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汕头市劳动模范、潮阳区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场长马镇顺 “拓荒牛”辛勤耕耘走上康庄大道

汕头日报 2018-11-26 10:01

▲坐上“东方红704”型拖拉机,马镇顺满脸的自豪

▲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的投产,让更多农户受益

▲晚稻丰收在望,马镇顺笑得格外灿烂

当别人纷纷“洗脚上田”的时候,他却下田开荒复耕,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放弃,像老黄牛一样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地耕耘。21年来,他依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借力农业科技,实干创新,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种粮事业越做越大,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实现跨国种粮的梦想。他就是全国种粮大户、2006年汕头市劳动模范马镇顺。近日,在潮南区胪岗镇,马镇顺望着眼前一大片晚稻挂果累累,回忆起多年来越走越宽的种粮路,不禁心潮澎湃:“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好政策,是我和家人发展种粮事业的"定心丸",也让我紧跟时代脚步,从传统农民变成了新型农民,建立了生产、加工、服务一条龙的"种粮王国",走上奔康致富之路。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我。”

开拓荒田闯出种粮新天地

站在田间的小路上,马镇顺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捧起结满稻谷的稻穗说,今年受“8·30”洪灾影响,收获期有所延后,“种粮是靠天吃饭的,有苦恼有喜悦,可每到丰收的季节,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充实,心里头甜滋滋的。”马镇顺的思绪回到了21年前。他告诉记者,他早年干过养殖、捕捞,直到1997年,他才萌生了承包土地种植水稻的念头。“那时,这里由于工业迅猛发展,加上当时的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很多农民纷纷"洗脚上田",出现了大量"绿色丢荒"的现象。”马镇顺记忆犹新。当年灭荒复耕,家里经济困难,甚至连孩子要上学都没钱交学费,他只好四处借钱,在爱人和亲友的支持下,满怀信心地走上开荒复耕之路。“刚开始那几年,由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加上天气和条件落后,连续三四年都亏本了,日子确实很难熬。”马镇顺告诉记者,直至2002年,在上级农业部门和农业技术专家的支持指导下,恰逢粮食价格触底反弹,他闯过了“技术关”,结束了“亏本期”,水稻生产渐渐起色。

2004年起,减免农业税、实施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稳定农业、强化粮食生产的扶持措施相继出台。有了这些政策红利,马镇顺甩开膀子大胆干,一步步扩大生产规模,承包邻近镇的不少丢荒耕地,并成功创办了“潮阳区和平潮顺粮食生产示范场”。目前,他承包水稻种植耕地面积达4150亩,年播种面积8300亩,年产优质稻谷近400万公斤。

引进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

2004年12月29日,对于马镇顺来说,应该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因为承包了4000多亩土地,7年来为国家和人民生产了近3000万公斤的粮食,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光荣称号。

“这就是当年国家奖励我的第一台拖拉机,别看它有些陈旧,却是我多年发展粮食生产的"功臣",虽然至今仍可使用,但我都舍不得再用它了。”在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马镇顺指着旁边停放的一辆“东方红704”型拖拉机满脸的自豪。他说,农业生产也应跟上科学的进步,掌握农科技术和配套农业机械装备不仅能为农业增效,而且还能提高农民收入。马镇顺从收获第一造水稻,购进第一台504型拖拉机以来,几乎每造收获后,都要购进新的农业机械,如今已拥有拖拉机、收割机、抽水机、直播机、无人机等180多台套农机械。

马镇顺常说,“劳动最光荣!”多年来,他鼓励、培养3个儿子投身粮食生产,当现代农民,为国家粮食稳定做贡献。大儿子马学杰以身作则,带领两个弟弟创办农机合作社,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周边1500多农户、种植大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成为我国华南地区现代农业的模范。今年7月,潮阳区顺杰农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全自动谷物烘干中心正式投产,每天烘干稻谷600吨,相当于1200亩水稻的收割量,拥有40个可容纳3000多吨谷物的仓库,成为目前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谷物烘干中心。

马镇顺告诉记者,烘干中心的投产,不仅服务本地农户,还有潮州、揭阳、福建等地农户也运稻谷前来烘干,有效解决了水稻收获季节遭遇恶劣天气歉收的难题。

今年中秋前夕,马学杰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十佳农民”称号,成为广东省唯一拥有全国农业系统最高荣誉的青年。马学杰认为,自己能取得这样的荣誉,离不开父亲马镇顺的言传身教。

走出国门创新种粮合作模式

国家的政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家人的齐心协力是马镇顺粮食事业走向成功的“三大法宝”。但他有更大的雄心,他怀揣着“跨国种粮梦”。马镇顺萌生了跨出国门种植水稻的想法,这一想法立即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2015年5月,敢闯敢试的马镇顺瞄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难得契机,在省农科院的牵头下,终于在泰国圆梦了。“那一年,我通过租赁的方式,在泰国那空拍侬府承包3000亩田地,播下希望的种子。”马镇顺兴奋道,这3年来,他在泰国种植的茉莉香水稻收成都不错,除了插秧和收割期外,田间管理外包给当地农户,并且通过微信实时进行技术指导,只要那边将水稻的图片传过来,他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其喷药、灌溉等,实现异国轻松种粮。这不仅是马镇顺种粮事业的一大创举,更为汕头市乃至全省探索发展跨国种粮现代农业满足国内粮食需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前,潮阳区正在规划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此,马镇顺一家满怀期待、干劲满满,打算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规划建设水稻全产业链科技示范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奔康致富。

马镇顺:

我一个普通农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感到很幸运很自豪。国家的惠农好政策,使我有足够的底气发展粮食生产,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从原来的破旧房子住上了漂亮的楼房。进入新时代,我希望国家更多关注农业农村工作,我也将和家人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劳动创造的快乐与幸福。

记者手记

开拓创新“闯”新路

改革开放40年来,汕头的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国家连年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的担子从“减负”到实现“零负担”,还享受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各种福利,许多农民因此改变了命运,过上了好日子。马镇顺不仅成为改革开放的幸运儿,还是千千万万农民勇闯现代农业路的楷模。

进入新时代,新型农民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马镇顺身上,记者看到一个劳动者不怕输又勤学苦干的优良品质。正因为这样的品质,马镇顺保持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奋斗状态,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敢于开拓种粮版图,还将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代,培养了更多的新型农民。

本报记者 刘文钊/文

本报记者 方淦明/图

新闻推荐

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入调试阶段 12月20日前点火运行

本报讯(记者刘文钊摄影报道)16日,潮阳区召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现场会。记者获悉,目前,潮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