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相似性

宝安日报 2018-11-14 07:44

李双鱼

荐书人

李双鱼,男,1984年出生于广西博白县,200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发表于《诗刊》《作品》《广西文学》《特区文学》《诗歌月刊》等文学期刊。曾获复旦大学首届“在南方”诗歌奖、深圳睦邻文学奖、大鹏文学奖,出版有诗集《落花返枝》,现为西乡街道办杂志《伶仃洋》编辑。

曾有记者采访霍金,问人世间最让他感动的是什么,霍金认真思考后回答:“遥远的相似性。”我特别喜欢这个回答,尤其痴迷“遥远的相似性”这个完全可以作为诗题的句子,叫我恋恋不舍。霍金所指当然是有关量子力学领域的高深问题,我一介凡夫俗子,无能理解。但我很想引申至读书的层面,譬如,在某时某刻,我和遥远的某个地方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在阅读同一本书,这是不是“遥远的相似性”?我甚至开始想象他或她的面貌、生活、遭际,我们相距甚远,却通过阅读的神秘通道,在薄薄的书页间相遇了。

又或者,这种“遥远的相似性”不一定只限于同一个时空,譬如我们相隔百年,阅读的环境、书目、心情都有殊异,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读书和求知的欲望是相似的。回到文学作品中来,我们被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情节打动,除了作者独特的技巧、构思之外,往往也是因为作品触动了人性中最普遍最相似的情感。严歌苓的《扶桑》,写的是一百多年前,被拐卖到美国做了妓女的中国女子扶桑与一个白人少年克里斯之间的恋情。虽然小说的背景置放于东方与西洋,相恋两方的人物境遇更是悬殊,然而,爱情是不分国界的、无关身份的,这种看似势同水火、畸形浮夸的恋情,其本质同样是人世间最为普遍相似的情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Novalis)有一句名言:“哲学是一种乡愁,是一种无论身在何处都想回家的冲动。”江弱水的《诗的八堂课》在《乡愁》一章中,对这一普遍相似的人类情感展开了精彩的论述。他说:“乡愁是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是与目前难于应付的个人状况达成的妥协,希望这是暂时的,我就要走到老路上,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最终要回到一个摇篮般单纯的经验中去。”我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歌留下了太多乡愁的意象,哪怕是千年之后,在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很多人不过是刚刚从田野中拔脚出来,同样具有这种近乎病症的乡愁之痛。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有一个在工厂打工的青年,在广东潮阳一个叫两英的小镇,那天下着雨,他躲进一间旧书店,无聊地翻书,当他看到一本苏童的小说集,决定从刚刚发下的微薄工资里,挪出原本拮据的一点生活费,买下那本书。他记得十分清楚,书的开篇就是《妻妾成群》,“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的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那样的文字让他不禁流了泪。

我不敢确定那个瘦骨嶙峋的青年就是我,在旋转的时光机器面前,我和他打了照面,我发现,那个遥远的他与我何其相似。

新闻推荐

中共潮汕地下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卢根曾任潮阳柳岗乡中心学校校长 师心系教育赤诚解纠纷

□黄素龙卢根(1910-1945),字辉煌,原名卢鸿照,笔名卢雪痕,化名卢艾之、卢路陋,潮安庵埠官里村人,潮汕中共地下党早期领导...

 
相关新闻