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花草 抚慰创伤的心灵 汕头市社工机构引入园艺疗法
社区老人与社工一同培植多肉植物
种下绿植,许下小小心愿
播下一颗种子,培上泥土,再浇上水,之后静静地等待盛开的时刻。园艺种植,如今已不再只是农艺师和绿植爱好者的专属,也成为社会工作者开展生命教育及艺术治疗的好帮手。近年来,汕头市园艺种植疗法悄然兴起,成为舒缓情绪压力的一种新方式,花草植物的“神秘的力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用花草诠释生命意义 助女孩释放丧母悲伤
当刘苏(化名)在心愿卡上写下“妈妈,我想你了!”时,社工对她会心一笑,给予她最温暖的拥抱。刘苏把心愿卡张贴在自己培植的小盆栽上,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把对母亲的思念也带回了家。11岁的刘苏是个可爱的女孩子,2年前,她的母亲罹患癌症不幸离世,当时的她对母亲的离开感到恐惧无助,经常独自躲在屋子里。面对这样的情况,刘苏的奶奶手足无措,只能求助于社工。
汕头医缘社工中心的社工与刘苏建立亲密关系之后,邀请她一同参加各种小组活动。当刘苏真正地融入到小组中时,发现“母亲离世”的遭遇并非只有她一个人。而她也逐渐打开心扉,在社工的引导下,积极地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在“培植希望 携爱回家”小组活动中,刘苏小心翼翼地培植心仪的多肉植物,认真倾听社工讲授多肉植物的日常护理。浇水、施肥、光照等等,刘苏都一一记在心上。心愿卡上的寥寥数语,寄托着她对母亲的思念,也释放了刘苏内心的哀伤。
“人的生离死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积极面对才是最好的方式。”医缘社工中心理事长许乃深告诉记者,“每株植物都有其生命,经历大自然的考验,也可能会生病,甚至是枯萎。这其实就像是人生也存在着困难、挑战,也有机会,可以选择坚强前行。”许乃深说,采用园艺植物疗法,通过生命教育为丧亲儿童注入希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生命、感恩回馈的信念。为此,他们还把生命教育公益课程带到各个学校,让更多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旅程、生命的宝贵、生命的价值和升华,从而引导学生们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园艺种植疏导心情
让长者找回生命价值
在宜华老人活动中心,陈姨与邻居几位姐妹在市福利社工中心社工的带领下栽种多肉植物。陈姨她们对鲜花植物没有任何“抵抗力”,在花儿面前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小组活动中,社区长者种多肉、学插花、做香囊,让她们都有不少新鲜体验,丰富业余生活。
市福利社工中心理事长陈若苹告诉记者,社工在走访社区时发现,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都是在家带孙子,出门也是以买菜、锻炼为主,交际圈变窄,生活单调乏味,与之前上班时的忙碌充实对比会有较大的心理落差,时间一久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的还会因心理压力而加速身体机能的退化,增加病痛。所以社工认为,老年人保重身体固然重要,但他们的生活不应该只与医药和家务相伴,也应该有学习、娱乐、交际。于是,社工在该社区举办“幸福银龄·花样生活——兴趣小组”活动,帮助老人实现和展示自我价值。。
陈若苹说,园艺疗法以轻松的方式让老人在栽种绿植过程中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带来更多阳光快乐的情绪,对空巢独居老人更是疏导心情的好方法。老人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以绿植园艺为话题容易产生共鸣,促进交流,交到同龄朋友。
不只适用特定人群
普通人可用园艺疗法减压
据了解,园艺疗法也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园,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目前,园艺疗法运用在一般疗育和复健医学方面,例如精神病院、教养机构、老人和儿童中心、医疗院所或社区,也运用在普通人的减压与心理能量的提升。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园艺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运用的媒介是园艺,是植物,它们拥有特定生命周期,需要悉心照料。同时,园艺易入门,无论参与的人群文化背景及身心状况如何,都能不同程度地参与。除此之外,植物本身拥有的独特魅力也能吸引认知障碍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参与、投入其中,获取其他治疗方法无法达到的治疗效果。
除了医缘社工中心、市福利社工中心之外,市学康社工中心也将园艺疗法运用到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之中。学康社工中心理事长林佳频对记者说,园艺疗法在国外已经研究多年,但国内还没有普及。研究发现,园艺疗法能够减缓心跳速度,改善情绪,减轻疼痛,对患者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而没有疾病的人也同样适用园艺疗法,获取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现代白领工作压力很大,都特别喜欢养一些绿色植物,偶尔给花草浇水、松土,这无形中就是运用了园艺疗法。
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根据工作需要,汕头市纪委监委拟从市直机关单位公开选调12名公务员,安排到汕头市纪委监委机关(含派驻机构、市委巡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