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70载 他们盼回家 “梦归潮汕”寻亲团“爱心照亮回乡路”闽西行在福建武平举行

汕头日报 2018-12-01 08:18

▼当年的潮汕难民从这个码头踏上福建上杭的土地

寻亲人向志愿者介绍记忆中的家乡信息

志愿者为在闽潮汕乡亲登记寻亲信息

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左)与当地志愿者慰问黄玉清老人

自古以来,潮汕与闽西人民同饮一江水,同念一家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潮汕难民因战乱、饥荒而外出逃荒,除了江西,还逃往福建一带。福建当地有“无汕不成村”的说法,甚至有的村庄每5.5户人家就有1名潮汕人,而这些流散在外、离家超过七十载的潮汕乡亲盼望重新回到家乡的怀抱,找到属于自己的根。近日,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梦归潮汕”寻亲团等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举办“爱心照亮回乡路”闽西行公益活动,为当地潮汕籍老人登记寻亲信息,为他们寻找魂牵梦萦的家乡和亲人。

现场寻亲登记人数众多

抵达武平县是11月23日晚上6点,“梦归潮汕”寻亲团的志愿者匆匆吃过晚饭后,马上赶到当地梁野文化广场布置第二天的活动会场。看到广场上聚集不少当地居民,志愿者见缝插针地向他们派发宣传单,介绍寻亲团开展公益行动的内容。在现场,就有当年逃难到这里的潮汕乡亲前来咨询。

当天,活动还未开始,现场摊位前就已经聚集了不少潮汕籍乡亲。他们纷纷向志愿者讲述当年逃亡福建的经历,希望借助“梦归潮汕”寻亲团这个平台能够找到家乡和亲人。“老家在溪边黄,14岁来到这里。”现年90岁的黄必珍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现场,如今老人仍能说一口潮汕话,她告诉志愿者,当年她见过日本鬼子,被卖时是走路来福建的。

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很多老人如今对家乡的记忆已非常少。78岁的刘振芳老人在其5岁时离开家乡,被人带上船卖到武平县,可是由于年纪较小,老人对于家乡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志愿者坦言,像这样提供信息量较少的老人,要找到家乡确实很难,但他们无论如何都会竭尽全力帮老人圆回家梦。

由于咨询登记的人数众多,原本计划只开展一天的寻亲登记活动,临时又增加了一场。据了解,在两天的寻亲登记中,共有42位潮汕乡亲登记完整的寻亲信息。同时,当地志愿者的咨询电话也是响个不停,许多在闽潮汕乡亲都急盼着能够得到寻亲团的帮助。

离乡背井多年盼回家乡

“感谢大家,我还是很有福气的。”93岁的黄玉清老人拉着汕头市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的手,激动地留下了热泪。老人告诉记者,她小时候被抱去揭阳舅舅家养,而后舅舅去世后又回到潮阳关埠下林的父母家,直到13岁时被卖。黄玉清老人说,自己被转手卖了多次,生活过得非常苦,直到最后才被卖到现在住的地方。此后,黄玉清在当地结婚生子,共育有5个女儿和1个儿子,日子也过得十分清苦。这次,汕头市公益基金会除了为老人送去慰问金之外,还给她带来一个好消息:寻亲团的志愿者已经在潮阳关埠下林港边找到疑似她的亲属,并将很快到下林对接确认。

而家住武平县十方镇鲜水村的蔡赛莲同样也是93岁,18岁时被人拐卖到武平县。蔡赛莲老人见到志愿者时,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家乡:潮州南门九龙宫。她说,当年听信人贩子说能找到吃的地方,就跟着搭船出发,谁知一走就走到了武平这边。30几年前,老人看到有从潮州来武平卖药的人,便请他帮忙写封信给潮州古巷经营补鞋生意的叔叔蔡清贵。之后,叔叔回信说其父亲已搬到其他地方,原来住的老房子也被别人占用了。蔡赛莲说,写信的地址已经忘记,原来信件也因搬家而遗失。如今在记忆深处,她还能记得父亲叫蔡源泉(谐音),是做竹垫卖到暹罗(现泰国)的生意。而且她还有两个姐姐,分别叫水莲、春莲(皆为谐音)。其舅舅则在池湖做纸影,但就不清楚是叫什么名字。

在交流的过程中,蔡赛莲老人说起当年家的对面就是拜老爷的地方,逢年过节时,她都会搬张小凳子坐在门前,看着营老爷的队伍从西门走到南门。“跟着我一起上来的人,有很多已经离开了……”说到这里,老人望了望门外,眼神中带着些许忧伤。尽管还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家乡,可老人依旧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回家。

联结当地扩大寻亲范围

此次“爱心照亮回乡路”闽西行公益活动不仅在武平县开展寻亲登记活动,同时也借助当地公益组织的力量在福建龙岩市的上杭县、连城县、永定县和长汀县等地派发宣传单,扩大寻亲团的影响力。志愿者苏乙仁表示,根据他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在福建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等地也有很多潮汕籍老人,接下来他们也会与当地志愿者联系,共同来帮助这群老人寻根问祖。

“梦归潮汕”寻亲团副团长林焕忠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闽西地区已经有5个县的公益志愿者组织与寻亲团进行对接,确立合作关系,协助当地潮汕乡亲寻根。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当年流散在福建地区的潮汕乡亲仍有一定数量,他们都在等着“归家的讯号”。寻亲团的志愿者将抓紧时间,早日为这群潮汕乡亲找到回家的路。

“为乡亲们寻根问祖,回家乡看亲人,是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张泽华表示,当年逃难至此的潮汕难民之所以能够在这片土地扎根,离不开闽西当地人民的厚爱。目前,由于部分老人所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寻亲人数在不断增加,志愿者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为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公益行动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李德鹏 摄影报道

当年“走日本” 大量潮汕难民逃难到闽西

坐落于上杭县城浮桥门东边的临江楼,其前有一座古城门“阳明门”,门前码头的大榕树枝繁叶茂,1929年毛泽东与朱德常在码头对弈谈心,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如今,这座码头仍保存完好,时不时也有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据当地志愿者介绍,当年大批潮汕难民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沿着韩江、汀江北上,借助汀江水路坐船逆流而上,来到这座码头上岸登陆来到上杭的。

据赣省救济粤东移民委员会1944年7月的调查结果,逃荒到福建的潮汕难民为数10万人。福建上杭县图书馆馆长郭晓红根据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编著出版了《上杭抗战时期潮汕难民口述史调查》一书,她复原当年“走日本”的潮汕难民逃难的路线,并估算出进入上杭县的难民数量大概有3至5万人,在上杭定居的就有1.5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卖被送的儿童。

“梦归潮汕”寻亲团武平联络处负责人李凤英告诉本报记者,武平县当地有“无汕不成村”的说法,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当年逃难的潮汕难民,而如今他们都已进入暮年。就李凤英走访过的武平县北部,大禾、湘店、桃溪、永平四个乡村中的潮汕籍老人数量很多,而亭头村的一条巷道就居住着10多位。她告诉记者,当地相关史料记载着一个数据,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每5.5户就收留了1名潮汕人,足见武平县潮汕籍老人之多。

(李德鹏)

新闻推荐

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李桂雄: “新一代过番”是走出去引进来

李桂雄先生李桂雄先生在第五届侨商峰会上。【李桂雄说】过去现在需要华侨,未来更需要华侨●汕头市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