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从心理素质教育的角度把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当前新课标实施中的热门话题和必然趋势。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渗透、优化体育的情感效应,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指具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而快乐的情绪,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自尊自信的个性,良好的认知水平平等。它是人才成长的基石,是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也是完成体育运动所必备的三大要素条件(体力、技术、心理)。在新课标实施中如何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浓化氛围激活情绪
情境是体育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体育审美目标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科学地运用审美因素,精心地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是体育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创设的教学环境或主题情节中能触景生情,投入角色,情感共振,获得情感体验。比如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短的谈话,优美的示范,充满美感线条的场地布局和愉快轻盈的背景音乐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轻松、快乐,学习的激情油然而生,注意力和整个身心都投入学习的情境中,这便是与情境创设相伴而生的情绪效应,这种情绪是学生一种对体育运动期待的、企盼和渴望的情绪。
二、发展情趣动情晓理形成志趣
情趣使体育教学“情感化”的重要特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而学生也往往习惯于“跟着学”,无需多动脑筋,更无需创造性的学习;教师和学生都同样为“讲、示、练”单一的教学模式所困绕,久而久之学生常因而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学的情趣性,是体育活动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新课标之所以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应给予教师更大的自由和空间,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在教学中体现形象性、趣味性、愉快性。
三、 体验情感领略成功塑造品格
情感是体育教学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体育学习的动力源泉,又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要使体育教学情感化,一是要充分利用情感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调动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一个师生互动、“乐教”、“乐学”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二是要充分发掘体育多元功能的作用,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积极参加情感体验。三是要恰如其分地发挥教师在情感体验过程的启动、引导和协调作用。汕头市东厦小学 杜彦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伟烽摄影报道)3月是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汕头海事局团委近日联合该局女工委青年力量,与汕头市外轮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