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革命事业勿懈,则我虽死犹生”

汕头日报 2019-01-20 08:22

郑德与黄杰的合影

□ 郑艳丽

2018年11月9日上午,寂静肃穆的汕头市革命烈士陵园回荡着嘹亮庄严的军号声,牡丹江市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名誉会长刘丽、会长常砢一行专程前来拜谒中国共产党早期航空培训机构负责人郑德烈士。大家凝视着镌刻在英名录上郑德烫金的名字,深情追忆起那段尘封已久的英烈事迹,缅怀这位为人民空军创建作出卓越贡献的航空奠基人。

为报国考取广东航空学校

郑德,1911年出生于汕头礐石一户华侨家庭,自小聪明好学。中学期间,郑德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革命处于低潮,潮汕大地笼罩着白色恐怖阴霾,郑德与组织失去联系,陷入彷徨迷惘。经过苦苦思索,他决定告别家乡,出去看看外面世界。1930年10月,郑德考取了广东航空学校(原名广东军事飞行学校),这是1924年9月孙中山在国共合作形势推动下,为培养中国革命空军骨干力量,在广州东山大沙头革命航空基地仿效苏联军队办学模式创办的。校训要求“本大无畏之旨,实行牺牲救国,以保中华领空权”。郑德在这所救亡图存的革命学校系统地学习了飞行技术和飞行理论、航空工程等课程。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军民同仇敌忾,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空军在这场血战中坚守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广东航空学校毕业的飞行员血洒长空为国捐躯,大大激发了郑德的拳拳报国心。1932年,意气风发的郑德从广东航空学校毕业,留在航空队当了一名飞行员,成为我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在广州期间,郑德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倒行逆施,对革命者进行血腥镇压,深感愤慨又无奈。

1932年5月,蒋介石政权签署中日《淞沪协定》,十九路军被调离上海,开赴福建“剿共”。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反蒋斗争,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推举李济深为主席,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制定了联共反蒋抗日路线,并同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签订了合作抗日协定,受到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的拥护。郑德闻讯后毅然奔赴福州追随李济深。

求真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军队攻陷福州,人民革命政府和十九路军总部分别迁往漳州和泉州。1月21日,泉州、漳州失守,福建事变失败。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等被迫流亡香港,后来成立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叶挺任军事委员。郑德也历尽艰辛来到香港。因为同为广东人,叶挺与郑德很亲近,经常谈心。郑德向叶挺倾诉心中的苦闷和追求真理的渴望。叶挺向郑德讲述在欧洲的所见所闻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给世界带来的改变,鼓励郑德不要放弃信仰。1935年,郑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延安的汽车从无到有,逐渐增多,急需机械人才,延安新建的飞机场也急需航空专业人才,党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军事技术学校。郑德受过系统的教育,是我党难得的航空技术人才,被委派到延安参与筹备工作。1937年4月,我军培养特种兵干部的第一所军事技术学校——延安摩托学校成立,郑德担任学校教员。延安摩托学校创办条件非常简陋,航空教学器材尤缺。郑德主要教授航空基础课,白天上课,晚上编讲义,通过画图和用汽车作比较等方法尽量让学员对飞机有初步的认识,偶尔深夜有架苏联的飞机飞到延安,郑德马上组织学员轮流上飞机见习。寒风刺骨,棉衣上结满霜花,郑德一遍又一遍地讲授飞机的性能、驾驶、战术、投弹等知识,直至天亮飞机离开。

1937年底,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组建,叶挺任军长,郑德被安排到新四军工作。由于郑德的家族成员在香港经商,所以他在新四军中的主要任务是往返香港采购新四军所需军用器材。在港期间,郑德与中共地下党员黄杰相识相知相恋。1938年,党组织批准郑德和黄杰结婚。

赴新疆培养航空人才

1937年冬至1938年春,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借巢育鹰,利用与新疆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关系,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中选派43名红军干部,进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飞行班和机械班学习。1938年8、9月间,郑德被组织派往迪化(今乌鲁木齐),准备作为第二批代培人员进入督署航空队学习。黄杰已怀有身孕,留在大后方,被任命为合川战时第一保育院工场主任,夫妻从此天各一方。郑德赴新疆期间,黄杰产下一名男婴,取名郑庆飞。迫于战争环境恶劣,黄杰将不满周岁的儿子送往香港,寄养在郑德哥哥家。1940年,黄杰离开白区到延安,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妇女联合会组织部部长,后来又担任延安第一保育院院长。

由于盛世才对共产党的戒心,郑德与先后从延安调来准备再进新疆航空队学习飞行的同志,以及从苏联学习过飞行和飞机修理技术回国准备进入航空队担任教官的同志都被拒绝进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就将这些同志组织起来,秘密组成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航空训练班,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航空事业的征程。航空训练班虽只有十几人,但它是利用自有教员、自有教材、自有教学场地的“自培”教学,完全区别于盛世才的新疆航空队,是我党第一次独立办航空训练组织的初步尝试,为日后建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简称东北老航校)积累了宝贵经验,储备了人才。

郑德担任航空班班长兼教员,当时训练班使用的是从苏联带回来的俄文资料,郑德就与常乾坤和王弼等从苏联回国的教员共同翻译资料,编写教材。抗战胜利后,这些书籍成为东北老航校的主要教材,人民空军成立后初期创办的7所航校也普遍使用这批教材。航空训练班虽没有飞机提供基本驾驶技术训练,但开展了两年多的航空理论教育。

留遗书勉励妻儿革命不懈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部对陕甘宁边区发动军事进攻。盛世才投靠蒋介石,与共产党关系日益恶化,排斥、打击和陷害共产党人的事件时有发生。1940年初,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分批安排航空训练班学员撤回延安,并计划在延安附近兴办自己的航空学校。9月26日,郑德、常乾坤、王弼等我党的航空技术骨干启程离开迪化。为了安全,他们分成两批上路。郑德带领几名队员先出发,一路屡遇艰险,到达陕西省长武县附近被国民党扣押。第二批由王弼带领的队员得知第一批人不幸被捕后,机智地进行乔装打扮,巧妙穿越封锁线,安全抵达西安后即向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报告郑德等5人被扣押的消息。办事处马上与国民党当局交涉,但反动当局置之不理,将郑德等人押送到西安特务拘留所。

在狱中,敌人先是用高官厚禄引诱,郑德正气凛然,毫不动摇。敌人恼羞成怒,对郑德进行严刑拷打。郑德铁骨铮铮,坚贞不屈,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留给黄杰一封诀别信,信中说:“……勤于革命事业勿懈!则我虽死犹生矣!!!小儿处常去信,希望稍大,能在你跟前,虎父无犬儿,他将为民族增光。”在8个月的关押时间里,郑德受尽酷刑,伤痕累累。不久,郑德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30岁。

1942年,与郑德同时被捕的航空训练班成员王天出狱,辗转回到延安,黄杰得知自己日夜思念苦苦等待的丈夫已为国捐躯,伤心欲绝。想起丈夫遗书“勤于革命事业勿懈”的叮嘱,黄杰擦干眼泪,将悲痛深深埋在心里,默默收藏起遗书,把爱全部倾注在保育院烈士遗孤身上,延安第一保育院办得有声有色。黄杰与保育院孩子们的故事曾被拍成电影故事片《啊,摇篮》,感动了无数观众。

郑德和黄杰的儿子郑庆飞在香港大伯父抚养下成了一名有为的商人。1973年,郑庆飞受邀来到北京,母子俩得以团聚。黄杰亲手将郑德的遗书交予郑庆飞,叮嘱他牢记父亲遗志,心系祖国,合法经商,回馈社会。郑德的生平材料因战时遗失,他的英雄事迹也鲜为人知。1973年,中央有关部门重新整理了郑德的档案材料。1982年,汕头市民政局根据中央组织部的函件,将郑德名字编入烈士名册,并在市革命烈士陵园放置骨灰盒,郑德烈士魂归故里。

鹰击长空!经过69年的发展,中国空军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今天的中国空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守护着祖国的万里海空,守护着祖国神圣领土的安全与中华民族的尊严,守护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幸福生活。郑德烈士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航空历史的丰碑上,光彩熠熠,昭示后人!

新闻推荐

为40只流浪猫狗找新家 百城宠物领养开放日明举行

志愿者为流浪狗拍摄照片说起养宠物,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着去购买,但无家可归的猫狗们却还在过着流浪的生活。1月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