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智慧的行为
■林少忠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上世纪70年代初,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母亲就让我读《雷锋的故事》,培养我从小读书的兴趣,并教导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向书中的正面人物学习。后来,当我有零花钱的时候,自己也经常到路边书摊租小人书来看,看小人书进一步培养了我的读书兴趣,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流连忘返。
母亲的教诲和正面引导,使我从小就对文学产生兴趣。1976年,我从小学升上初中,求知的欲望更加强烈。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不定期到市图书馆借书读书的习惯。图书馆的藏书浩如烟海,品种齐全更不用说。我如饥似渴遨游在书的海洋,尽情吸吮着书的“营养”。后来阅读经典名著,扩展了我的文学视野,也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秀人物和感人故事,我在享受和陶醉中受到启迪,得以教化。对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开卷有益,虽然读课外书占据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但同时也让我从读书中增长见识并得到许多乐趣。读书就是与众多作家对话,读书使我认识了世界;读书使我开阔视野;读书使我的生活五彩缤纷。读书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提升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而且带人进入美好的文学殿堂。读书也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中学阶段,我的作文得到科任老师的肯定,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为后来走上写作的道路奠定基础。
1980年7月份,我高中毕业了。暑假期间,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最喜欢做的事情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于是,市图书馆和文化宫阅览室成为我常去光顾的地方。读书是积累知识的途径,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我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训。后来我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空军战士,在部队的阅览室“蹭书”也是我的业余爱好之一。1992年底,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汕头日报社投稿,不久就被编辑老师采用。第一次投稿的成功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此一发不可收,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每月均有一至二篇稿件见报,有时甚至更多,写稿逐渐演变成我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一段时间不写作,似乎有什么事情未完成。由于勤写多练和文友的支持鼓励,我见报的稿件数量日益增多。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更大的收获,见报的稿件数量日益增多,文章的质量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从此与写作结下不解之缘,并加入了各种文学团体。因为写作,我北上赴京参加“第三届社会转型与文学发展研讨会”,应邀南下赴海南省三亚市参加由《作家报》、《中国文艺》杂志社、南中国作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金三亚杯”征文颁奖典礼、学术研讨会和采风活动。
记得四川作协主席阿来说过一段话,他说:“我从一个很边远的小地方走出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我读了很多书。我觉得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自己多活了一辈子”。的确如此,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回想当初,如果没有养成持之以恒的读书习惯,就不会有第一次投稿的成功。如果没有笔耕不辍,就不可能有获奖稿件问世。每当我从颁奖者手中接过红彤彤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时,我由衷地觉得,这些荣誉的取得与报刊编辑老师的指正是分不开的。
生命不止,阅读不息,谨以此文献给第24个“世界读书日”。
新闻推荐
体验活动现场本报讯(记者李扬、郭丹摄影报道)4月13日,汕头市科协在市工业设计中心人工智能邦宝探索中心、邦宝益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