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史资政 缅怀英烈 走进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
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汕头Plus“汕头红色名片”专题
中山公园是汕头市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漫步在绿树摇曳、花草丛生的步道,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在这幽静的公园一角,隐匿着一张鲜活的“红色名片”——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
本报记者 杨舒佳/文林少然/摄
★遗迹探寻
烈士忠魂 日月同辉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前身是一座忠烈祠。1939年端午节(6月21日)那天,日军大举进犯汕头市,汕头军民英勇抵抗,展开激烈的巷战,牺牲了很多爱国军民。面对这一惨状,市民自发收殓牺牲者的遗体,在中山公园里搭了一个大竹棚,作为遗体临时停放处。当日,汕头失陷,中山公园也被日军占领,烈士的遗体只得由善堂出面收埋。汕头光复后,市民自发在原烈士临时停尸处祭拜英灵。1946年由地方国民政府主持,并由市民捐款在该处建造了一座忠烈祠。忠烈祠为仿闽粤宗祠风格建筑,占地面积766平方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忠烈祠牌匾及门联“垂名炳海表,柱国障天南”均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建成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曾作为国民党海军司令部,解放后,成为汕头市少年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13年汕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提出关于“修复忠烈祠,铭记抗战历史”的提案,汕头市荣誉市民、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庄坤平先生捐资200万元作为修复经费。从2014年开始,在汕头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的重视下,在潮州市、揭阳市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市政协文史委、城管局与中山公园全力投入“忠烈祠”的修复和“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开辟之中。纪念馆筹备期间,市政协文史委向全社会征集文物史料,并启动潮汕抗战史的整理修编工作,得到省内各地的热心人士、抗日将士亲属和民间收藏家的支持,共捐赠各类文物近200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和线索。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澄海民间收藏家张美生捐赠100余件文物,包括各种武器、军用品、与抗战有关的侨批信件等;家住广州、80多岁的边纵老战士杨伟寄来自己多年珍藏的十几件抗战史料;韶关市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廖晋雄寄来抗日将领华振中军事著作数册等。
2015年9月,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通过精心布展,图文并茂再现潮汕军民同仇敌忾抵御侵略者的风云岁月,是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馆内共分七个部分展示,包括:日军侵占汕头和潮汕各县沦陷;日军罪行和潮汕人民的苦难;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抗日组织及武装序列;潮汕抗战人物;潮汕华侨支援祖国抗战;潮汕抗战胜利。现馆藏文物共351件。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放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为了更好地让人们了解潮汕抗战历程,纪念馆还与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派出年轻的史志工作者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使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给后人以教育启迪。
★红色足迹
从汕青游击队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
潮汕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进攻地区之一,潮汕抗战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潮汕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与各界人士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救亡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潮汕党组织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团结一切力量,积极组织抗日武装,配合驻防军作战,领导人民为抗战最后胜利而浴血奋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事爆发。汕头市的爱国青年,在中共汕头市工委的倡导组织下,于8月13日成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称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中共党组织在领导青抗会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活动时,十分注重抓武装建设,在汕头青抗会中成立军训部,组织义勇军。1939年6月21日,在日军进攻汕头当天,中共潮汕中心县委部分负责人和汕青抗领导人经研究决定成立抗日武装,从汇集到桑浦山下池边村的汕青抗队伍中挑选30多名精壮青年组成4个武装分队,并暂称“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简称汕青抗武装大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共汕头党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1939年7月7日,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简称汕青游击队)在桑浦山宝云岩正式成立了。这支队伍在党内命名为“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公开仍称“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后来,根据特委指示,为争取公开合法活动,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原则下,以“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第九旅游击队”番号,开展抗日武装斗争。这支由平均年龄不足20岁的青年组成的汕青游击队,继承了红军英勇顽强的革命传统,以八路军和新四军为榜样,活跃在潮汕抗日最前线,深入敌后与强大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出色的战果。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潮汕当局命令解散青抗会等抗日团体,独九旅中的顽固派阴谋对游击队强行缴械或消灭。4月,汕青游击队被迫解散。此后,这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潮汕抗日武装,化整为零组成两个武装小组,一支开赴潮、澄、饶敌占区,继续打击日伪汉奸,一支开往潮、普、惠国统区进行隐蔽斗争。这两支武装队伍,成为后来韩江纵队的武装骨干力量。1945年3月9日,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6月,扩编为近2000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至此,在日军入侵汕头时即成立的汕青游击队,经过6年多艰难曲折的斗争,到1945年,终于发展成一支近2000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这也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潮汕地区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它是华南抗日游击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游击战争战略战术,打出军威,为祖国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印记
军民用生命谱写 “南澳抗战精神”
1938年5月,厦门失陷,徐州失守。日军加紧侵占南澳的准备,企图于南澳建立中转站,作为进攻华南的跳板,牵制广东抗日力量,实现“中夺武汉,南取广州”的图谋。
1938年6月20日,日军调集华南沿海军舰窜到南澳岛,并出动飞机4架对南澳实行轰炸。21日拂晓,约300余名日军登陆南澳,驻岛防军仅为一个营的保安队,稍作抵抗即全线退却,海岛就这样沦陷了。1938年2月,中共潮汕中心县委领导的汕头青抗会,派随军工作队进入当时驻汕的国民党一五七师政训处做工作,向官兵散发传单,合演宣传抗日救亡内容的话剧,并由共产党员曾应之、周礼平、吴楚人(即吴南生)等率领,分别深入到南澳岛对岸的海山、樟林、拓林等察看地形、海况。一五七师师长黄涛终于在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决心率部赴南澳抗战。并于7月10日决定由第9区抗日民众自卫团第4大队洪之政为先锋,九四〇一营营长吴耀波率第二连为主攻部队,以海山岛为反攻基地,渡船由汕头市警察局征雇,两支队伍统一由吴耀波指挥,一律称“义勇军”。在海山岛的南澳自卫队员也积极投入渡海反攻南澳之战。7月10日午后,义勇军首批化装成便衣队员,在南澳自卫中队队长李居甲的引导下向南澳岛出发。当晚20时左右到达南澳,并夜袭县城,将日军侵占后成立的维持会11名汉奸尽数拘捕,连夜乘船押往大陆法办。此时的日军因县城流行霍乱而全部驻扎在深澳镇。7月14日晚,义勇军主力300多名官兵在海山举行誓师大会后渡海登陆南澳,并于7月17日拂晓占领南澳县城。南澳民众纷纷热情慰军。正当义勇军60多人准备奇袭日军驻地深澳镇时,被敌人发觉而发生战斗。日军借助海上兵舰的炮火轰击,不断増兵,义勇军只能撤退回县城。7月20日,日军海陆空并进、猛烈进犯隆澳,义勇军在多处战场同日军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创,最后全部撤退至黄花山谷,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战斗中义勇军个个视死如归,英勇顽强,200多名义勇军官兵壮烈牺牲,其余的最终撤回大陆。南澳血战牵动了整个潮汕,乃至全省、全国,中共《新华日报》、国民党中央社、汉口《大公报》、广州《中山日报》等都报道了南澳之战。7月28日《大公报》发表了《南澳抗战精神》社论,8月8日《中山日报》也发表《嘉勉收复南澳的军民》社论。义勇军撤离南澳后,日军开始全方位封锁海面,并到处捕杀幸存的义勇军战士,并控制了海岛。但是,海岛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从没有停歇,中共地方党组织也开始领导秘密的针对日伪的顽强斗争,出现了奇袭云澳队部、痛毙深澳伪军、全歼南澎日军、炸沉日舰4艘、参加汛洲血战等等战斗,直至把侵略者赶出我们的国土。
★记者手记
铭记历史 心怀感恩
沿着中山公园的步道走去,我们来到纪念馆门口,曾经的“忠烈祠”是一座仿闽粤宗祠风格的建筑,“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牌匾上九个大字赫然入目,由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写的门联“垂名炳海表,柱国障天南”更是让人内心敬意油然而生。
回望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触摸灼灼生辉的英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英雄的事迹早已化成我们每一个潮汕儿女的热血,在身体里不停地奔流、不停地燃烧,始终将激励我们前行。今天的我们早已扫净了狼烟,每天醒来都沐浴着阳光迎接美好的生活,作为新生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为生活在今天这样的和平时代感到无比幸福。
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和平时光,心无旁骛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但是我们必须心怀感恩,感念先烈们的牺牲奉献。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中汲取爱国力量,立足本职干好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我想,这也是这趟“红色名片”采访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和收获。
新闻推荐
新区城管局邀请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政协委员行走大鹏并建言献策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大鹏”
代表、委员在较场尾垃圾中转站为新区城市管理工作建言献策。代表、委员参观景观式地埋垃圾桶。“今天所看所听,与印象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