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南澳县受处理干部“回炉再造”重燃激情 “组织没有忘记我”

南方日报 2019-06-14 06:41

“根据《南澳县作风建设年活动“三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精神,经县委同意,决定组织开展干部履职能力锤炼培训活动……”当收到县委组织部下发的这份通知时,汕头市南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干部赖嘉钦(化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组织没有忘记我。”赖嘉钦心想。

赖嘉钦所参加的,是南澳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开展的一次“特殊的授课辅导”——干部履职能力党性和作风锤炼培训活动。与一般培训不同,此次培训专门“召回”2017年以来全县43名违纪违法受处理公职人员进行“回炉再造”。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中央也专门出台文件《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在这一背景下,南澳召回受处理公职人员进行“回炉再造”,正是容纠并举、关爱干部的生动实践。正如南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干部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做好处分问责"后半篇文章",让干部在重塑中看到方向和希望。”

●南方日报记者廖奕文杨可叶彤

“错了就必须从自身找原因”

2017年5月27日——赖嘉钦清清楚楚地记着这个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纪委部门对他给予行政撤职处分的决定书。薄薄的一张纸,将他从副局长降职为办事员。

赖嘉钦是在2012年,因在南澳某房地产项目中没有正确履行职责而被处分的。他告诉记者,当年他还在南澳县住建局建管股任股长,在审批该项目施工许可证时没有把好关,未能发现规划许可证核发前用地批准手续不完善的问题。后来,该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交房,引发群体性事件,纪委部门介入调查后,南澳县多名牵涉其中的干部均被处分。

“受到行政撤职处分的时候,心里自然是失落的,但我坦然接受——错了就是错了,必须从自身去找原因。”赖嘉钦说。

赖嘉钦没有在失落的情绪中沉溺太久,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问自己,自从1994年来到南澳后,他就一直供职于住建系统,按理说自己是个“老住建”了,为什么还会犯审批不严的错误?

经过剖析,他梳理出原因所在:作为广东省唯一海岛县,南澳县在2009年南澳大桥开工建设之前,已有10年没有建过商品房。而自己虽然在住建系统工作20多年,但在商品房建设审批上仍是缺乏经验的。再加上自己对法律法规了解、理解不透彻,审批时也没有留心细查,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规划许可证都已核发,在此之前的手续肯定是没有问题,这才出现了纰漏,酿成了错误。

“思想包袱甩开了,工作更有动力了”

痛定思痛。一番反省后,赖嘉钦告诉自己,不管有没有在领导岗位,都必须好好干。两年来,他始终不敢掉以轻心,尽心尽力地干好手头的工作。今年初被“召回”锤炼之后,他更是主动投入到工作中。

例如,今年春节前,南澳某房地产项目发生欠薪、企业主自杀事件,赖嘉钦获悉后第一时间奔赴一线。与企业代表、农民工谈判了近6个小时之后,企业代表终于同意全额付还拖欠工资,令这一欠薪问题得以圆满解决。当赖嘉钦结束工作回到家,已经是大年三十的凌晨。

“这份动力,正是"回炉"后所锻造出来的。”赖嘉钦坦言。

此次“回炉再造”,赖嘉钦与其他42名干部一起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铸魂》《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警示教育片,聆听《持之以恒地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系列论述》讲座。

培训结束后,他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连续5天的学习内容,他认认真真写下了学习心得——“这次培训,既是一次洗涤心灵、净化灵魂的宝贵机会,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又是对本人工作失职的一种反思与自省,让我吸取教训、汲取营养,为提高本人履职能力,锤炼作风提供了有力帮助。”“我将甩开思想包袱,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履职尽责,主动工作,把公家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外来务工人员的诉求当作亲朋的事情做。”

事实上,不止是赖嘉钦,其他参加“回炉再造”的干部也有着同样感受。

因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向有关人员介绍好处费、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廉洁纪律而受到党内纪律处分的基层干部田鸿(化名)说,培训让他感觉“清朗”,“精神包袱甩掉了,思想杂念剔除了,思想认识也端正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澳人,感谢组织给予的锻造机会,让我能够为家乡人多做实事。我一定吸取教训,勤勤恳恳工作。”

田鸿没有背弃自己许下的诺言。今年以来,他一直在谋划着村里的产业振兴工作,思考如何激发农户做大做强苦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以南澳苦瓜品牌为乡村振兴助力。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正下着大雨,他一边接受采访,一边与同事保持通话,始终盯紧村里防洪一线的情况。采访结束后,他又匆匆穿上雨衣骑着摩托车往村里赶:“我得赶紧看看村里的贫困老人去……”

“对于受处分、受处理的干部,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让我们看到了被重新启用的希望,是县里"召回干部"的用心和苦心所在。”赖嘉钦告诉记者,在所有课程结束后,县委组织部部长和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给大家作集体谈话时提到了“不要顾虑,有错纠错”,在他看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就是在告诉他们“改了就是好同志”“不要有思想包袱”。从这种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方式,干部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组织的关爱,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就拿我来说吧,我今年虽然已经50岁,但离退休还有10年呢。这10年,我绝对不能浪费,不能碌碌无为,必须以"回炉再造"为新起点,尽心尽责当一名人民的好干部。”赖嘉钦说。

帮助改过自新干部重新“站起来”

“对于改过自新的同志,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南澳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被问责后是不是没有前途了——很多被问责的党员干部都会有这样的心结。”该负责人说,“如果重惩罚轻关爱、重处理轻管理,对被问责干部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或采取"放羊式"管理,很容易把想真诚改过自新的同志推向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泥潭,打击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因此,从挽救干部、帮助干部的角度出发,南澳县从2018年起,要求各级各部门按年度动态自查上报召回公职人员,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对“回炉再造”人员进行统一认定。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召回人员在接受集中培训后,还需在原单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践锻炼,并参与志愿者活动,再由本单位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送县委组织部。

在该负责人看来,“回炉”只是手段,“锻造”才是目的。他表示,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让不胜任现职干部对自身存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一次“大检视”“大扫除”。这种动态的关爱、教育、纠错、评估机制,能够帮助干部们在“淬火加钢”后重新焕发干事激情,以实际行动接受组织的重新检验。

而对于海岛县南澳来说,召回干部“回炉再造”,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

原来,在南澳大桥通车前,南澳县全靠轮渡与市区往来,交通不便,多年来一直面临着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困境。如今虽然大桥已经通车,“干部培养断层”的“后遗症”依然困扰着南澳。因此,干部资源对于南澳来说尤为珍贵。反观此次被“召回”的这43名违纪违法受处理公职人员,他们大多在南澳扎根多年,拥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履历,恰是当前南澳发展的骨干力量。

“从发展大局来说,南澳需要这批"回炉再造"的干部。”该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今日16时将迎来出深车流高峰 返程高峰预计在6月9日14时至22时

深圳晚报讯(记者马超)6月5日,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官方发布称,今年端午假期期间,深圳交警将采取多项交通管控应对措施,并提醒广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