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脱贫攻坚获决定性进展,投入扶贫开发资金逾10亿,9.48万人脱贫 精准“组合拳”打掉“穷根”打通致富路

汕头日报 2019-02-27 08:13

乡村美了,村民收入高了、“节目”多了,日子红火起来,刚刚过去的春节,汕头市农村地区闹新春比往年更欢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尝到接连不断的“文化大餐”,游客扎堆也往乡村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汕头市精准扶贫工作激发的活力逐渐显现,惠及广大贫困户,农村地区处处焕发着新春的勃勃生机。

有劳动能力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95元,超过全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5%的标准,实现脱贫9.48万人,脱贫率达到97.8%,贫困发生率由2.56%下降到0.06%;全市37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23元,全部超过全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0%的要求。2018年,汕头市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成绩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将把脱贫攻坚列为“一把手工程”的高位推动,也离不开全市各级各部门创新思路、精准聚焦、综合施策的强力推进。

逾10亿元打下脱贫“强心针”

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全市2.9万户、9.7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教育补助、医疗保障、危房改造和低保政策兜底等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就业、产业、资产收益扶贫和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全面铺开,累计投入精准扶贫开发财政资金10.06亿元,实施到村帮扶项目939个,实施到户项目86.7万个。同时,落实市、区(县)、镇、村“一把手”亲抓扶贫工作责任制,制定三年攻坚实施意见(2016-2018年)、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方案,26个市级单位分别制定1+N配套政策,共出台91个政策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建立挂钩帮扶体系、职能部门联动体系、督查督导体系等。

使出“实招”为民生托底

全市17041名贫困学生2017-2018学年度教育补助全部发放到位,防止因贫辍学、因残失学;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4313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374.29万元,形成“基本医保为基础,医疗救助为保障,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医疗保障机制;全市506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五保或政策兜底,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扶贫惠民政策会商制度的实施,推动各项扶贫民生政策100%落实到位。各区(县)还主动作为,筹措资金开展的2018年22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针对人多地少、农村宅基地用地难等问题,潮阳区金浦街道三堡社区、海门镇坑尾村、潮南区陇田镇西湖村等通过集约用地、建设农民公寓,集中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

“组合拳”打出贫困户致富动力

要除“穷根”不能光靠“输血”,汕头市打出了强有力的“组合拳”,精准施策,让贫困户有更加强大的造血功能去追求“致富梦”。

汕头市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通过专场招聘、开发公益性岗位、村民作坊、“扶贫车间”等就业扶贫方式,实现3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招。汕头市组织各区(县)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库,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2018年全市到户产业扶贫项目8437个,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澄海区隆都镇下北村引进广东亿博云互动农业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管理方,以“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业公司+电商+新业态零售”的合作模式,建立农业种植、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光伏发展、就业扶贫为一体的种养示范基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收入稳定增长。潮阳区金灶镇桥陈村引进市禽畜原种研究所蛋鸡8000只,大力发展蛋鸡产业,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潮南区陇田镇西湖村贫困户陈桂勇主动谋求发展,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山羊饲养、鱼池养殖项目,去年就实现收益5万元。

不仅如此,汕头市各地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全市共建设资产收益项目142个、投资3.5亿元,收益分红分配到村到户,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25236万户贫困户参与资产收益扶贫,占全市贫困户的86.6%。而电商扶贫是农民创业的新型模式。通过发展“专业电商+贫困农户”“网络销售+定制生产”“线下体验+网上预订”和农村电商驿站等模式,打造市场“直通车”,成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脱贫的新引擎。

本报记者 刘文钊

新闻推荐

扬诚信之风 建“信用汕头”

本报讯(记者黄泽春实习生柯岱宏)昨天上午,由汕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