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走出乡村振兴新路 “红色村”插上“绿色翅膀”
从红色渡口、革命交通小船,到红色长廊、母子榕红色公园的革命红亭,以及正在建设的小北山革命纪念馆,一条串联成线的红色纽带“牵出”了“小北山武工队”为新中国而奋战的红色记忆……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续写着走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绿色故事”。
金色的阳光洒落在桥陈村的“红色路”上,周围红绿相映,波光粼粼,市农业农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林雄指着一座正在装修的房子说,这里是解放前夕“小北山武工队”以教师身份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联络点,这次作为“红色村”党建示范村的工程进行重新装修,把小北山的革命故事、红色文物进行整合并展览,在今年“七一”前建成一座小北山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引导、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建“红色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村道破损泥泞、垃圾随意堆放、河道淤泥杂物堵塞变成“死水”……这曾经是桥陈村“脏乱差”的模样。林雄清晰地记得,2016年4月底驻村以后,工作队不等不靠,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新农村建设马上同步开展。在2017年2月春节前夕,他向村民们许诺,再过三四个月,你们就可以穿皮鞋到田间干活了。同年5月,林雄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全村5.5公里的村道机耕路全部硬底化。“去年底,进村路从原来的宽3.5米拓宽到了7米,现在10多辆大巴车来都没问题。”林雄笑道。
“2004年,我从揭阳揭西嫁过来,那时村里脏乱差比较严重,出门不敢穿皮鞋,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猪屎,晚上也是黑天暗地的。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全部硬底化,水变干净了,生态环境非常好,休闲广场、儿童娱乐设施都建起来了,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还设有监控,安全系数高,幸福感爆棚。”对于桥陈村的转变,外来媳妇林纯感受最深。
在树林下的一家养鸡场,“鸡司令”陈映庄手里端着一盆新鲜鸡蛋刚从鸡舍走出来,身后跟着一大群母鸡,似乎等着主人“开饭”。陈映庄原来是一名贫困户,自从驻村工作队实施了养殖扶贫项目,她不仅脱了贫,还变成了养鸡能手,现在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日子渐渐过得红火起来了。
沿着林间小道,穿过茂密的林区,湿地公园湖清岸美的景色落入眼帘,耸立的碧乡农家乐周围配套有钓鱼台、木亭、小桥,一到假日,不少游客便到这里体验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在湖边,记者发现,几名师傅正忙着用小舟把树苗运到湿地公园的“小岛”上,然后除草植绿。“现在湖边四周种上了角花,湖心将会变成"桃花岛"。”林雄告诉记者,今年将大力发展“红+绿”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加快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在全村种植宫粉紫荆、大叶紫薇、角花、波斯菊等花木,再过两三个月,这里将变成一片红绿相间的花海。而首期24套间的特色民宿预计1个多月后装修完毕,同时种植20亩百香果,发展休闲农业,建设集观光游乐、鲜果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区。本报记者 刘文钊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
从“一穷二白”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桥陈村的“脱胎换骨”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市农业农村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林雄说,这离不开四个字——“红色精神”,脱贫攻坚正需要这种为人民利益奋不顾身的革命者精神,才能为乡村振兴“杀出一条血路”。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要做好这篇大文章,必须统筹谋划,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突出重点,从容建设,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之以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批“留得住乡愁”的特色精品村,以“小切口”逐步推动农村大变化。如今桥陈村的喜人变化,无不印证了这一点。看到村庄环境越变越美,村民日子好起来,林雄等村干部心里也甜滋滋的。乡村振兴是干出来的!相信桥陈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潮阳区施工队抢抓有利天气赶进度 练江流域重点水利工程顺利推进
施工现场。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清明节假期,潮阳区水利工程施工队人员坚守在工地一线,抢抓有利天气,加班加点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