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写作乱象种种
□ 林伦伦
最近若干年,方言突然火了起来,用方言写作的人越来越多,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文章、歌谣、歌曲、段子、小品、相声等等。我越看越高兴,因现在这些用方言写作的人基本上是年轻人,方言式微并逐步走向消亡的焦虑起码减弱了不少。但从这些方言书写的文字看来,用字五花八门,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潮汕话许多音节被认为有音无字,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得出来字的未必能统一用同一个字;写不出来的字就写同音字;连同音字都写不出来的,随便找个音近字顶上;或者干脆自己造个方言字来用,真的是乱象百出,给读者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障碍。
把这些现象归纳一下,有如下几种:
一、有字可写,但一个音节、一个词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写法的,微信上常见,大家莫衷一是,如:
ga1 gi7 nang5(自己人)一词,就有“胶己人”“交己人”和“家己人”三种不同写法;
guin5(高)就有“悬”“危”和“峞”三种写法;
tig4 to5(游玩)也有“踢跎”“逷跎”“佚佗”“佚陶”等多种写法;
guê2(饼食),有“粿”“馃”“(麦果)”等三种写法,北方只写作“果”;
ce2 kag4(一种草本植物),写作“鼠壳”“鼠曲”“鼠粬”等;
甚至连“工夫茶”,至今还有人写成“功夫茶”。
二、有字可写,但故意不写正字(本字),而写成同音字。大家觉得好玩,也被接受了。例如:
le2(你)、wa2(我)写成“吕”“瓦”;
oi6 zai1(会知)、main3(不要)写成“鞋灾”“迈”;
ziah8(食)、gah4(合/佮)写成“呷”“甲”等。
三、有些音节确实难以确定用什么字来写合适,也不知道它们的词源。例如:
dag4 neng7,浪费;
ga1 lo5,距离远、加倍,也作“ga1里十 lo5”;
ga1 neng5,完整。
如此等等,例子俯拾皆是。我的舅舅土名阿ua6、儿时乡下的小伙伴土名阿bha6,我真的至今不知道当时生产队记工分是怎么写这俩名字的。
四、真的“无字可写”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土著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词,例如:la5 ghia5,一种长脚的蜘蛛;
diang2 guain2,蝌蚪;
澄海叫知了(蝉)为ong6 ên1(别的地方有多种不同的叫法),我怀疑也不一定是汉语的叫法。另外一些土著语言的底层词,大家已经创造了方言字来书写,或者用同音字代替,基本达成共识的,如“唔”(m6,不,否定副词)“个”(gai5,的,结构助词)“摆”(bai2,次,一次叫“一摆”,以前叫“先摆”,最近叫“只摆”。粤语写作“排”)等。
“无字可写”的第二类是象声词,本来就是象声音节,跟汉字无关,后来才造方言字或者用同音字替代的。例如:
in1 uain1,推门声;
kig4 kog4,桌椅家具相碰的声音;
zi7 za7 la7,炒菜声;
ding6 dong6,物体落入水里的声音;
朋友半亩兄告诉我一则搞笑的对联云:
若无昔日hih4 huh4 tih4 tuh4 kig8 kog8 kiag8,
哪有今朝 han7 hu5 di1 du5 long7 dong7 zan7.
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是:如若没有以前拼命拉风箱打铁干苦力活赚钱,哪有今天的唢呐箫笙锣鼓喧天闹喜庆。
这些象声词如果要写成汉字,也只能写一堆同音字,或者是用口字旁生造的方言字。
五、两个以上的音节合成一个音节,也“无字可写”,于是造字。例如:
main3,m6+ain3(唔爱)的合音音节,意思是不,不要;
muin3,m6+uin3(唔畏) 的合音音节,不怕的意思;
min6,m6+si6(唔是)的合音音节,不是的意思;方言字有的用“不爱”“不畏”“不是”上下结构合成;有的则是用“勿爱”“勿畏”“勿是”左右结构合成。
综上所述种种,造成了潮语写作用字的诸多困难,我们真的需要做一些方言写作用字的规范工作,以方便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创作。
新闻推荐
陈文端摄黄彦勇摄黄彦勇摄尼山座落在澄海城区广益街道的内陇社区,原是一个少人问津的小山丘,如今被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