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语唱潮剧 以戏为媒续乡情 78岁暹罗潮剧艺术家庄美隆有个心愿:“把泰国年轻演员送到汕头学戏”
庄美隆(中间坐者)与泰语潮剧演员在一起。
□ 本社记者 方晓旻
汕头特区因侨而立,丰富的侨资侨力,造就了汕头独特的人缘、亲缘优势。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展现潮人风采,讲好潮人故事,本报今起推出《潮人在他乡》专栏,报道在外潮人开拓奋斗的心路历程,抒写割舍不断的家国情怀,诉说赤子对振兴乡邦的殷切期望,凝聚内外力量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汕头报业“汕头+”客户端、汕头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同步推送,敬请留意。
戏服还是那些戏服,装扮还是那些装扮,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偏偏唱出来的,是一股泰国味的潮剧。在泰国,记者欣喜地发现,古老的潮剧在泰国焕发出新的风采,被当地人称为“优泰剧”的泰语潮州戏,不仅受到当地普通民众特别是新生代潮汕人的热捧,也深得泰国皇室及上流社会的喜爱。
是谁在泰国如此“包装”又卖力推广潮剧文化呢?
庄美隆,祖籍普宁,今年78岁的他,就是将潮剧改编为泰语潮剧的第一人,他不仅是泰国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还是泰国中央电视台的艺术总监,在泰国从事戏曲工作已经50多年。
宋干节是泰国的大节日,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当很多人还在享受假期、外出游玩的时候,庄美隆却忙碌于剧团事务没有停歇。宋干节的最后一天,记者在曼谷见到了这位潮剧艺术家,他头发稀疏花白,喜欢大口喝冰啤酒,酒杯里得一直见着冰块。说起戏曲,他整个人神采飞扬,总是情不自禁就哼唱起来……
“阿爸让我做生意,我却只对潮剧感兴趣”
中外戏剧文化相融的现象,在东南亚地区并不鲜见。潮剧是潮汕古老的戏种。早在一百多年前,伴随着潮汕人“过番”下南洋的移民热潮,潮剧也被带到东南亚国家,成为在海外传播影响力较大的中国地方戏之一。作为“潮剧的第二故乡”,泰国在潮剧历史中曾经扮演着重要角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还曾经是世界潮剧的中心。在潮剧兴盛的40年代,泰国全国各地潮剧走唱班多达100多个,之后的潮剧班主要为酬神戏演出,而庄美隆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始接触到潮剧并为之着迷。
“很小的时候,我就迷上看潮州戏。”1941年,庄美隆出生在泰国的潮州人家。四五岁时,他就常常跟着母亲去听戏。“听还不过瘾,自己喜欢暗自模仿。”说起这个,庄美隆甚是得意。可不,小小年纪就能有板有眼地唱戏,这让很多大人感到惊讶。16岁的时候,庄美隆被父亲送回潮汕读书。整整8年时间,他全身心投入潮剧文化学习,到剧团拜师学艺,翻阅大量古典文献,手抄经典潮剧乐谱等等。24岁再回泰国时,他已是戏迷、戏痴。他年轻时因在一部泰国家喻户晓广告片中饰演主角“明波巴”而成为明星,但他认定潮剧就是自己毕生的事业。“阿爸想让我学做生意,但我只对潮剧感兴趣。”庄美隆如是说。
“创作第一部泰语潮剧,我整整花了18年”
上世纪60年代,庄美隆在泰国多个潮州戏班任编导、作曲人,也作为最年轻的教戏先生,教授和传播来自家乡的戏剧文化。那时候戏班演员都是用潮州话演唱,让移居到泰国的潮汕人可以听到亲切的乡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潮州话甚至中文对于新生代的泰国华人来说,逐渐变得陌生,更难为泰国民众所接受,前景堪忧。“我在参加剧团演出时观察到,有不少泰国人和潮人新生代也喜欢潮剧,但却看不懂听不懂。”如何让潮剧融入泰国社会,成为泰国人民能够分享的艺术?成为庄美隆一直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便开始尝试用泰语全新创作潮剧,语言、演奏乐器,甚至是题材,都融入了泰国本土的文化元素。“要让潮州戏能够在泰国扎根,最基础的一件事就是要让泰国人能够看懂。”为了推广自己心爱的潮剧,庄美隆将所有想法付诸实践。1980年,他组织成立了泰中戏剧艺术学会,推广泰语版的中国戏。
“中国的戏曲是根据曲牌来填词的,但这些旋律是我根据唱词的意义和情感创作的。”从下决心用泰语唱潮剧到第一部完整的作品正式问世,“我用了整整18年。”
泰语潮剧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庄美隆说,将中泰两国文化相融的剧种,听起来既像潮剧又非潮剧。“唱的时候,泰语发音要准,旋律又要带有我们家乡戏的味道,像这样,啷当哩当……”采访中,他总是说着说着便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曲调。
“新尝试引起争议,但我却充满信心”
将潮剧改为泰语演唱,这在当时是极为大胆的行为。庄美隆遇到了不少难题,首先是翻译了语言后,如何保留潮剧的旋律?其次是剧团演员文化水平不高,很难理解翻译后出现的大量泰语古典诗词含义;还有很多保守人士的不理解和反对声音……
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泰语潮剧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有人批评“把潮剧整得不伦不类、四不像”,也有人提出“这样的改造对传承潮剧毫无益处”等等。庄美隆则显得信心满怀:“对任何新事物都要不断实践不断改进。艺术是无国界的,优泰剧出自潮剧"母胎",来到泰国,我们改成当地语言,再改一改旋律,让它更具有艺术感和时代感!”
1982年,庄美隆筹资成立了泰中潮剧团。适逢泰国中华总商会联合泰华侨团举办曼谷建都庆典,泰中潮剧团受邀演出。庄美隆选定了《杨家将》和《包公铡侄》两部著名戏剧,利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翻译、编曲、排练。当时的演出轰动全场,参加庆典的泰国诗琳通公主看完演出并非常肯定……那天之后,泰语潮剧开始走红,各个媒体争相报道,还吸引了不少年轻粉丝。泰国电视台还将《包公铡侄》搬上银屏,投资拍成电视剧,泰国观众称之为“优泰剧”。
“最大心愿就是送演员到中国汕头学戏”
50多年过去了,庄美隆从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年近八旬的老人家,不变的是心中执着追求的潮剧梦。这么多年,他始终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的明星身份推广泰语潮剧。
2000年的时候,他成立了“明波巴艺术团”,演职人员50多名,演出节目以《包公铡侄》《包公会后》《八仙贺寿》《赵子龙救阿斗》等泰语潮剧为主。今年1月还受邀到泰国大皇宫演出。
目前,庄美隆已在泰国成立了“中国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培养戏曲艺术人才。“很感谢泰国中央电视台李敏主席和范婷婷总裁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庄美隆再三强调,优泰剧得以通过电视传播到千家万户,伯乐功不可没。
谈到传承的话题,庄老师收起了笑容,他直指自己内心深处最担忧的就是这个剧种“昙花一现”——“戏曲要发展和传承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接班人”。随着剧团演员年纪越来越大,传帮带脱节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泰国也没有培养这类专业人才的院校,庄美隆心中梦想建立一个戏曲学校:“优泰剧很受泰国观众喜欢,戏曲舞台必须青春化,因此我期盼能够建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中国戏曲学校,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来接班。”
“我现在最希望能送剧团的年轻演员到中国、到汕头的专业院校学习。让他们学好基本功,学习更多国粹文化,这样才能回到泰国演好优泰剧,唱好潮州戏。”这是庄美隆——一位为潮剧无私奉献的老艺术家最真诚、恳切的心声。
相关链接
汕头:5年百多场潮剧“走出去”
近年来,广东潮剧院贯彻文化走出去战略,发挥潮剧在东南亚及港澳地区具有一定观众基础的优势,倾力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开展“海丝潮情——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海外行”活动,通过组织院属潮剧艺术团体到海外开展潮剧交流演出、培训、讲座、联谊等活动,传递潮音乡情,展现汕头新形象,开拓潮剧艺术交流新渠道,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
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4月,广东潮剧院组团赴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开展“海丝潮情——中华传统文化潮剧海外行”,出访588人次、演出122场次。
记者手记
留住受众 留住根
这是一次非常走心的采访。4个多小时,庄老师十分健谈,关键词就是潮剧、泰语潮剧。采访结束临近晚上11点,他竟然还要去剧团工作室继续创作……
很难得在这样一个夏夜,在曼谷高达40摄氏度的气温下,倾听泰国潮人与潮剧的不解之缘。比天气更热的是情怀,我们感受到了异国他乡潮汕赤子的家国情缘和对故土文化的由衷热爱,领略了天下潮人精神内核和最深沉的价值追求。
潮剧已成为潮人文化的独特标识。庄老师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泰语潮剧的创新,实现了中泰文化的交融汇聚,让潮汕传统文化留住受众,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感谢庄老师为弘扬潮汕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魅力。庄老师的心愿,把年轻演员送到汕头专业院校学习,让泰国潮汕新生代更好地认识家乡,连接起海内外潮人共同的家国梦,这样的乐事,我们值得做!
新闻推荐
汕头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增长11.2%
南方日报讯(记者/余丹)记者从汕头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汕头市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