,珍惜,好好生活便是诗与远方。

新闻推荐

大鹏新区“全民健身”篮球赛落幕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吴孟菲)大鹏新区2019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之篮球比赛,日前在新区管委会篮球场落下帷幕。本次赛事由大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