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谱写乡村振兴“汕头篇章” “五个一千”实现共谋共建共管
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提升,是当前汕头村居的真实写照。
在碧桂园集团的帮扶下,潮阳区桥陈村的民宿雏形已现。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汕头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
自2018年以来,汕头探索“五个一千”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如何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真正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就成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发展议题。
日前,汕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暨“千企帮千村”行动动员视频会议。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在会上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要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力戒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把今明两年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任务一项一项抓实抓到位。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的部署,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措施,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汕头篇章。”马文田强调。
2019年是汕头的“落实发展年”。如今2019年即将过半,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汕头如何精准发力?在“千企帮千村”行动的背后,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又将如何推动?
策划廖奕文文图杨立轩
关键词
乡贤力量
1160家企业与872个行政村结对帮扶
此次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汕头出台了《关于对标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硬任务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并全面启动“千企帮千村”行动。
据了解,“千企帮千村”行动充分利用汕头的特区优势、侨乡优势、民资优势,汇聚民资侨力,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已激励动员在外乡贤、侨资企业、全市各类企业共1160家,通过“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形式,与全市872个行政村(涉农社区)结对帮扶,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
作为汕头拥有村居较多的两大行政区,潮阳区、潮南区在这一行动上走在前列。以潮阳区为例,自2016年起就提前谋划,立足区情,发挥优势,探索推动企业帮扶乡村建设发展。企业可通过自主选择资助式帮扶、合作式帮扶、捐赠式帮扶、出点子式帮扶等方式,增强村(社区)的自我造血能力,促进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改善优化村(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截至目前,该区落实411家企业全覆盖结对帮扶252个涉农村(社区)。
“我们希望发挥潮阳区乡贤众多,且十分热心家乡建设发展的优势,大力发动、引导企业、乡贤广泛参与和助力乡村振兴,营造企业支持建设发展家乡新热潮,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对于行动的实施,潮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潮阳区提出了围绕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聚焦“硬任务”落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的乡村环境。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仅潮阳、潮南两个区的在外乡贤就捐资11.42亿元,逐步形成了多方参与、合力打造的乡村振兴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千企帮千村”行动中,对于参与帮扶的企业也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包括村企合作开发现代农林渔业、乡村旅游、产品加工、就业车间等,产业设施用地优先给予保障,企业开展就业培训可申请补贴,企业资助村庄发展建设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企业可给予低成本贷款,支持企业家参政议政等。
关键词
人才振兴
“五个一千”行动探索推动乡村振兴
“千企帮千村”行动的启动,事实上只是汕头共谋共建共推乡村振兴新格局的缩影。
自去年以来,汕头按照省乡村振兴战略“1+1+N”政策体系要求,注重顶层设计,提早谋划,及时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配套政策,其中包括制定了《中共汕头市委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汕头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同时,以全面实施“千名干部驻村强基”“千个机关支部联村共建”“千名乡土人才培育”“千企帮千村”“千村全域环境整治”的“五个一千”促振兴行动,探索推动相关政策落地落实。
2018年6月,汕头率先实施“千名干部驻村强基”党建工程,“因村制宜”精准选派1491名干部,向全市1086个村(社区)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同时,再组织3236名村级干部搭配跟班锻炼,培育后备干部,推进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把方向、谋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仅半年时间,全市各级驻村干部累计走访调研1400多场次,召开座谈会5400多场次,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项。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为此,汕头开展“千个机关支部联村共建”党建工程,将安排市机关事业单位1086个党支部与全市1086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发展联抓等措施,推动市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党组织双向互动、优势互补。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汕头全面实施“千百十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集中轮训1000名农业科技、生产、经营和农村医疗、文化、教育服务等领域乡土人才;着力培养100名左右农村生产经营服务能手;编写“10个系列乡土人才培训教材”,构建全市乡土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同时,加强农村“两新”培育,每年计划培育1000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和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此外,早在2017年,汕头在全省率先学习浙江经验,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大行动。两年间,先后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百日攻坚”“垃圾不落地”“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等集中行动,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据了解,在省支持的基础上,汕头市、区两级财政还将安排34.8亿元资金,计划至2022年把全市872个村居全部建成美丽宜居村。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近千个到村项目实现“造血式”扶贫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马文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他强调,要聚力精准施策,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倒排工期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那么,共有37个省定贫困村的汕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成效如何?
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的桥陈村,原本是省定贫困村,经过两年多的脱贫,如今这里已蝶变成一个集生态旅游与红色教育为一体的宜居乡村。而在脱贫背后,正是汕头精准施策的有效探索。
桥陈村扶贫工作组实施“精准疗法”,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创办和认领扶贫项目,让全村27名党员亮身份、定下党员责任岗。2018年,桥陈村党支部与碧桂园粤东区域党支部形成“村企党建结对共建”,通过入村义诊、爱国宣传、元宵晚会等活动,满足村民的健康、文化需求,并成立了“党员关爱激励基金”,用于帮扶困难党员家庭、扶持党员致富带头人。
在党建引领基础上,扶贫工作组致力破解贫困村“脏乱差”问题,清理垃圾死角、清挖淤泥、道路硬底化、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同时,打造文化体育广场、母子榕红色公园、生态湿地公园等基础建设项目,使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扶贫工作组和碧桂园集团把“造血式”产业扶贫作为主要抓手,致力于发展“一村一品”助推精准脱贫。针对贫困户劳动力较弱的现实,成立了“万只蛋鸡养殖场”,提供场地、鸡苗、技术,为贫困户实现2万元以上的年增收。此外,成立合作社,建设碾米厂,并打造“汕金桥”品牌。以合作社为平台,开展“贫困户+合作社+科研所+互联网”的帮扶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
针对桥陈村潜在的乡村旅游前景,组织举办了“桥陈村文化旅游区及老寨改造设计竞赛”,为桥陈村整体发展“把脉”问诊,将原有残破的民居改造为民宿,如今民宿雏形已现。
据了解,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汕头市2.9万户、9.7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教育补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和低保政策兜底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就业、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全面铺开,累计投入精准扶贫开发财政资金10.06亿元,实施到村帮扶项目939个,实施到户项目86.7万个。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小镇双管齐下
马文田强调,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着力形成产业载体,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产业兴旺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源头,更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对此,汕头提出以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小镇为抓手,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是汕头现有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在这里,几乎找不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取而代之的是常年与各种新型机器打交道的新型农民。从农机耕作播种,到无人机施肥,再到烘干机加工……一条以科技创新贯穿“耕、种、治、收”全过程的现代化种植新路子正在这个产业园加速铺开。
作为汕头市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主要以关埠镇、西胪镇、铜盂镇、和平镇和城南街道等五镇街为核心,面积289.6平方公里,水稻常年播种面积14.8万亩。产业园内水稻种植主要以丝苗米品种为主,良种覆盖率98%,水稻机耕率97%,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82个百分点,近几年产业和效益年均增长10%以上。
潮阳区按照“一园、三心、两区、两带”空间功能框架的规划思路,积极抓好园区管理机制、财政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成集聚科研创新、生产示范、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
据潮阳区农业部门介绍,该区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做大做强,连续几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从品牌提升、示范服务、合作贷款等方面给予适当奖励,激活粮丰、顺杰、锦沣、顺利等4家丝苗米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增资扩产。
截至2018年底,产业园内丝苗米产业经营主体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55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各1家,家庭农场12家。从事与水稻相关的生产、加工、研发、经销、物流、旅游等经营主体320家以上,产业集群水平不断提升。
纵观整个汕头,目前已创建了包括澄海蔬菜、潮阳丝苗米在内的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投资5000万元;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澄海区),累计投入5.07亿元;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1个(澄海区),已投入2060万元。建设海门镇、外砂镇和陈店镇3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龙湖·潮府文化小镇、汕头中以科创小镇正在申报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澄海区东里镇、莲华镇,濠江区礐石街道、河浦街道,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申请创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冬琪)昨天上午,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汕头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