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汕头策略
□周海玲
从世界地图的城市版局中可以发现,全球33个超大型城市中,21个位于沿海地区。占美国1.5%土地面积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地区却创造了全国三分之一的GDP。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20%,却创造了日本80%以上的GDP。拥有4114公里海岸线和1963个海岛的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3年全国第一。省政府印发实施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赋予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汕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域副中心城市研究在国内比较多的集中在湖北省宜昌市、襄樊市的研究,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属于省委政府新的城市群发展新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是未来的热点与焦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思考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对策,主动融入广东新的一体化发展思路中,以“产业共建”为重要抓手,主动承接跨区域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处于竞争融合的矛盾统一体建设,特别是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又不会被大湾区的强势虹吸效应所淹没,如何找到汕头的发展定位需要深入思考。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级城市群的强辐射下,汕潮揭城市群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资源、人口、人才净流出。所以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是孤立地思考如何进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注意到广东省同时在推进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城市群都有辐射能力,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要如何发力,从何处发力,必须要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级城市群建设中形成融合化发展策略和错位发展战略,否则会陷入资源、人口、人才的抢夺战中居于劣势。因此,汕头中心城市的发展必须走区域一体化的路子。同时,汕头只有提高城市化的水平和提升都市文化形象和品格,实现汕头市作为汕潮揭城市群中的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高端服务业中心、金融中心。
笔者认为,汕头作为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城市,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在深入和提升汕潮揭城市圈建设过程中,思考如何提升汕头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必须加快汕潮揭城市群建设力度和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只有建成城市群,形成城市群中的首位城市,汕头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才能真正确立。汕头、揭阳和潮州约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相互间距离不到50公里,在汕潮揭城市群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如产业结构的“同构化”、环境污染严重、空间发展不均衡、行政管理协调不够等,制约着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汕潮揭三地都同时存在着支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大,500强企业入驻不多,现代服务业总量偏小等问题。
一是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级城市群辐射圈,承接国际级城市群的腹地功能。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粤东区域中心,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国家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布局下,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可以实现跨省辐射:向西对梅州赣州、向北对厦门漳州、向南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向东港口发展海洋航运。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完善国家区域战略版图,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我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另外一条是从我国沿海经印尼抵达南太平洋,粤港澳大湾区都是起点之一。汕头作为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著名侨乡,2014年,国务院决定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是更具活力的世界级经济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汕头因港而立,因港而兴,一直以来,汕头是中国古代海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对外贸易往来活跃,自决定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来,汕头港更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承载着重现“海丝文化重镇”的光荣使命。因此,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发挥自身已有优势,完全有希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功能,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产业布局需求,围绕经贸、科教、金融、海洋、旅游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谋划推进更多的承接合作项目,找准承接合作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完善功能支持,创新体制机制,确立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地位。汕头中心城市的人口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对揭阳和潮州的统摄地位,不能实现中心城市的辐射力,需要借助外力帮扶。汕头要实现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地位,主要的途径就是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落实到位的支持,大力引进高端先进项目,加速项目向汕头集结,把汕头打造成区域内的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高端服务业中心、航运中心等,以此加快形成粤东这个经济支撑点以汕头为龙头,全省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格局。
三是推动区域合作,加快一体化建设。推动汕潮揭三市的基础设施、市场、产业、城镇体系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强化“同城效应”。通常人们把1小时交通圈作为衡量都市圈范围的重要标志,汕潮揭城市群属于网络型多核心城市群,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快速干道网,包括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方式,将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推动产业的联动和经济的一体化的形成。加强产业合作。以旅游业作为汕潮揭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突破口,整合三地的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
四是错位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城市群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实现中心城市和腹地经济共赢发展。针对目前汕头首位城市功能并不突出,汕潮揭三市中心城市不强的现实,应该加强汕头中心城市的发展,促进中心城市做强做大,提高经济外向度,充分发挥它们的经济活力与辐射力。支持汕头建设成大城市,提高城市首位度;支持揭阳建设成大城市,支持潮州建设成潮汕文化特色城市。三市的发展应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尤其在产业方面,错位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使具备条件的县市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城市,形成汕潮揭城市群内及向外扩散的重要节点。
(作者单位: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推荐
汕头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方利旭主持,郑剑戈出席
本报讯(记者王开颖)昨天下午,市委书记方利旭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