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优化设置以利通行 想法便利机动车停放 拓宽思路支招应对“车多车堵”

汕头日报 2019-03-29 07:54

步道采用凹型设计可产生许多停车位

本报“民意”版近日连续报道了汕头市因为机动车不断增长,导致路易堵、停车难的问题,这引起部分读者的关注,本报也刊登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名老读者说,以车多路难行为例,实际上这个现象牵涉到许多问题,如各路口特别是交通繁忙地段的交通灯设置是否合理;城市道路的交通标识是否能最大化方便车辆通行,以及快速疏导高峰期交通压力;各司机及广大市民是否有较好的法规意识,等等。市民黄山河等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后认为,汕头市中心城区在优化城市道路交通、停车环境和交通灯设置等方面,仍有不少可改进的空间。

再优化交通设置以利通行

下班高峰期从金砂公园开车到帝豪酒店,仅几公里的路程居然耗时1个小时10分钟;从高新区去澄海办事,在黄河天山路口左转时等了3个红绿灯还过不了这个路口……虽然上述这些遭遇或许只是个例,但采访中不少市民却都反映亲身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通过再优化交通设置以利出行?采访中市民们建议:

A、通过大数据进一步优化红绿灯设置,在高峰期和低谷期对应调节红绿灯秒数,特别是调整一些车流量大的路口左转绿灯秒数。

B、在一些T字型的路口(如长平路丰泽西街路口、嵩山路丰泽南街路口、金环路金园路口),司机们认为机动车在直行道亮红灯时直行通过,并不会影响到T字路口横侧道路车辆左转的通行(如上图),但这些路口对直行车辆仍然亮起红灯,而同样是T字路口的金新路红领巾路口却没有设置红绿灯:“建议在这些路口红灯只控制左转车辆,但不控制直行车辆,可用闪烁黄灯提醒司机注意礼让其他车辆和注意行人安全,这样能相当有效地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C、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市一些比较宽敞的道路路口统一划线设置左转待行区。以醒目虚线标明,合理利用好较宽阔路口的空间,方便更多的左转车停留等待,并以此提高路口的整体通行能力。

D、采访中,部分市民认为汕头市许多道路对车辆掉头的设置不够合理:有的路段路口没有清晰的标识告知车辆可以掉头,有的路口人流、车流量大、路口狭窄,车辆掉头常常绕不过去,想停车、倒退再掉头又很容易与后来的车辆发生碰撞或刮擦,或引起交通堵塞;另外,前不久汕头市为提高通行效率,全面简化交通信号设置,一些路口原有的“红灯亮时,允许右转”指示牌都被拆除了,但一些司机至今仍没有把握。有的市民对此建议:汕头市应与其他交通发达地区一样,统一在每个距离红绿灯路口100米处,设置专供左转车辆调头的通行口;并在所有红灯可右转的路口加设明显的黄色指示箭头灯。

E、建议拆除本来就不宽阔的韩江路、东厦路等路段自行车专用道隔离栏,改为划黄色实线,这样在交通高峰期机动车辆可借道通行。

F、建议拓宽、改造市区一些交通干道的机动车道。如从天山路直通火车站的珠池路,目前刚完成部分路段的改造,该路段改造前后都是单向两车道。马路两侧的步道都很宽,但按照相关的交通法规步道又不能停放机动车辆。那么,为什么不在改造时将马路拓宽为单向三车道增加通行能力?又如,汕头市正对沟通市区南北的泰山路进行快速化升级改造工程,这条道路在马路两侧都留有一条相当宽阔的非机动车道,但据观察每天并没有多少非机动车在使用。

拓宽思路增加汽车停车位

随着汕头市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交警部门加大对机动车乱停放的整治力度,许多市民觉得无论开车去哪里似乎到处都会遇到停车难的问题,很多市民都感慨“现在车太多了!”家住滨港路的黄女士自嘲成了“车奴”:下班急着赶回家,只是为了能找到个停车位。停好车后宁愿步行或骑共享单车去办事,也不敢轻易开车外出,否则回来根本没地方停车。在市政府附近上班的林先生家住嵩山路附近的金泰庄,以前他上下班都是开私家车,但随着单位和住所两边的停车都越来越难,他今年无奈改骑了电动车。

因为车辆增长迅速和停车场地建设的滞后,现在市区里无论是住宅小区还是机关单位,似乎的确很难找到哪里是有充裕的停车位让人停车的。如两侧商铺林立的金园路原来在路边划设有一些临时停车位,可去年完成升级改造后,如今整条马路竟然找不到一个临时停车位,附近的住宅区、机关单位又很难提供停车场地,令想到这里购物、办事的市民徒呼奈何。

如何拓宽思路,增加汽车停车位?黄山河等市民建议:

A.可学习中山等地的成功做法,参考红领巾路北侧改造后的设计,结合汕头市路道改造升级,将步道尽量采用凹型设计就可产生大量的停车位(如珠池路、衡山路、东厦路、韩江路等等,只要宽度超过7米的步道都可以这样改造)。

B.应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在次干道设置夜间允许停车标志,划实线进行规范,并限定时间和路段。这样可以解决大量机动车夜间停车难的问题。

C.建议用好特区立法权,根据汕头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新规,让检验合格的摩托车、电动车入户并上路,同时对已过期、报废的车辆以政府补贴形式进行强制回收,以此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这样既能让摩托车、电动车驾驶者自觉佩戴头盔和遵守交通法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道路因为大量汽车行驶而造成的交通拥堵压力。

市民们认为,作为“落实发展年”十大专项行动之一,目前汕头市正在创文提质升级,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解决好停车难、出行慢的问题,是解决民生热点、增加市民幸福感、提升市民素质的实事,希望相关的职能部门多想办法,增强为民服务理念,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本报记者陈 敏 文/摄

新闻推荐

编好数学“导学案”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学案导学产生于一线教师的实践,“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