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老城写生的画家周蓝凌 把小公园美景 记心头留画中
▲小公园(水彩)周蓝凌 作
“画画于我而言,是自己对家乡汕头特别是老市区的叩问和探寻,试图去解开那永恒的密码。”日前,“片片·明信——周蓝凌水彩小品展”在市侨文化促进会艺术馆开展,100幅“行走潮汕”系列写生作品记载着很多汕头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共同记忆。海洋文化、华侨文化、建筑文化等在周蓝凌的一笔一画中融合汇聚、相得益彰,如同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线,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走在小公园一带,经常会遇到一名皮肤略黑、双目炯炯有神的男子顾不上抹擦头上的汗水,手拿画笔全神贯注地在写生作画,中山纪念亭、百货大楼、老妈宫戏台等美景跃然眼前。他,就是潮汕水彩画院常务副院长周蓝凌。
周蓝凌从事美术创作近20年,擅长水彩、油画,创作中多以写生为主。“走上绘画之路,完全是因为儿时的爱好。”周蓝凌告诉记者,他自幼酷爱画画,自小师从曾松龄老师学习油画。年轻时的周蓝凌在汕头一机关单位上班,但他并没有放弃画画。工作之余,周蓝凌用一份执着和坚韧描绘着潮汕风土人情,创作成果颇丰。2000年,周蓝凌辞职下海,终于可以潜心作画,埋首于宣纸墨池,不为世事所扰。
相比于轻灵飘逸的中国画和浓墨重彩的油画,周蓝凌更钟情于水彩画。在他看来,水彩画表现力更灵活多变,一旦颜料、水与纸相遇后,所产生的自然渗透,常常让人有种变幻莫测的感觉。正是这种未知,让周蓝凌常发现意外惊喜。
“是家乡的美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周蓝凌热爱潮汕乡土,数十年来经常带着写生本走街串巷,纪录城市的日新月异,将眼中的街道、老建筑、韩江等描绘为一幅幅精彩的水彩小品。采访中记者获悉,周蓝凌是汕头市侨文化促进会的顾问,本次展览精选了周蓝凌近年来创作的100幅水彩佳作,既有南澳风光,也有新溪、小公园等街区风情,让每位观众跟随作品进行一场“水彩”的潮汕之旅。汕头市侨文化促进会会长蔡佳蓉告诉记者,周蓝凌的作品往往令人浮想联翩,看似一幅简单的水彩画,总会牵引着观赏者的思绪飞向记忆中若隐若现的四点金、大海、渔民、帆船、山峦,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还会令久违的游子回想起童年时的小屋和袅袅炊烟。“这些画面太亲切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在美的享受中增添对家乡的热爱”,蔡佳蓉如是说。
“老市区给人以独有的亲切感和沧桑感,我儿时就在那儿生活”,周蓝凌略带感慨地回忆起童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像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就是“百载商埠”历史见证。或许是吸纳了多种艺术创作技法,周蓝凌笔下的潮汕景色唯美大气、明丽畅快,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西堤骑楼》展示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既有潮汕民居建筑的特点,又有欧洲古典建筑的特色;《中山纪念亭》在阳光下散发着温馨的气息,勾起海外游子思乡的情怀;《小公园》让人感受到寻常百姓对记忆中的小公园那段久远却刻骨铭心的爱恋和不舍。周蓝凌以饱满的热情,真实拙朴的笔法,把大家所熟悉和热爱的城市、生活、人文、景观与感悟呈现于画作之中,从不同视角生动地诠释生活之美、自然之美。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新闻推荐
本报讯(深圳侨报记者李苑通讯员庞佳琪彭刊)12月21日,南澳办事处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南澳办事处领导班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