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捺一心两个点,一个三角一四方 来看过去的潮阳长啥样
潮汕三江之一的练江,发源于普宁燎原镇和大坝镇之间的白坑湖,在潮汕平原中南部,曲折蜿蜒徜徉近180华里,于和平镇注入龟头海,最后于海门镇汇入南海。登高望之,她宛如一道回旋飞舞的白练,故称练江。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练江干流经过裁弯后,截直了不少,以至于如今的练江,看起来比地球上大多数江河都直。
不过我们若在地图上仔细辨认,从贵屿到和平,还能找到一段段被截断的练江故道,依稀仍可领略到当年练江如练如醉的曼妙舞姿。
今日练江,除却河道裁弯截直以外,所注入之龟头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龟头海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水产养殖田,只留下窄窄的河道让练江下游通过,练江的入海口从和平下移到海门。
虽然练江干流因河道截直被裁短了20多公里,却从龟头海得到了扩张:棉城、海门、井都等大片地区自此囊括进入今日的练江流域。
练江东流,沧浪方遒,流淌出了“一捺一心两个点,一个三角一四方”的潮阳。
练江平原
中国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在小北山和大南山中间,有一块长40多公里,宽10余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的条状小平原,此处地势低平土地平坦(盖因练江之漫流冲积方得如此平坦),母亲河练江在这里无拘无束地萦绕穿行。
此地,自然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练江平原。
练江平原西起普宁流沙、池尾,东到潮阳棉城、海门,土地肥沃,雨热充足,良田数千顷,哺育人民300余万。
练江平原,一马平川。潮阳人在通达豁然的练江平原上操着一口通达十里八乡、流畅自然的潮汕话南部口音——潮阳话。练江平原内人们的口音仍然有细微的差别,这一重差别在于二字:海味。离大海越近口音越重,最海味莫过于海门,棉城也很具海味。
而从和平往西直到占陇,北到谷饶南到两英、沙陇,人们的口音则完全相同,虽没了海味,依然是绝对的硬派。而普宁流沙、池尾等地,则因受到邻近榕江流域巨大影响,说起话来半轻不重,相当特别。
从卫星上看下来,练江平原的轮廓很明显:数座绿色青山环抱着的一片呈灰白色且密集的市集民居,即练江平原。
练江平原再细分
练江平原再以地理因素来分,可以分成三小块。
练江以北,小北山在和平以西形成一个内凹,内凹里有潮阳的铜盂、贵屿、谷饶三镇和普宁的麒麟、南径两镇。该区域称练北平原。
练江以南则大很多,也是从和平往西,北面沿着练江西上,依次是峡山、司马浦、陈店到普宁的占陇、流沙、池尾;南面沿着大南山脚下,则依次是胪岗、两英、仙城到普宁的军埠、下架山、大南山。该区域称练南平原。
和平以东及东南,曾经有一个好几十平方公里的内海——龟头海,现在龟头海不见了,但原来的海区仍不能种田住人,只能搞水产养殖。在卫星地图上呈现时,轮廓仍清晰可见,形如木棉。
而环绕原龟头海,多个镇形成一个心形大圈,北岸有海门、棉城、金浦、和平,南边有成田、沙陇、田心、井都。这一个圈,我们不妨跟上时代潮流,称之为环龟头海。
山内
如果不考虑普宁部分,潮阳练江平原的中心,无疑应是和平镇,特别是大峰祖师修建练江和平桥之后,和平既方便去练北,也方便去练南,本身更在环龟头海的这个圈里。
在和平东面,小北山脉伸出一座小山与龟头海几乎相碰,几乎切断棉城、金浦等地与潮阳腹地的陆路通道,此山名曰雄狮山。
从棉城东来,过了雄狮山,入目一片大好开阔:练南练北以至龟头海南边各镇,随便你去。棉城人经常说的“山内”的“山”字,指的大概就是这座雄狮山(当然也可能指小北山脉东部)。
棉城到和平间的20里路,实际上是山海间通道,比较狭长,自然也就耕地人口偏少(仅有梅花深浦两大乡),这也造成棉城、海门等地与山内平原腹地的人员、社会交往,相对山内各镇间的相互往来,要稀疏很多。久而久之,棉城地区不但民风习俗有些不同,连口音也发展出一定的差异。
至于山内,练南练北平原上各镇,星罗棋布,均匀分布,地理上毫无阻隔(渡过练江太容易了),不管口音还是风俗习惯、性格特点,完全同化没有任何差别,犹如一锅摇匀的汤,左边右边的味道完全一样。
棉城
棉城本也是一小地域的中心,周边本有河溪、金浦、海门、河浦、达濠等卫星小镇环绕,原可统称“山外”。
据史料记载:“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刺史韩愈定迁潮阳县治于新兴乡棉阳(今潮阳市区,旧称棉城镇)。”
棉城人民请注意,自公元819年起至今日,棉城已然走过1200个春秋,今年已然可以庆祝建城1200周年!
韩愈把潮阳县城定在棉阳,除却对于可容纳更多人口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此去潮州不远且便捷。
出城往北,小北山与东山间有个缺口,下牛田洋坐船可溯韩江直达潮州。
而若是把县城定在和平或峡山等地,则要多走几十公里路到棉阳北边坐船,知府大人和县太爷以及各衙吏肯定都不乐意,棉阳因而夺得县城地位。
榕江片
这样一来,县府人员去汕头去潮州是近了,可到山内各镇去巡视工作却远了。因此,中心虽落定,仍需地方助力。
然后我们好好再端详一下潮阳地图,前头我们眼光只盯着练江平原腹地,而忽视了北边重要的一大地方助力——地处小北山之北榕江之南的,同样天宝物华,人杰地灵的,潮阳县榕江片。
潮阳县榕江南岸平原条,从揭阳市榕城市区对岸的金灶镇起,向东南绵延约30公里,经过关埠、西胪,到距潮阳县城仅七八公里的河溪镇,一般称为榕江片4镇(金灶未合之前为5镇)。
榕江片4镇与棉城直接连接,与山内谷饶、铜盂、和平等地却隔着相对高大难行的小北山。假若把县城定在和平或峡山,巡视山内各镇是方便了,但巡视榕江片就极不方便,要么还是得绕路棉阳,要么就得过径翻越小北山,须知古时候翻山越岭可不轻松。
榕江片平原条,其长度与潮阳境内练江平原相当,只是宽度要小很多,平均约为后者3成,因而面积也是约为3成,人口也就约为3成。不过榕江片加上棉阳、金浦、海门、达濠、河浦这些“山外”区域,两地域单元的人口之和,即可相当于山内练江平原腹地的7成以上。有了榕江片的加入,本地处潮阳东北境的棉阳,反而成了小臂和大臂(山内)中间的全县中心,再加上拥有“去潮州很方便”这项大幅度加分,棉阳终于被韩愈青眼相中,一举成为棉城,并保持1200年不变。
榕江片也不都是榕江口音,严格意义上,西胪、河溪不能算榕江南岸,而是牛田洋南岸,有相当的海洋气息。河溪镇口音仍较重,毕竟离潮阳县城那么近。西胪则是一种比普宁流沙更为独特的榕江练江混合口音,全县独此一家。据说以前潮阳电视台的播音员,居然不说潮阳话,而是用西胪话来念新闻,真是倍有面子呢。关埠、金灶,就在人家揭阳榕城的榕江对岸,口音自然就是很榕江了。
总而言之,潮阳的地理结构其实很简单,就是四条横向地理单元,从北到南分别是榕江南岸平原、小北山、练江平原、大南山。平原滋养大量人口,山里人口很少。两平原条相交汇于棉城,练江平原是潮阳的主体,练江横穿其中,东部有一个龟头海占去其面积约1/5,龟头海以西,俗称“山内”,是潮阳的腹地,各人口大镇星罗棋布。
小北山山体偏薄,山中村庄被南北各镇瓜分。大南山山体则比较宽厚,邻近乡镇进来的难度太大,故深山密林之中设立起红场、雷岭二镇,以管理偌大的山区。
看官乡亲若是对潮阳20多个镇已相当熟悉,不妨看看这张简图,保证你不费什么心力,就能把潮阳所有的镇一个不漏的背下来。口诀为:“一捺一心两个点,一个三角一四方。”一捺:为榕江片,金灶(金玉+灶浦)、关埠、西胪、河溪;一心:环龟头海,北边有和平、金浦、棉城、海门,南边有成田、陇田(沙陇+田心)、井都;两点:大南山里的红场、雷岭;三角:练北平原潮阳部分,铜盂、贵屿、谷饶,简称铜贵谷;四方:练南平原潮阳部分,上为陈店、司马浦、峡山,下为仙城、两英、胪岗,真如棋盘那么方方正正。
文/欧阳文伯
来源:@指尖文博
新闻推荐
震慑教育并重用好“执转破” 潮阳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经营发展
法院对一部份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僵尸”企业,依法移送破产审查,启动“执转破”程序,有利于健全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