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 呵护贫困患者 “鸿光心脏医疗救助基金会”7年救助“先心”患儿129人

汕头日报 2018-11-27 07:53

2011年7月,为对贫困心脏病患者给予医疗救助,并支持心脏相关疾病诊疗的科学研究,广东省鸿光心脏医疗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应运而生。基金会启动资金200万,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捐资成立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目前开展的主要资助项目包括中国遗传性心律失常救助工程和儿童先心病患者救助。7年来,基金会共救助贫困遗传性心律失常及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29人,救助金额超过158万。

大爱慈行,救治将停止跳动的心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领域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且危害严重,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以猝死为特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已成为青少年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校园性猝死”、“校园杀手”之称。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年龄轻、猝死率高、家族聚集性高、社会危害大,有效治疗药物少,且医疗保障尚不能解决患者较大额度的治疗费用,许多患者只能放弃治疗。

基于这样的现状,基金会向他们伸出援手,先后救助了患有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小张母女, 让她们一起摆脱困扰长达10年反复晕厥与猝死的恐怖阴影;患有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脏病的年轻妈妈,挽救了她的生命,让她获得重生;多次发病,丈夫丧失劳动能力、儿子残疾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范姐,让她燃起生的希望,拯救了她支离破碎的家等等。范姐在恢复过程中亲笔写下感谢信,感谢基金会及医务人员救了她“一颗将停止跳动的心”。

重获心生,点亮小患儿生命之光

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高达15~20万,其中,因家庭贫困无法支付手术费用而放弃治疗的患儿不在少数。为了缓解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基金会通过资助符合救治条件患儿的自付部分费用,帮助他们恢复心脏健康,点亮他们的生命之光。在救治的超百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有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的2岁患儿、患有室间隔缺损的8个月患儿、患有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的7个月患儿等,年龄最小的患儿仅3个月。看着小宝贝逐渐恢复健康,家属激动地说:“感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心脏外科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派出专业医护团队,到汕头市各个区开展累计29次的义诊筛查活动,让更多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医生提醒患者家属,先天性心脏病应在合适的时机尽早进行手术,而不是等到病情进展到比较危急的时候才做手术,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7年坚守初心,七年风雨兼程。基金会在救助过程中,一直定期公布救助情况,并将每一笔捐款一一公布,做到透明公开。接下来,基金会进一步规范救助流程,让更多有需要的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继续传递正能量。

本报记者 翁小红

通讯员 章妮纯文/摄

新闻推荐

汕头本土女插画师成功维权带来启发 个人知识产权被侵犯该如何正确维权?

侵权产品外包装的插图作品(左),与陈小如此前的作品(右)高度一致。受访者供图数月来的维权,陈小如积攒下了厚厚的纸质材料。受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