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副主任沈文英: “34年护士生涯,我无怨无悔”
汕头市中心血站里从业超过30年的三位护士。左一为沈文英。
编前语
冰心老人曾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意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悲凉。”而护士,就是这点缀生命、让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的人。
人们总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却不知道,这份荣耀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无论是疾风骤雨,还是严寒酷暑,她们都会守在患者身旁,从事着最平凡琐碎而繁忙的工作,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惧感染的风险,时刻准备救死扶伤。“患者”二字,在她们心中的分量最重。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为此,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汕头的“老”护士,叙写她们的故事,以此致敬千千万万甘于奉献、救死扶伤,认真对待病人、每天做好护理工作的“白衣天使”们,向她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宋芾
老话说“医生用笔,护士用腿”,护士这条路,汕头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副主任沈文英走了整整34年。
沈文英告诉记者,她1984年参加工作,第二年开始从事护理工作,当时在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接触的大多是慢性的传染病人,卧床的患者居多,护理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沈文英觉得很自豪,由于她的护理操作技能好,能应对难度大的项目,有时大年三十、初一在家里休息还被召回医院上班,但她反而很开心,“能为病人解决问题就好”。
1998年汕头市中心血站成立,沈文英在第三人民医院经历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献血之后,转而进入血站工作。
“从临床到血站,护士所做的工作,真的很不一样。”沈文英说,那个时候无偿献血饱受误解,血站的工作人员上街派发无偿献血的传单、做宣传活动,时常被人吐口水、说很难听的话,还有人会把宣传册子扔在地上,这些她都经历过。因为在闹市做无偿献血的宣传才有效果,采血车要跟商贩们“抢摊位”,见人潮退去,采血车还要重新再找热闹的地方,一个晚上要换两到三个地方。作为业务骨干,从前备受尊重的她,一度不能接受这种落差,最难过的时候沈文英抹过眼泪。
血站每天早上8点开门,在建站初期,为了下到基层扩大无偿献血宣传面,通常下午2点护士们就要上采血车,奔赴潮南、潮阳、澄海等区县,深入农村地区。有一天,采血车跑了三个区县,到凌晨一点才下班,由于长时间站立和走动,沈文英的腿全肿了,鞋子穿不下了,她就脱掉鞋子,光着脚一步一步走上8楼进家门。
正是沈文英以及血站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无偿献血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路”也越走越宽。
采血科是血站的对外服务窗口,也是展示血站精神面貌的窗口,不同于临床,前来献血的志愿者大多是健康的人,也是奉献爱心的人,护士们的微笑服务非常重要。
除了在工作中开展“微笑服务”,沈文英私底下也是一个热情和善的人,护士们都亲切地叫她“沈大姐”。一位护士告诉记者,在她们眼中,沈文英就是一个大姐姐,“平时谁有困难,她都会帮。”
汕头市中心血站里有3位护士从业超过30年,沈文英是年龄最大的一位,今年就要退休了。谈起退休,她很坦然。她告诉记者,儿子很孝顺,退休以后她在家就享清福了。而对于工作,她也很放心,毕竟护士们都是她亲手带起来的。回首34年来的护士生涯,她感慨万千:“老话儿说"医生用笔,护士用腿",护士这条路我走了34年,我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汕头籍学子郑林楷获《最强大脑》第六季“全球脑王” “脑王”和妈妈回忆成长故事“脑王”因游戏痴迷编程
郑林楷获“全球脑王”称号。“全球脑王”郑林楷与家人合影。“不要因为一时的普通,而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