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与潮汕的不解缘
□ 谢文雄
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并称“宋末三杰”,其浩然正气已传诵七百多年。文天祥入潮两个多月是家喻户晓的事实,而陆秀夫护驾宋帝昺是否在潮汕短暂停留过,却争议不断,但桑浦山龙泉岩、南澳宋井、饶平海山小岛都有言之凿凿的古迹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
陆秀夫,字君实,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阳县建阳镇)人。1278年10月,文天祥再次聚集残部义兵,辗转进入潮阳,准备在此建立抗元根据地,迎接以左丞相陆秀夫为首护驾的帝舟进入潮阳。但因投元汉人将领张弘范、张弘正兄弟率领的10万元兵在后面紧紧追击而未果。文天祥悲愤难平,脚踏礁石,剑刻莲花,留下令人扼腕长叹的“终南古迹”。而陆秀夫护驾的帝舟则不得不到达新会境内的崖山。
陆秀夫与文天祥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同科进士,两人同朝为官。陆秀夫性格沉静,因与当时的丞相陈宜中朝议不合而遭贬谪,举家迁居澄海辟望港口。后因元兵进犯,陆秀夫为辅佑宋主,再次北上抗元,而长子却留在澄海。陆氏在潮州繁衍后代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分布在潮州各市、县二十多个村落,约有三万人口。
时值元兵进犯,宋京临安陷落,皇室仓皇南逃,国难当头,陆秀夫毅然应召护帝辗转粤海,坚持抗元。祥兴二年(1279)二月初六,元军水师大败宋军于崖门海上。陆秀夫在后有追兵、前有大海的情况下,背负幼帝投海,宁死不降。南宋王朝从此结束。陆秀夫以一身正气,书写了一部悲壮的史诗。
传说陆秀夫投海后,其尸体漂近海边,被遗民捞起,葬于二城(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二城,古称忠臣山,在都斛圩西边,今称义城。明初洪武年间,乡人在该处为陆秀夫建起坟墓,墓旁盖有房子,墓前设置石马石狮,并设有守墓人家。二城村就是原来的守墓人家发展起来的。陆秀夫的原籍江苏盐城也建有“陆公祠”和“陆秀夫纪念馆”,为后人所景仰。
陆秀夫殉国四年后,元朝枢密院副使兼潮州路总管丁聚仰慕陆秀夫高风亮节,为使陆公魂有所依,遂于南澳青径口为陆太夫人营墓,并题碑“宋忠臣左丞相陆公墓”。这就是历史上称为“异代尊”的史话。此墓也称“魂依墓”。1995年,在潮汕的陆氏后裔又将此墓扩建为陵园。
在距陆丞相殉国二百多年后的明正德十四年(1519),潮州地方长官又在潮州东郊拨官田百亩,正式建成有石人、石马、石牌坊,具有一定规模的陆秀夫“衣冠墓”。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中,墓园曾被夷为平地,碑石散失。近年陆公墓碑又被发现。潮汕陆氏宗亲联谊会于2003年才把东郊的陆秀夫墓碑迁至英山村枫塘山重建陆公墓并扩为陵园。
新闻推荐
志愿者正在打扫路面垃圾。本报讯(记者李伟烽摄影报道)为助力创文迎检工作,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在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